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创作大赛#

后周(951年—960年),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最后一个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共历三帝,享国十年。后周的疆域范围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地区。虽然后周的存在时间只有10年,但是,后周的三位皇帝却都获得了善终的结局,这在五代十国时期是比较罕见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郭威

后周太祖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字文仲,邢州尧山县(今河北省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开国君主(951~954年在位),顺州刺史郭简之子。郭威出身将门世家。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加入后唐庄宗李存勖亲军。后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凭借佐命之功,累迁检校司徒、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平定河中,镇守邺城。

不过,郭威因为受到后汉隐帝刘承祐的猜忌,所以发动兵变,攻破开封,推翻后汉隐帝。不久之后,郭威率军抵御契丹,在澶州受部将推戴,黄袍加身,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周朝,史称后周。对此,在笔者看来,赵匡胤后来的黄袍加身,显然是对郭威的效仿,因为赵匡胤当时就是郭威的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威在位期间,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促进北方地区的形势好转。由此,郭威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开国皇帝。但是,郭威的在位时间比较短暂。显德元年(954年),郭威因病驾崩,享年五十一岁,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嵩陵。死后由养子郭荣继承皇位。

二、柴荣

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后改姓郭,后世仍习称“柴荣”,邢州尧山县(今河北隆尧)人。柴荣是后周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

柴荣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通书史及黄老之术,且为人谨慎笃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早年曾随商人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在后汉时期,随郭威赴邺都就镇,任天雄牙内指挥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顺元年(951年),后周建立后,郭威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使盗不犯境,也即他展现出了优秀的治理才能。广顺三年(953年),柴荣入朝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因为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被后汉隐帝所害,这促使郭威将皇位传给贤能的侄子。

柴荣即位后,没有郭威的期望,立即在高平之战中击退北汉与辽的联军。显德二年(955年),柴荣派兵自后蜀手中收复秦、凤、成、阶四州。显德三年(956年)至显德五年(958年),三次亲征南唐,迫使南唐割让淮南江北十四州,并去帝号,只称江南国主。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北征辽朝,连克三关三州,但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之后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六年。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庆陵。对此,在笔者看来,柴荣的南征北战,无疑为北宋一统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柴宗训

柴宗训是后周末代皇帝(959年8月3日-960年2月3日),后周世宗柴荣第四子。显德六年(959年),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册封梁王。周世宗驾崩后,柴宗训正式即位,沿用”显德”年号,年仅七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由宰相范质、王溥等主持朝政大事,重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

显德七年(960年),柴宗训经历了陈桥兵变,被迫禅位于赵匡胤,宣告后周灭亡。北宋建立后,降封郑王,赐予“丹书铁券”。开宝六年(973年),柴宗训逝世于房州,时年20岁,谥号为“恭”,归葬于顺陵。诚然,柴宗训去世的时间过早,不过,史料上也没有他遭到加害的明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