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评大赏#前几天,老白跟几位朋友把酒言欢时聊到电影《神鞭》。其中那句经典台词“鞭剪了,神留着”,成了言语交锋的重点。争到面红耳赤之际,一位朋友急了:辫子戏我不喜欢,我讨厌所有脑后带辫子的人。另一位朋友幽幽地说道:那黄飞鸿呢?

是啊,谁人不爱飞鸿哥?谁人不怜十三姨?

老白顿时豁然开朗“辫剪了,神留着”原来我们心心念念要保留的那股精气神,说的就是黄飞鸿。那么,世界上第一部《黄飞鸿》电影是如何诞生的?今天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南拳北腿

1928年,我国第一部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诞生。受到该片的影响,很多电影公司请来戏剧武生从成熟的戏曲舞台动作中吸取经验,第一批“龙虎武师”应运而生。

神怪片兴起的20年代,正是军阀混战,动荡不堪的年代。人民生活困苦,又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大批仙剑斗法,世外高人对决的武侠片大行其道。

在20-30年代里,京剧是当时最强势的主流文化。第一部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中的人物打扮,武术动作效果从一开始就向戏曲舞台吸取经验。

银幕上最初的武打套路,不但简陋而且千篇一律。最常见的招数就是“劈头缩脚”:

这边刀剑先砍向对方的头部,对方脑袋一缩;

这边挥刀再砍他双脚,对方再跳起来;

这边用脚做势一蹬,甭管那脚离的多远,对方一个翻身,要么逃了,要么挂了。

这么粗制滥造的玩意,观众看上一两次便感到厌烦,武侠电影迅速衰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秋天,导演胡鹏在九龙到香港的轮渡上,偶尔翻看到《工商日报》上连载的斋公(原名朱愚斋,系黄飞鸿的再传弟子)所著的以黄飞鸿为主人公的武侠小说,于是就有拍摄黄飞鸿电影的想法。

胡鹏意识到,“要是把这位广东拳师的生平事迹搬上银幕,不但可以提倡中国固有的尚武精神,更可以宣扬广东武林的珍贵资料。”

但一定要摒弃过去那些舞台功架,而着实于硬桥硬马的国术招式真刀真枪,并尽量利用电影技巧,去表扬各门各派的精湛武术。

二、飞鸿其人

历史上黄飞鸿确有其人,根据黄飞鸿纪念馆所藏的黄飞鸿灵位记载:黄飞鸿生于咸丰六年,即1856年,卒于1924年,广东省南海县人。

其自幼随号称“广东十虎”之一的父亲黄麒英习武,练得一身好武功,擅长“洪家铁线拳”、“五行拳”、“工字伏虎拳”、“拐子无影脚”等绝技,而且舞狮技术超群,被誉为“广东狮王”

年轻时黄飞鸿随父江湖卖艺,中年曾担任黑旗军福字军技击教练、随刘永福横渡海峡“抗日保台”,也曾担任广州民间自卫组织“民团”武术教练。

晚年则经营“宝芝林”,行医救人之外,亦开馆授徒。其实黄飞鸿行踪多在佛山、广州一带。他的事业和家庭也不算顺遂,终其一生大半时光皆在困厄奔波中度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黄飞鸿电影开始拍摄时,飞鸿哥虽然去世整整25年,他的遗孀莫桂兰女士依然在香港谋生。为了电影效果,莫桂兰也参与了电影黄飞鸿的拍摄,并在电影中表演了洪拳子母刀。

《黄飞鸿传之鞭风灭烛》分为上下两部,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了系列电影的风范。当时参与黄飞鸿电影拍摄的,全部都是正儿八经的武林中人。

本片的武术指导梁元亨氏洪拳高手,主角关德兴是多年习武的粤剧武生,大反派石坚是真正的永春弟子。扮演猪肉荣的刘湛,本身就是林世荣的高徒。

曹达华、袁小田、马小玲、基本都是当时有名的武林高手。

既然有这么多洪拳弟子和黄飞鸿传人在台前幕后广泛参与,武打设计自然不能马虎。胡鹏导演的回忆录中写道:武打场面由武术总顾问梁永亨师傅悉心策划,加上石坚与关德兴的精益求精,一攻一守,一进一退,都按照武术招式去发挥,效果非常理想。

三、鞭风灭烛

《黄飞鸿传之鞭风灭烛》极力推崇的便是黄飞鸿“武术正宗”的背景。电影从梁宽拜师开始,黄飞鸿背后的墙上挂着祖师画像以表明他的武术源自少林。

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事师之道犹如事父,也是“孝”字为先,执礼甚恭。《鞭风灭烛》中,梁宽在中屋大堂进行拜师,现场不仅有红烛高烧、长老见证、祖师画像高悬,他本人还要三拜九叩、斟茶孝敬、跪着聆听师傅有关武德的一番训斥。

电影中,黄师傅不苟言笑、正气漂然、神圣而不可侵犯,犹如“严父”;而弟子梁宽虽然在外惹事生非,在其面前却是唯唯诺诺、大气也不敢出,活像父亲威仪下战战兢兢的小孩。

在教导梁宽时,仅仅因为关德兴不是洪拳传人(关似乎所练的是白鹤拳)而转由黄飞鸿之子黄汉熙亲自演示虎鹤双形。

此外片中穿插介绍的南派武术,也多由珠江国术社,汉宗国术社、东义联堂等专业武术团体参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另一部《黄飞鸿擂台比武》中胡鹏更是请到了黄飞鸿唯一女弟子邓绣琼女士和她的公子吴殷志双双表演醒狮探青的精彩项目。

这些外功架势、真打硬架的武术搏击,以及请见证人现身说法的做法在强化了黄师傅形象的可信度和感染力的同时,在真实历史和故事历史中建起了一道桥梁,于被割裂的历史传承,提供了某些真实的、可供怀想的传奇。

从第一部《黄飞鸿传之鞭风灭烛》开始,黄飞鸿电影蔚然成风,共拍摄了电影98部,创下单个人物为主电影系列的世界纪录。

其中仅1956年一年就出品了25部!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是由胡鹏执导,吴一啸或司徒安编剧,关德兴主演的粤语武侠片,著名的有《花地抢炮》、《义贯彩虹桥》、《龙舟夺锦》、《醒狮会麒麟》、《怒吞十二狮》、《铁鸡斗蜈蚣》等。

据香港影史专家余慕云先生统计:在50年代的黄飞鸿电影中,先后出现的拳术有蛇形手、擦阴手、十毒手、无影脚、铁线拳、虎鹤双形拳等;在兵器方面有断魂枪、五郎八卦棍、虎尾单鞭、大扒等。

所以说,黄飞鸿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洪拳纪录片的功能。

白羽点评:影片对黄飞鸿这位市井侠客,进行了艺术性虚构。电影中的飞鸿哥武艺高强,一袭长衫,一柄雨伞,快意潇洒。没有了早年在珠三角的颠沛流离,没有现实世界里的亡妻丧子,更不曾经历从“宝剑出鞘,芝草成林”到“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的理想失落;他一开始便以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慈父严师这样一个超脱的英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成为了集礼、义、仁、恕、忍等传统美德于一身的“道德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