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8月12日,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弗拉基米尔·佘幼芝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1岁。消息传出后,媒体报道说最后一位守墓人已经走了!中国人可能对佘幼芝这个名字很陌生,但她的家人守护了袁崇焕墓393年,背后的故事却让人热泪盈眶。

故事从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凌迟谋杀开始。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力衰落,而东北女真人在努尔哈赤手中日益强大,建立了后金政权,进而与明军开战。

天启二年(1622年),努尔哈赤率精锐大军六万攻打广宁,战事一触即发。大约有14万明军参加了这次战斗,但都被击败了。王化贞、熊廷弼只得率领残部撤退到山海关。辽西土地失守,四十余座城池失守,大明边境岌岌可危。

广宁失守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这意味着后金通往山海关的门户已经打开。据史料记载,“到处都是兵士,河西西七百里的边城尽是闷烧,关外几乎就是异域”。反观山海关残迹,则惨不忍睹。城墙仍薄如纸,倒塌,洛城内的装备已装满,无人巡查,但败兵逃民如斗城般聚集,互相煽动掠夺,百兽四散。”

事已至此,大明寺死气沉沉,大多数官员都将关外视为死亡之地,不敢在关外工作。当时,袁崇焕被御史侯勋提拔到兵部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朝廷认为应该派人守卫山海关,袁崇焕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从此,袁崇焕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但他最后的结局却令人唏嘘。1626年,努尔哈赤亲率13万精兵进军宁远。当时,警卫只有一万多一点,但袁崇焕一点也不害怕。

知道强敌逼近,袁崇焕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为了鼓舞官兵士气,他不惜割破手指,写下血书。他甚至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妻子来到了宁远,发誓与宁远生死与共。那场战斗,袁崇焕率领一万将士与十三万敌军激战三天三夜,最终取得胜利。

此战也是努尔哈赤的耻辱之战。据说他在战斗中受伤,不久就抑郁而死。皇太极继位后,为了报仇,再次率兵进攻宁远、锦州,但被袁崇焕击退。皇太极见不可能与袁崇焕正面对抗,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1629年9月,皇太极亲率大军溯辽河而上,绕过袁崇焕重兵把守的山海关,从内蒙古一路南下,直抵北京。袁崇焕听到这个消息后,认为这是一件大事。他率部行军三天三夜,终于比皇太极先到达了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由于时间仓促,后勤物资无法及时送达,相关朝廷官员以各种借口拒绝调配粮草。结果,先到的9000余名明军不得不挨饿。祸不单行,皇太极率军猛攻北京城。

眼看北京城危在旦夕,袁崇焕身先士卒。他策马冲锋在大军的最前线。然而皇太极并没有因此而退却,就在他苦苦寻找进攻机会的时候,有部下报告说,明朝提督杨春和王承德在之前的战斗中被俘虏了。

皇太极闻言,决定使用“反间接战术”。因此,皇太极决定双手准备。一方面,他继续准备对北京城进行更大规模的进攻;另一方面,他疏远了袁崇焕与崇祯皇帝的关系。就是因为袁崇焕已经和皇太极在城下结盟了,很快我们就会内应外合,顺利拿下北京城。

两个太监吓坏了,连夜趁侍卫“不备”而逃走,将听到的“信息”报告给了崇祯皇帝。俗话说,自古帝王多疑,崇祯皇帝亦是如此。纵观崇祯皇帝的一生,虽然志向远大,但可惜的是志向远大,才华却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祯皇帝虽不像万历帝、天启帝那么昏庸,但他任性,无力力挽狂澜,助楼倒塌。不幸的是,崇祯皇帝似乎陷入了“反间接战略”,很快袁崇焕就因“通敌叛国”被捕入狱。

次年八月,崇祯皇帝下令公开处死袁崇焕和灵池,罪名是“勾结俘虏,图谋谋反”、“推和议和”、“杀将军”、“盗取钱财”来自市场”。在朝廷的宣扬下,京城百姓信以为真,都认为袁崇焕是“通敌叛国”的汉奸,人人对他恨之入骨。

《明史》记载,袁崇焕受刑当天,从监狱到刑场的道路两旁聚集了近万人。这些人不是来告别袁崇焕的,而是来吃他的肉的。众所周知,封建社会有很多酷刑,其中最残酷的死刑就是凌迟,也就是俗称的千刀万剐。

为了达到杀死所有人的目的,刽子手在袁崇焕身上徘徊了整整三天,前后砍了3000多刀。最终,袁崇焕只剩下一副骨架。明末张岱在《石奎书后集》中有详细记载:

”一寸一寸地切。切一块肉,京城数万人从刽子手手中争夺。如果得到一块,就会被烧酒咬破,血流成河。牙颊间会流淌,仿佛吐口水、咒骂,骨头若拾起来,就会被刀斧劈碎,血肉荡然无存。

对不明真相的人有什么样的仇恨;袁崇焕是何等的悲哀啊!每当刽子手从袁崇焕身上割下一块肉时,围观的人就会疯狂地争夺。袁崇焕被杀时刚刚满47岁,他短暂的一生结束了。

然而,崇祯皇帝觉得还不够,命人砍下袁崇焕的头颅,挂在城门前的木杆上,而剩下的骸骨则被洗劫一空。不出意外,至今无人敢为袁崇焕说一句话,他们担心皇帝会因此而杀掉九族。

但总有人坚信袁崇焕是冤屈的,总有人坚信袁崇焕是大英雄,哪怕冒着连累整个家族的风险也会这么做。1630年8月16日半夜,西四牌坊上出现了一个瘦弱的身影。他爬上木杆,取下袁崇焕的头,然后消失在夜色中。

我们不知道这位英雄的名字,史书中也没有留下他的全名。我们只知道他曾经是袁崇焕的贴身保镖,姓佘。也不知道佘一世哪里来的勇气。他当时无疑是一个小人物,但这注定是一件大事,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时刻。因为一世社,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相信,无论英雄遭遇多少诽谤,无论社会多么黑暗,正义依然存在,从未被切断。

事情还没有结束,一世社将袁崇焕的头悄悄埋在自家院子里,并立下誓言:家人世世代代守护袁崇焕墓,直至去世。临死前,佘氏将所有家人叫到床边,告诉他们,他偷偷埋葬了袁崇焕的头,希望他们能永远守护坟墓。一代又一代守护着袁崇焕墓。

可惜的是,一世社直至去世都没有等到袁崇焕平反,他的子孙也不敢透露祖辈的功绩。袁崇焕被杀后,明朝走向衰落。仅仅14年后,也就是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攻紫禁城。崇祯皇帝走投无路,最后在太监的陪同下,登上眉山,选择自缢结束生命,明朝灭亡。

几天后,崇祯皇帝的尸体被发现,现场还发现了圣旨。崇祯皇帝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的圣旨中写道:“我即位十七年,叛军直逼京城。臣误我,我死了,面无表情,见祖宗在地。”,摘下王冠,用头发遮住我的脸,让盗贼劈开我的尸体,不伤害百姓的一个人。”

也是在这一年,清兵在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进而攻入北京。大明宫从此成为清宫。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下旨为袁崇焕平反。史书中《清高宗实录》详细记载了乾隆皇帝的原话:

“袁崇焕的上司季辽,虽然与我们的政府处境为难,但他仍然忠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当时,主宰黑暗,政府混乱,所以他的热情用不完,才得到平反,我深表同情。”

虽然后人认为,乾隆皇帝平反袁崇焕的根源是崇尚儒道思想,进而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缓和满汉矛盾。然而,这种说法显然是相当牵强的。据史料记载,袁崇焕从入狱到凌迟只用了半年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基本上让崇祯皇帝没有误杀袁崇焕,因为他陷入了皇太极的“反间接计”。不过,随着乾隆皇帝的平反,民间对袁崇焕的祭祀逐渐增多,而遗世社的后人也可以公开自己的身份,为袁崇焕修建墓地。

袁崇焕墓地位于北京市崇文区东华石斜街52号。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乾隆年间,袁崇焕墓地开始扩建,相继修建祠堂、坟墓。其中祠堂正房五间,前廊两端及内墙嵌有李济深手书《重修明督师袁崇焕祠墓碑》等石雕,檐下为叶公绰。墙上挂有“明代烈士袁都士墓”匾额,墙上嵌有袁崇焕手书的“听雨”石刻。

神社后面是袁崇焕墓地,埋葬着袁崇焕的头。这个墓地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看起来很普通。坟墓是水泥砌成的。墓碑上刻着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湖南巡抚吴荣光亲笔题写的“袁远将军之墓”。一侧较小的坟墓是义士社墓地。

从墓地的情况来看,虽然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却打扫得一尘不染。显然,经常有人来打扫。自从石一石要求后人守护袁崇焕墓后,这个家族的长子一直担任守墓人,直到第16代,直到第17代,守墓人才变成了女性,她就是佘幼芝。

佘幼芝的父亲去世较早,她在第16代守墓人和叔叔的影响下,了解到了家族如何代代守护袁崇焕墓的故事。佘幼芝回忆道:“我们的祖先从广东来到北京后,首先购买了一块土地。我的祖先原是袁将军的谋士,广东东莞人,我的祖先是广东顺德人。除了同乡的关系之外,两人的关系也比较亲密。“

在佘幼芝的记忆中,每年清明节、鬼节、寒食节、除夕夜,叔叔就开始准备各种祭祀物品。他会提前去街上买一些水果、零食、茶叶、酒等。佘幼芝说:“我们家来自广东,北伐祭祀一般不上米饭,我们按照广东的习俗,祭品放在香桌上时,叔叔先烧纸磕头,然后再上香。”阿姨和妈妈,然后是我的表弟。”我和我哥,有时候也会烧桥。”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名人前来祭奠袁崇焕。在此期间,佘幼芝的叔叔主要负责接待工作。1952年,北京重建时,有关部门计划将袁崇焕墓地迁走。佘幼芝的叔叔非常担心,他拜访了很多人寻求帮助。

当年5月14日,刘亚子、章士钊、李济深、叶公绰联名写信给毛主席,希望政府保护袁崇焕墓地。毛主席熟读史书,连忙发出指示:明末爱国领袖袁崇焕先生已向彭真市长汇报了寺庙的情况。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应该保留。

然而,袁崇焕墓地在特殊时期遭到破坏。“地上挖了一个大坑,袁将军的墓碑和他祖先的墓碑都歪到一边了。”不幸从来都不是单独发生的。同样来到叔叔家,却发现屋子里空无一人。

舅舅一家人不辞而别,所以看守坟墓的重任就落到了佘幼芝的肩上。她从此成为第17代守墓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佘幼芝和丈夫焦丽江为保护袁崇焕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也是从那时起,佘幼芝几乎每天都会查阅、整理、撰写材料。佘幼芝有一本牛皮纸本,上面详细记录了他去了哪个单位、见了谁、在那段时间说了些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佘幼芝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1984年,袁崇焕祠墓被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袁崇焕墓碑被重新树立。两年后,政府斥资5万元修复了袁崇焕祖坟,并于2002年11月向公众开放。

如果不出意外,佘幼芝的儿子焦平将成为第18代守墓人。不幸的是,他于2003年因车祸去世,年仅28岁。儿子英年早逝,佘幼芝悲痛万分,于是给儿子改名“佘娇平”,让他作为佘家的后裔守护国家。永远的坟墓。

佘幼芝去世后,她的女儿焦英告诉记者:“她希望我能接手她的班,把这件事传承下去。所以在她离开的时候,在她病重的时候,我和她聊了很多次她说,我说你应该放下你没有完成的事,我会尽力去做。她放不下的是她的三个愿望,第一是回去继续守护墓葬,第二是全面修复建筑群,第三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后,焦英继续守护袁崇焕墓,佘氏家族守护袁崇焕墓393年。值得一提的是,袁崇焕墓和祠堂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佘氏家族世代守护着袁崇焕墓。他们的忠诚、孝道和奉献精神的中华传统美德值得所有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