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英杰

“开钻啦!开钻啦!”近日,炎炎夏日中,阵阵欢呼声从中铁上海局西延铁路项目部传来,经过半年的连续攻坚奋战,西延高铁西铜段全线首桩顺利开钻。

国内高铁迅猛发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如何助力高铁“加速”?中铁上海局西延铁路项目部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作为推动项目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新举措,成为引领职工技术创新的“火车头”。

从技术新兵到劳模创新工作带头人,从渭水之滨到石川河畔,从西安市重点项目建功立业好青年到陕西省建筑业“优秀项目经理”,张宾10多年如一日坚守项目建设一线,在平凡的岗位绽放璀璨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党旗在西延高铁一线高高飘扬

去年年底,中铁上海局中标西延高铁西铜段;时任中铁上海局西安区域项目经理的张宾接到了担任指挥长的调令。

这是一条意义非凡的“红色高铁”。张宾介绍,作为延安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全长300公里的西延高铁线路自西安东站引出,串联起丝绸之路起点西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富平、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洛川会议旧址、革命圣地延安等地。

为快速打开施工局面,张宾带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百余名建设者攻坚克难、披星戴月,奋战在高铁建设一线,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从先期踏勘的风餐露宿,到丈量征拆的挑灯夜战,再到技术方案研讨的精益求精,这支朝气蓬勃的队伍正在以不懈奋斗助力我国高铁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张宾看来,只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硬朗的工作作风,才能让党旗在红色高铁建设一线高高飘扬。。

西延高铁西铜段正线全长9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设工期3年。中铁上海局管段总长11.77km,线路总投资13.28亿元,设计速度每小时350公里,计划2025年建成投入运营。

西延高铁穿行的黄土高原,梁峁相接、沟谷深切、土质松散,复杂的湿陷性黄土结构是“世界性建设难题”。

不仅如此,动辄百米的地势高差、大范围的煤矿采空区及国家级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都使这一线路的勘察施工挑战重重、难上加难。

沿线穿越数条规模巨大的沟壑和数座隧道桥梁,对张宾和团队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造“红色高铁”精品工程新标杆

在张宾的带领下,劳模创新工作室16名核心成员围绕项目实际需求,把全力开展科技攻关,推进西延红色高铁施工技术创新,破解施工难题,探索新工法、工艺,助力项目创效、创誉,作为集体的梦想和追求。

工作室采取“狼群协作”的方式,汇众智,集众力,他们先后创新推出了钢筋笼自动化加工工艺、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控制工装等,对施工工效、结构尺寸控制、线形控制、砼浇筑质量等均明显提高,为加快现场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进场以来,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团队困了打个盹,起来再干;饿了吃快餐,接着再拼。

凭借着这股敢吃苦、善创新的精神,中铁上海局顺利实现西延高铁西铜段全线首桩开钻的节点工期,在红色“西延高铁”建设中树起一个标杆。

“本子随身携带,想法随时记录,从不让问题过夜是张宾的一贯作风。”中铁上海局西延项目党工委书记熊岭感慨地说。

半年里,“精品意识”成为张宾最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从施工筹备期开始,项目部就严格建起一整套标准化管理体系。

从临时便道到施工现场,从办公场所到生活营地,从搅拌站、钢结构加工厂到工地试验室,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目标要求。

为确保施工进度,他们倒排工期,主动放弃休假,每天“泡”在现场,党工委书记熊岭等经常通宵达旦,严把施工质量。

当其他标段开始忙着踏勘现场、寻找驻地、招标队伍时,中铁上海局西延项目部快速实现西延高铁西铜段全线首桩开钻的节点工期。

张宾将在中国高铁建设中完善成熟的新装备、新工艺带到西延铁路,促进西延高铁西铜段全线首桩成为精品示范段。

“项目建设比的是速度,更是决心。”张宾说,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把西延高铁建成与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特色和延安“革命圣地”文化特色高度契合的“红色高铁”精品工程新标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新工作室”激发职工创新热情

在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同时,张宾还安排作业队聘用了 多名当地劳务人员,教他们学技术,解决就业问题。不到半年时间,52名当地群众就成为熟练的钢筋工,收入大幅提高。

该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技术难题的“攻坚室”、创新成果的“转化站”,也是人才培育的“蓄水池”。

目前,张宾劳模创新工作室破解施工难题5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西延铁路项目部先后被评为铜川“工人先锋号”、铜川“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见证着开路先锋的坚定志向和百炼成钢的坚韧品格,折射出铁路建设者对“劳动模范”的价值追求和对劳模精神的时代诠释,回答几代产业工人的力量之源、劳动之魂、奋斗之根。

一个“狼性”的团队是如何锻造的?在该项目党工委书记熊岭的带领下,项目部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服务党建,党工共建激发新活力,用“软实力”催生项目发展“硬实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思想聚人心,一个步调推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陕西实践的宏伟图景中,中铁上海局广大建设者以矫健的身姿,诠释着“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开路先锋精神,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照金精神、建设红色高铁、打造精品工程。

薪火传承,铸就匠心。“我们希望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传承作用,综合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实现技术革新、项目建设与职工成长‘多赢’。”熊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