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国历史的人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中华文明诞生以来,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不断潮起潮落、相互制衡,并涌现出来。来自相互融合。匈奴、突厥、契丹、鲜卑等一串串闪亮的名字背后,是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我们匈奴之间的一些历史纠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匈奴的祖先是夏朝皇室的一个名叫淳威的人。连《山海经》都有记载:“狗军与夏人同祖,皆出自特鲁普”。其中,“狗军”就是匈奴的前身。借助秦国的力量,原本居住在秦国西北部的一部分狗军逐渐演化为匈奴人。原本以为脱离了强大的秦国,日子会好过一些,没想到秦国结束了西周以来群雄乱世的局面,秦始皇一统天下。

秦始皇知道,匈奴这个老邻居,有一颗不安分、不安分的心。正如秦始皇所料,匈奴时不时就会南下中原,打秋风。中原人民深受其害,怨声载道。为了永绝后患,先帝派蒙恬将军率十万大军北上,希望彻底消除匈奴的后患。当然,虽然最终没能消灭匈奴,但秦军也将匈奴吊在远离漠北的地方,不敢再打扰南下动向。同时,为了有效阻挡匈奴,秦始皇下令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自此,北方获得了短暂的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强大的秦朝面前,匈奴人除了老实以外别无选择。然而秦始皇灭六国后,又实行了严格的秦法。然而“天下久受秦国之苦”,被压抑太久的人们在公元前209年的一场大雨中被释放了。大泽乡起义敲响了秦国的丧钟。刚刚统一仅14年的大秦帝国就开始分崩离析。最终,只比秦始皇小3岁的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另一个强大的王朝——汉朝。

自信的汉高祖刘邦唱《大风歌》,放眼世界,海清,河清,四方臣服,愁云惨淡。只有北方的匈奴人似乎不服气,继续搞小动作。机会终于来了。韩王信被迫投降匈奴后,刘邦决定亲自征伐。

公元前200年,刘邦率领32万大军与匈奴作战。本以为稳操胜券的汉高祖却遭遇了一生最大的耻辱——白灯山之围。汉朝开国皇帝被匈奴人围困了7天7夜,一直被吊打。从此,汉朝北方的和平就靠联姻来维持。这不禁让人好奇,被秦始皇吊打的匈奴为何打不过小自己3岁的刘邦。难道韩国的实力不如秦国吗?毕竟,秦始皇与长城取得了和平,而刘邦则不得不依靠他的已婚妇女来维持它。

历史真的如看上去那样吗?并不真地。

首先,秦朝之所以能够击败匈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秦军的背景。自秦国建立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来秦国的军队经常与匈奴的前身周旋。多年来,秦军已经形成了一套应对游牧袭击者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刘邦的军队太年轻,大部分将领都是贩子和走卒,战斗力和经验都稍显不足。

其次,秦汉面对的匈奴实力不同。秦朝的匈奴周围有强大的敌人:南方强大的秦朝,东方强大的东胡部落,西方强大的大月氏王国。在这种情况下,匈奴不可能变得强大。后来,匈奴出了一个恶霸首领冒顿单于。他利用秦末年中原王朝无力北上的机会,在楚汉争霸的间隙逐渐发展壮大:消灭了东胡,赶走了大月氏。因此,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时,面对的是强敌,兵强马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刘邦的汉军之所以没能打败匈奴,也是因为在持久战中失去了元气。秦末,中原地区先经历了六国旧部推翻暴秦所引发的封建内乱,再经历了项羽、刘邦的楚汉争霸。到刘邦建立西汉时,整个中原王朝的元气已经严重受损。然后,当刘邦率领看似强大的三十万狮子去教训已经整装待发的匈奴时,结果就很明显了:刘邦被围困,徒然爬上山,在城下忍辱负重地签订了盟约。以这座桥换取北部边境的安全。

所以,如果单看军队的战斗力,秦军可能会比汉军略胜一筹。如果只看与匈奴作战的结果,并不能简单地说汉不如秦,因为秦、汉面对匈奴的实力不同,不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