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抢险救灾过程中,房山抽调了本区10名熟悉山区情况的干部加入道路抢通工作组,马靖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区管企业——兴科绿源的董事、养护总监、安全科长,曾长期从事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对房山北部山区一草一木十分熟悉。马靖被分配到房山区四通应急抢险工程北沟指挥部,主要的工作是及时掌握工程一线推进情况,每一、两个小时向指挥部报告一次。他和同事们每天翻山越岭、涉水穿淤,见证了北沟道路抢通的全过程。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工作日志......

8月2日

下午5点半,抵达贾峪口。参与勘察贾金路情况。贾金路是从108国道去史家营乡的必经之路,以北京建工集团为主要抢修力量。

晚上7点半,返程路过佛子庄乡政府,与乡里的同志沟通工作。了解到他们的用水困境,主动提出协调公司用于园林养护的水车,往返城乡每日送水。10点多,到河北镇政府,又向镇里问及用水是否困难,一并承诺协调水车。作承诺时,因为没有通讯信号,不能及时向公司领导请示,这样“先斩后奏”,着实有点忐忑不安。

深夜,从良三路走到青龙湖镇有了通讯信号,第一时间向公司董事长何根生同志请示。公司非常支持,从第二天起派出5辆水车,3辆保供佛子庄,2辆保供河北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3日

早晨7点,在坨里中学集合。我们一组人负责到贾金路抢险工程一线,沟通了解施工力量的集结情况。在各方协同配合下,贾金路上集结了240多台工程机械设备。现场路面损毁严重、通讯中断,沟通协调工作可谓是“通行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向指挥部反馈情况,如果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可以用卫星电话;如果是图片、视频等资料,只能驱车到最近的佛子庄乡政府,借用应急通信车的信号传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午5点,听到好消息:108国道从8月1日早上7点至3日下午4点,用了不到3天时间全线抢通。

8月4日

这两天,人民子弟兵相继进山,漆成橄榄绿色的工程机械和车辆排成钢铁长龙。有的受灾群众徒步下山,官兵们只要看见,就会施以援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5日

早晨6点,指挥部派我去军红路方向。军红路是去大安山乡的必经之路,以北京城建集团为主要抢修力量。

7点多,我们到红煤厂村,各路抢修力量都在这里集结。从红煤厂村步行大概半小时、2公里左右,抵达了施工作业面最前沿——教军场。

我们一组有4人,包括新城投公司的侯友超、江悌波和区纪委的张天昊。4人合计要把作业面在之前的情况也了解清楚,也许对统筹工程进度有帮助。我和侯友超沿着受损严重的军红路向山上徒步而行,一边走一边拍照、做记录,深入了7.5公里,到达水峪村,一路上发现了七八处断路点。我俩走到这里已经很疲惫了,内心纠结、进退维谷。恰好遇到一名徒步下山报平安的群众,也快走不动了。交谈中发现,她从大安山村下来,一路上用手机拍摄了很多照片,和我们拍的照片结合起来,刚好完整展现了军红路的断路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6号

凌晨1点多,我把越野车开到了大安山乡政府门口,用车灯把牌匾照亮,拍下照片。昨晚9点多,施工方给我们传来消息,告知用38小时抢通了军红路。这样的速度令人难以置信。我一边向指挥部回传了好消息,另一边主动请缨,申请核验道路通行情况。我的车因此成为了洪水退后驶抵乡政府的第一辆机动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佛子庄乡政府,我将这张照片发到了“北沟抢险”工作群,赢得一片点赞。那时,水、电、通信各路抢修队伍“秣兵历马”“枕戈待旦”,天明后陆续开进了大安山。

8月7日

我们一组人在军红路沿线,继续摸排各村通路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8日

一早接到指挥部的任务,为央视报道团队当向导。

10点多,接到央视团队,驱车抵达霞云岭乡北直河村。这里是工程难度最大的地方。记者航拍使用的无人机,挂在山尖上、树梢上了。为了保障拍摄任务的完成,同时确保央视团队的安全,我决定披挂上阵、上山解困无人机。穿上一件央视的红马甲、借一把当地老乡的斧头,慢慢往上攀岩。上次这么干,还是8年前做林业资源调查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9日

上午,徒步上大草岭村,查看断路点情况。这是整个北沟最后一个断路村。大草岭的村书记老陈看到我,他有些“热泪盈眶”,拿出本子非要把我的名字记下来。三流水村有一个自然片,叫大滩。从大草岭往返,又走了两个多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午,市政府举行防汛救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市256个断路村全部具备应急通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