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的真人,大家都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医学家、药理学家。人们对他有“药王”、“药圣”、“药神”、“真人”等多种美誉。唐太宗曾赞誉他“开路,名大医。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救衰救危。威风凛凛,百代之师。”宋徽宗封他为“妙应真人”,明世宗定他为“第一大臣”,清顺治则视他为“神医”。

在中医史上,孙思邈与汉代张仲景、明代李时珍并称为“医圣三大圣”,对于时代中的两人来说,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孙真人肖像、网络图

相传孙思邈生于西魏大同七年(公元54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这与他精通中医有密切关系。

孙思邈出生在陕西省耀县农村,那里山高水深,自然条件恶劣。他年轻时体弱多病。然后就萌生了长大后行医、拯救生命的想法。孙真人非常聪明。他7岁入学,勤奋好学,每天背诵千余字。据《》记载,西魏大臣独孤信非常重视孙思邈,称他为“圣童”。医生。当时隋文帝辅佐北周,征召他为国子郎中。孙真人以生病为由拒绝辞职。后来唐太宗和唐高宗都向他许诺高官厚禄,但都被拒绝了。他对名利漠不关心。他年过百岁,只想一心一意善待百姓。多年来,他坚持学医,写下了巨著。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

孙真人一生写了大约80本书。除了最著名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之外,还有《老子注》、《庄子注》、《枕中素书》、《会三教论》、《摄生真录》等。其中有30卷。,包含5000多个处方,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2900多个处方,记录药品800多种,《千金翼方》包含近3000个处方,涉及草药、妇女、伤寒、儿童、滋补、补虚、中风、杂病、疮毒、色脉、针灸等,都对《千金方》作了必要而有益的补充。书中汇集了从汉代张仲景到唐代数百年的大量方药成果,使中医的历史脉络贯穿始终,故后人称《千金方》为方术始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超过20个第一:

第一本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千金方》;

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第一人;

第一位麻风病专家;

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用牛奶治疗疾病的人;

第一个系统全面地论述草药的种植、采集、采集的人;

第一个在家种植野药并取得成功的人;

第一个提出“预防重于治疗”医学思想的人等

更难能可贵的是,孙真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将医与仁结合起来,在中医史上首次对医德进行了完整的论述,至今仍具有非凡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今天。

关于孙真人救人妙手的传说有很多,这里有一个与皇室相关的——玄思脉诊:

唐朝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十个月,却没有生产。毫无疑问,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腹中的胎儿也是注定的。这时,大臣徐懋公突然想起了孙思邈这个神医,赶紧向唐太宗推荐,李世民就派大臣兴业赶去请他。

孙思邈到来后,先询问了他的一般情况,然后从怀里取出了一根红绳。毕竟男女有别,尤其是在当时的皇宫里,礼节严格,想要触碰皇后的肌肤并不容易。但中医必须有脉象,没有脉象就不可能了解真正的疾病。孙真人让宫女把红绳的一端系在长孙皇后的手腕上,自己坐在屏风后面握住另一端,随着线的轻微波动摸脉。

大约半个小时后,孙真人起身对太宗说道:“病已经诊断清楚了,皇后担心孩子,难产,只需打一针,就能保证母子平安。”孩子。”是胎儿用手抱住母体所致,故称“儿揪心”。这时,一名宫女牵着长孙出了帘子。孙真人拔出银针,猛地刺了下去。女王惨叫一声,浑身颤抖。正当太宗和大臣们疑惑的时候,突然有宫女喊道:皇后生子了,是太子了。刹那间,宫殿内外响起欢呼声。

但事后有人指出,所谓“走脉”纯属虚构,是孙思邈欺骗了皇帝。这就是斩首罪!所以孙真人不得不再试一次。这一次,有人偷偷地将红绳绑在床腿上。不知道的孙真人在外面握住另一端,良久后才说道:体内有虫。大家都笑了:这是木头啊!孙真人很平静:分吧。我打开一看,果然有一条白色的肥虫在蠕动。众人震惊不已,连连叫神。——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并没有任何史料支撑。

孙真人出生于陕西农村。他深深地体会到普通人看病有多困难。因此,他的治疗方法的特点之一就是药材价格实惠、易得,让普通老百姓用得起。比如,他用萝卜治疗哮喘,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用米糠、麸皮、杏仁、牛奶、大枣防治脚气病,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真正的孙思邈知道老百姓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他们治病养生的道理,比如“饭后百步,寿九十九”。”、“秋天的萝卜多了,把它拿走,冬天医生就无事可做了”等等,相传最早都是来自孙真人的养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