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杨昌龙在园区“失踪”了。

和他一起消失的,还有同在龙华园区上班的妻子李辉。

六年来,几乎每个工作日的午休时段,杨昌龙都会和妻子离开园区,赶往一个地方,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在那里,有一位老人让他们牵肠挂肚。

这是一份由三个人共同遵守的约定,既无奈,又温暖。杨昌龙希望这份约定能履行得久一些,再久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争分夺秒

中午时分,深圳观湖街道招商澜园公租房大楼里,一男一女匆匆走进电梯,直达26层。电梯门一开一合,安静的走廊里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两人停在一扇房门前,推门而入,朝躺在客厅床上的老人打了一声招呼。

这一男一女,正是杨昌龙夫妇。

夫妻俩争分夺秒,直奔厨房,一个洗菜切菜,一个起锅掌勺。不过20分钟,厨房里香味四溢,两三道家常菜新鲜出锅。然后,他们在老人的床边支起小餐桌,摆上菜,又盛好饭菜、杯里装满水,递过小勺子,招呼他吃饭。

待老人吃饱喝足,他们麻利地收拾好餐桌、碗筷,给老人家切好水果,匆忙赶回公司上班。

这样马不停蹄地奔忙,杨昌龙夫妻已经坚持了六年多。遇到狂风暴雨天气,两人骑电动车回到家时,早被淋成“落汤鸡”,一拧衣服,水直流。

7月2日是星期天。这天上午,笔者登门拜访时,看到杨昌龙、李辉夫妇对老爷子悉心照顾,呵护有加。接受采访期间,杨昌龙的目光一直随着老人的身影移动。期间,老人拄着拐杖上了几次卫生间,他两度追到卫生间门口,了解老爷子的如厕情况,问他要不要帮忙——由于长期卧床、缺乏运动,老人有时会便秘。

中午吃饭,杨昌龙往老人碗里夹肉、夹菜,杨父吃得满嘴流油。杨昌龙笑着劝他:“慢慢吃,不要急,多吃点,争取活到100岁啊。”说话间,他伸手扯了张纸巾,侧过身给老人擦嘴巴。没吃两口饭,他又给老人揩了一下鼻涕。

今年43岁的杨昌龙来自湖南长沙,是家中长子,下面有一个妹妹。6岁那年,父母离异。2001年,他入职富士康,做过焊接作业员、生产组长,现在Fii-CNS事业群 CNEG NWEI制造处冲压厂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妻子李辉也是长沙人,与丈夫同年入职,现在B事业群Mac NPI事业处担任专案工程师。

因缘际会,杨昌龙和李辉在富士康相遇、相知、相恋,于2005年喜结连理,并先后迎来爱情结晶——2005年,女儿杨婧怡出生;2014年,儿子杨思成呱呱落地。

婧怡于2009年回到老家上小学,由爷爷一个人照料。思成出生后不久,被送到外婆家生活。杨昌龙夫妻俩则继续在深圳打拼。虽然一家人生活在三个地方,但日子还算顺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11月25日,一切发生了改变。

陡生变故

那天晚上,李辉如往常一样给女儿打电话。婧怡一接电话就哭了,说爷爷身体不舒服,一直躺在沙发上,晚饭一口也没吃。

得知情况后,李辉和杨昌龙都劝老爷子赶紧上医院看看。但杨父坚持在家休息,说到明天早上就好了。拗不过老人家,夫妻俩只好作罢。

第二天大清早,李辉忽然从床上坐起,对丈夫说:“不行,我还是不放心,赶紧叫你同学去家里看一下。”一夜没睡安稳的杨昌龙立即联系老家的一位同学。对方二话不说就应了下来,并于七点多赶到杨家。此时,62岁的杨父已经说不出话来,情况危急。

同学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救护车赶来后,同学和另外几个热心邻居一起,合力用担架将杨父从没有电梯的六楼抬到一楼。很快,老人被送到长沙望城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当天下午两点多,杨昌龙兄妹俩从深圳赶到望城人民医院。

医生告诉他们,杨父突发中风,因送医太迟,入院时已经错过了6小时黄金救治时间,极有可能挺不过去。即便患者能够醒来,很大几率只有2年左右的存活期。这些话,就像一把把刀子扎在兄妹俩的心里。为了争取转机,3天后,杨昌龙将父亲转到医疗条件更好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救治。

经过多次抢救,杨父终于脱离生命危险,但却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右侧身体偏瘫,行动极为不便。清醒后,杨父情绪消沉,很不配合治疗。护士前一秒给他挂好吊针,后一秒他就拔掉了针头。护士忍不住向随后赶到医院的李辉诉苦:“你这个嗲嗲的血管很细,我好不容易才打进去,他一下子就拔了出来……”

在湘雅医院治疗28天后,杨父病情好转,回到望城区人民医院康复科调养了一个月。为了全心全意地照顾父亲,杨昌龙向主管说明情况,请了两个多月的专案事假。父亲出院后,杨昌龙的妹妹辞掉工作,“舍下”自己的小家庭,留在老家照顾父亲和侄女。

可这并非长久之计。以后该怎么办?

柳暗花明

那段时间,杨昌龙总是心事重重。

一方面,在老家生活的父亲精神状态很差,动不动发火、流泪,身体消瘦得厉害,让他异常牵挂;另一方面,妹妹既要看护父亲、照顾侄女,同时还要饱受思念自己孩子的痛苦,这让他格外愧疚。

2017年2月,杨昌龙夫妻做出一个决定——把女儿送到寄宿学校读书,将杨父接到深圳一起生活。

为此,夫妻俩在公司附近的瓦窑排社区换租了一套两房一厅,又在客厅、阳台各安装了一个监控摄像头,方便随时观察老人的动态。这套房子虽然比较宽敞,卫生间也有马桶,但位于八楼,没有电梯,老人出行不便。

2018年,杨昌龙夫妻将4岁的儿子接到深圳。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每天过得像打仗一样,尤其是中午。由于老人家的自理能力很差,两人放心不下,于是双双放弃多年的午休习惯,几乎每天中午都奔波在公司和出租屋之间。

夫妻俩分工明确,配合相当默契。

杨昌龙主要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帮助他上厕所,为他刮胡子、剪指甲、洗脸洗头洗澡……事无巨细。妻子担任“后勤部长”,包下了家务活,还承担起照料和辅导孩子的责任。

中风后,杨父变得挑食。李辉通过细心观察,琢磨老人家的喜好。她看到,猪肉炒芹菜上桌后,公公不怎么动筷;刚做好的辣椒炒肉,他只尝了一块辣椒就皱起眉头,“呸”地吐掉……

很快,李辉就掌握了杨父的口味:喜清淡,讨厌芹菜、香菜等,最喜欢的菜是西红柿炒蛋——这道菜,后来成了家里餐桌上的主打。曾经无辣不欢的杨昌龙夫妻,也跟着杨父“戒辣”,餐桌上一年四季难得看到辣椒的影子。直到老人家的身体好一些后,他们才偶尔买点辣度不高的青椒解解馋。

也许是换了一个环境生活,再加上儿子儿媳的悉心照料,杨父的气色大为好转,体重也由110斤涨到了132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1月,杨昌龙夫妻通过公司申请到观澜招商澜园的一套公租房。公租房有电梯,入住不久,他们在家里安装了空调、监控摄像头,加装了卫生间扶手,还精心选购了一辆轮椅,经常推着老爷子下楼散心。

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雪上加霜

人生有时看似风平浪静,却始终暗流汹涌。很快,杨昌龙一家遭遇了最严峻的挑战。

2022年12月28日,69岁的杨父感染新冠肺炎,高烧不退,被送入龙华区中心医院治疗。刚刚阳过的杨昌龙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又待在医院日夜照料父亲。2023年1月3日,杨父出院了。但此后一个月,他仍旧浑身乏力,吃喝拉撒几乎都在床上。

最折腾的,当属上厕所。杨昌龙买来成人纸尿裤、护理垫,隔一两个小时给父亲换一次。但有时候老人家不愿意用纸尿裤,或者因为纸尿裤移位,衣裤、床铺一不小心就会被弄脏。

杨父很要强。身体刚刚恢复了一些,他就坚持要自己到卫生间上厕所。可才挪到半道,就失禁了。每逢这时,杨昌龙就要给父亲擦洗身体、更换衣裤、清理地板,往往要花费二三十分钟。晚上,要是遇上父亲闹肚子,他一夜得起来三四回,像随时处于“一级战备”状态。

对此,杨昌龙觉得并没有什么。“小时候,父亲还不是经常给我们把屎把尿。”他只是有些身心俱疲——除了忙不过来,他还担心父亲有个三长两短。

很多次,夫妻俩上班前刚洗过衣物,中午回来一看,老人的床上又脏了。一天不到,阳台上就晾满了老人家的衣裤。

好几回,杨昌龙给父亲收拾好,本来只想靠在床上歇一会儿,结果,疲惫的他刚合上眼就打起了呼噜。李辉心疼丈夫,有心帮忙,可顾及公公的面子,她只能从旁协助做些别的工作。

这一次重击过后,杨昌龙夫妻还没歇口气,新的变故又来了。

今年3月2日晚上,李辉突然翻不了身。杨昌龙把妻子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腰间盘突出,需要住院治疗。不料,李辉前脚刚住院,杨昌龙后脚也来了。

3月4日,杨昌龙忽然感觉身体不舒服,心率高达一分钟200次。送医后,他被确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辗转了三家医院,他才成功预约到3月8日的射频消融手术。

杨昌龙的妹妹闻讯赶到深圳,帮忙照看父亲、侄子,夫妻俩方得以安心住院。心态乐观的李辉还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调侃说:“这下好了,我们成了正儿八经的患难夫妻。”

携手同行

“很多同事都说,我娶了一个好老婆。”对患难与共的妻子,杨昌龙充满了感激之情。 自从把公公接到深圳后,李辉一直在和丈夫并肩作战,付出了很多。她放弃更有职业前景的岗位,选择做一份方便兼顾家庭的工作。她像自己的母亲当年悉心照顾年迈的奶奶一样,甘愿和丈夫一起常年侍候公公。李辉不仅没有抱怨过,还经常安慰丈夫:“日子会慢慢变好的,只要老爸没问题,其他都不是事。”

“人嘛,都会有老的一天,我们自己也会老啊。”李辉说,公公这一辈子过得不容易,孝敬老人是应该的。有什么困难,夫妻俩一起商量、一起分担,就能挺过去。

耳濡目染下,杨昌龙的儿女也很孝敬爷爷。在长沙寄宿学校读书的杨婧怡经常趁周末、节假日打电话回家,问候爷爷的近况。寒暑假来深圳,她会主动照顾爷爷。小思成也是如此,经常担任“护理员”,为爷爷端茶倒水。父母周末加班时,遇到爷爷突然大小便失禁,小思成还会为他换裤子。

杨昌龙夫妻六年如一日孝老敬亲的举动,颠覆了许多人对“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认知,赢得了同事和亲朋好友的交口称赞。

不少同事坦言,像杨昌龙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顾生病的老人,自己很难做到。

“他能坚持这么多年,挺不错的,也很不容易,特别是疫情期间。”杨昌龙的主管李志顺专理表示,面临家庭变故,杨昌龙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没有因为家庭原因耽误过工作。他多次询问杨昌龙是否需要部门帮忙或调整工作,杨昌龙都说不用,一直表现得尽职尽责。

除了来自亲友、同事和主管的关心和赞许,身为CNEG事业处工会委员的杨昌龙,也得到了集团工会的暖心帮扶。2016年及2021年,他分别收到集团工会发放的6000元、4000元直系亲属救助金。

今年6月23日是杨父70岁寿辰。当天,观湖街道润城社区的工作人员特意准备了生日蛋糕、礼物和营养品,上门为老人家庆生。社区干部表示,如果家里有什么情况,杨昌龙可以随时联系他们,社区将第一时间赶过去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切,都让杨昌龙心生暖意。

一路相伴

人毕竟不是铁打的。

有一次,杨昌龙和同事闲聊,说:“真羡慕你们过得这么舒服,中午可以好好休息,吃完饭了什么都不用管。”一位曾经历丧父之痛的同事却说:“你比我更幸福,至少每天回家还有个爸爸可以叫。”

是呀,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那一刻,杨昌龙心生感触:父亲一个人把他们兄妹俩拉扯成人,他现在病了,自己伺候他是应该的,累一些又有什么关系?起码,自己还有一个父亲在身边。

杨昌龙无比珍惜和父亲朝夕相处的日子。这些年,除了上班,基本上是他在哪儿,父亲就在哪儿。

7月23日,办好请假手续的杨昌龙夫妇开车载上父亲、孩子,一路穿山越岭,朝老家湖南飞驰。他们先后在长沙、张家界逗留,到叔叔伯伯家、岳父岳母家和老爷子多年前曾生活过的工厂家属区看望亲朋好友。

杨父见到了大哥、二哥,也和老同学、曾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久别重逢,脸上笑容不断。看到老爷子精神状态不错,老同事们都说:“杨师傅,儿子这么孝顺,你真是好福气呐!”

前不久,今年参加高考的婧怡收到了浙江台州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这让杨昌龙十分欣慰。现在,他只剩下一个心愿——希望老爷子身体健康,自己能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杨昌龙也清楚,随着父亲日渐年迈,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难。但他早就做好了准备,不管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报答不完的。而尽孝,不正是子女应尽的本分吗?”

作者:蒙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