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佛里特上任后,美军出现弹药短缺的情况,人员的伤亡不减反增。美军的火力输出是无限的。只要他们愿意,这个输出可以是无限的。但事实上,自从范佛里特上台后,美军就开始出现炮弹短缺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佛里特(左二)与艾森豪威尔(左三)】

说起范佛里特,人们最熟悉的就是“范佛里特弹药量”。这个词的字面解释是:一种仅靠火力取胜的理论,即不计成本地投入大量弹药,进行密集轰炸和炮击,对敌人实施强大武力。压制性、毁灭性打击的目的是快速有效地歼灭敌方有生力量,使其难以组织有效防御,最大限度地减少我人员的伤亡。

范佛里特毕业于西点军校,是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克拉克等人的同学或校友。1951年5月,接替李奇微出任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他上任之初,正值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他曾以强大的火力挡住了志愿军的进攻,因此受到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场上的范佛里特与李奇微】

铁原阻击战中,范佛里特在几个小时内将4500吨炮弹倾泻到志愿军第189师的阵地上。一般情况下,这样的进攻行动最多只消耗1000吨炮弹,因此得名“范佛里特弹药量”。在随后的秋季攻势中,他加紧发力,创造了炮兵营一天发射炮弹14450发的纪录。

这个数字非常可怕。要知道美军一个师有3个营105榴弹炮和1个营155榴弹炮。2155个榴弹炮连,1203个榴弹炮连。美军在前线有7个师。按照这个配置,有近30个野战炮兵营。如果每个营发射一万多发炮弹,弹药的消耗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场战斗消耗的炮弹堆积如山】

事实上,在“范佛里特弹药量”的消耗下,1951年秋天,美军很快就耗尽了弹药。二战结束后,美国炮弹的批量生产也停止了,朝鲜战场上消耗的炮弹大部分还是二战前的库存。随着战争的升级,美军下了新的炮弹订单,但是这些炮弹要到1952年6月之后才能交付。所以在1951年秋天,美军出现了炮弹难以为继的局面。这种情况让国会的老人们非常愤怒。他们提醒李奇微限制范佛里特过度使用贝壳的行为。

但范佛里特对此不以为然,他回答说:现在的火力密度还没有达到他的要求。如果每门炮的弹药基数有限,那么他必须再增加70个炮兵营。也就是说,反正消耗的炮弹总量是我固定的,无法改变的。你可以给我炮弹,也可以给我火炮和大炮,这取决于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士兵坐在炮弹上吃饭】

到1952年,美国陆军每年的装备采购费用为35亿美元,其中炮弹采购达到25亿美元。第八军消耗的炮弹总成本达到了9.5亿美元,接近整个美军的一半,范佛里特对火力的痴迷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有人会说,这才是正确的战斗方式,不要用人命来解决火力能解决的事情。用最大的火力打击对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的伤亡。不过,从铁原之战和“范佛里特弹药量”出现的战斗来看,美军的伤亡一点也不低,甚至比之前五场战役中的很多战斗还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203毫米榴弹炮夜间仍在射击】

志愿军第63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顶住了范佛里特的进攻,全歼敌军12000余人,其中美军骑兵第一师3000余人。《悲伤岭》中,美军第2师全歼3900余人。美军一个师虽然有一万多人,但参加战斗的通常只有六千、七千人。在“范佛里特弹药量”的加持下,仍然输了一半,可见这场战斗有多么糟糕。

到了上甘岭战役,美军火力再次翻倍(之前下的命令全部到了)。范佛里特才敢在上甘岭战役的第一天发射30万发炮弹,整个战斗就发射了197万发炮弹。但即便有如此惊人的火力,即便有伪军当炮灰,美军依然伤亡近4000人,是计划人数的20倍。如果算上伪军的伤亡,美军伤亡人数达到2.5万人,是计划人数的100多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炮轰后,上甘岭地表寸草不生】

积聚大量重火力以减少伤亡是正确的,但并不是“范佛里特弹药量”沉闷的打法。如果给志愿军同样数量的弹药,志愿军的伤亡将会大大减少,战斗的战果也会大大增加。1953年以后,美军虽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地面攻势,但每个月仍然向志愿军阵地发射超过100万发炮弹。只是这样的火力倾注已经没有效果了。志愿军前线不变。到了金城之战,依然能够顶住对方强大的火力,迅速撕破对方的防线。可见,除了美军强大的火力之外,实在是没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