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句话最早是从张雪峰那里被推广出来的,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曾一度认为医学专业会因此受到影响。

关于报考一事,家长们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生怕报到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影响未来的发展和前程,这就导致近两年每每临近高考时,考生家长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般焦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家长花重金请专业报考人士,都是为了能报到一个好专业,奈何全国大学加在一起共有500多个专业,每个专业针对的就业方向都不同,如果没有专业建议很难选对。

而医学专业更像是“另类”的存在,江湖上始终都有对它的争议和质疑,但它却在“大热门”专业中屹立不倒,一直都有人高喊:“学医坑”,却没见报的人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嘴上都说“学医坑”,但医科大学分数线却不降反增

有多少人看过知名眼科医生陶勇,在某档职场综艺节目中,对当下医学生处境的介绍,在这个庞大的医学生群体中,考上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的医学生仅仅是一小部分。

大多数医学生都要从五年制本科读起,然后考研,硕士三年,博士三年,等到毕业时已经接近30岁了,而此时的医学博士们还只是职场新人,临床经验极度匮乏,全都要从零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进大医院后,要先跟着导师出诊,慢慢熟悉医生的工作日常,然后在获得导师的认可下,陆续开始接手手术,这个过程也是从缝合开始,一点点接手导师手中的手术。

对于医学生35岁前的经历,只能说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只有一小部分医学生在30岁前能达到出诊标准,他们都是医学生中的精英,也算是医学界中“天赋型”选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对于大多数医学生的处境,在闲暇之余一定会有落差感的,看着别人30岁已经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了,但医学生才刚刚初入职场,所以说想学医的人,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设。

不过话说回来,也有看得比较透彻的人,好像身边人都在说“学医坑”,但各大医科院校的分数线却不降反增,如今2023年院校招生已经尘埃落定,各类医学专业始终都是最受欢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个简单的例子,别看南京医科大学只是所省重点,但临床医学专业最低的录取分数线都高达646分,要知道这样的分数,能报到一所不错的985高校了。

再比如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专业,最低分数线也要667分;上海交大医学部的临床医学专业的的录取分数线,更是达到了686分。即便是排名不靠前的大连医科大学,临床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都在620分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学医的学生,空有分数是不够的,信念感尤为关键

事实上,医学专业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并不是只要在高考考出高分,最后就一定能当上医生,原因很简单,学医的延线太长了,如果学生没有对医学的信念感,很难坚持到最后。

主要分为几个方面,首先,大部分医学专业都是五年制本科,比其他专业多一年的学习时间,可本科毕业后又找不到工作,所以大部分医学生都选择考研,继续攻读医学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当医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又会发现一个事实,即便是医学硕士,也很难竞争到大型医院的工作岗位,要想进大型三甲级医院,就必须强制读完博士,在这个过程中花费最多的就是时间。

学医之路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大部分医学生都是10年以上的学医之路,再加上规培的时间,普通医学生想在35岁前有所成就太难了,除非个别天赋异禀的医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很多人都不建议普通家庭的学生学医,一方面是耗不起,本身家庭条件就不是很好,家里也并不富裕,在学医过程中需要承担的学杂费太多了,家长很难承担得起。

另一方面是没资源、没背景,上面提到的陶勇医生,曾介绍过他就职医院的招聘流程,大致需要四层选拔,从初筛简历、复筛简历、面试,到最后的笔试和心理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初筛简历时选出70多人作为候选,经过层层选拔之后,最终医院仅录取一人,可能有人看到70:1的录取率还好,但大家却忽略了在初筛前投简历的人数。

那么,看到医科大学分数线不降反增,你有什么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