当然可以,中级考的三科,CPA专业阶段考试都涵盖了,备考CPA同时顺带就备考中级了。

CPA有多难考?与中级会计师相比,考CPA难点主要在哪里?

1、考试科目多,有年限限制

中级考三科:《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要求两年内考完三科。

CPA可是号称“非常6+1”的,专业阶段要考6科:《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审计》、《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另外还要再加一个综合阶段。专业阶段每一科的有效期5年。

2、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机构难

市面上CPA的学习机构和学习资料有很多,令人眼花缭乱。有些考生买了各种类型的参考书,大搞题海战术,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3、教材难度大,内容非常多

CPA六科的教材有3500多页,平均每科近600页,内容非常多,难度比较高,考试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深入。有个别特别难理解的章节就需要反复听课件,做练习。比如会计的合并报表,朋友课件看了不止10遍,长期股权投资这一章也看了五六遍。财管有几百个公式,数学不太好的我,学起财管来是相当吃力。

4、考试通过率低

可以参考一下最近几年CPA的通过率:

2013-2019年CPA考试通过率

年份

会计

审计

财管

经济法

税法

战略

2013

18.04%

19.13%

26.28%

24.08%

18.64%

19.98%

2014

16.75%

19.09%

10.13%

23.98%

15.73%

19.99%

2015

18.16%

24.98%

26.11%

24.01%

22.31%

25.8%

2016

13.19%

22.54%

24.99%

26.51%

20.49%

28.17%

2017

20.59%

31.18%

24.98%

25.29%

26.27%

28.62%

2018

21.93%

31.05%

29.39%

30.52%

29.46%

29.47%

2019

13.77%

27.59%

19.82%

33.56%

21.73%

31.51%

以上可以看出,CPA专业阶段的通过率相当低,有的科目还不满20%,由此可见,难度是相当高。

5、考试周期长,很难坚持

CPA的考生大多是在职备考的,平时工作压力大,更何况很多人还要加班,甚至工作上出现突发状况会导致复习计划搁浅。考CPA像是一场艰苦的修行,可能要持续三五年之久,有毅力坚持下去,才能拿到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PA和中级有几个相同的科目,有哪些联系呢?是不是可以同时备考?

1、中级会计师和CPA有一些相关联的科目

中级的《中级会计实务》与注会的《会计》和注税的《财务与会计》、中级的《经济法》与注会的《经济法》、中级的《财务管理》与注会的《财务成本管理》。中级一般在9月份考试,CPA一般是10月份,考试时间是错开的,这些科目可以放到同一年考。

2、中级和CPA相关联科目教材章节比较

CPA《会计》vs中级《中级会计实务》

注会会计和中级会计的相似度还是很高的。相对来说,注会的会计考察更深入一些,中级基础一些。把两个考试科目放在一起学习会更有效率,是完全可行的。

中级《经济法》vs CPA《经济法》《税法》

注会经济法和税法的范围和难度大于中级经济法,建议在学习的时候以注会为主。学完注会经济法的知识点之后再去看中级的内容,中级相对来说简单基础一些,很多地方讲的没有注会细。备考过程中只看注会内容肯定不足够,学完经济法内容需要针对中级经济法特有的税法部分学习。

CPA《财管》vs中级《财管》

注会财管的内容和深度是完全高于中级财管的,备考的时候最好以注会的知识点为主。注会的知识点能学明白,相对简单的中级应该不在话下。可是中级的很多知识点在注会教材中并没有展开说明,所以备考过程中只学习注会不学习中级也是不可取的。学完注会财管知识点,要回头看看中级财管知识点,主要看注会没有详细讲到的地方。

3、如何同时备考注会和中级

中级考查的基本是教材上的内容,题目大多直接来源于教材,CPA的考查方向偏重实务的方向,并且注会考查的更加的细致,覆盖面也更全面。无论是注会还是中级,知识点还是要落实到习题上,所以要多做习题。备考时可以注会为主,平时的备考中要通过做题查缺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