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5.34万亿元,同比减少13.07%,较2022年末的27.65万亿元减少超2万亿元,较2022年9月末30万亿元规模的峰值下滑超4万亿元。

作为对比,截至2023年6月末,公募基金凭借27.69万亿元的规模,首次超过同期银行理财规模。长期以来由银行理财占据的大资管市场“头把交椅”之位易主。

#01

公募基金反超银行理财背后

理财存续规模下降,是去年两波“破净潮”下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给理财市场带来的镜像反映。尤其是2022年11月份,银行理财出现大规模破净,投资者大规模赎回理财产品,直至今年4月份才逐渐走出“破净潮”阴霾。投资者信心仍待修复是导致上半年理财规模减少的原因。

在银行理财规模“缩水”的同时,公募基金的规模却保持增长,上半年末的资产净值合计超过27.6万亿元,年内增加1.55万亿元,这部分增量主要来自货币市场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

银行理财规模被公募基金反超,一方面反映了随着存款利率下行、房地产资产下行,居民理财投资意识增强、财富管理呈现多元化,且由于刚性兑付打破,银行理财的传统优势不再;另一方面也说明公募基金专业的投资能力、丰富的产品体系、更强的信息透明度和灵活性,正在被越来越多投资者看到。

然而由于今年以来股市震荡偏弱,赚钱效应不强,投资者即便从银行理财转向公募基金,选择的也是偏保守稳健的货币型和债券型基金。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公募基金规模超越银行理财只是一个时点数据,随着银行理财市场逐渐回暖,未来两者数据对比可能还会发生变化。虽然上半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仍承压,但二季度以来已有所回暖,产品收益率也显著回升。相比去年全年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2.09%,上半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已回升至3.39%。另外考虑到存款利率下调或提升居民理财需求,市场仍看好三季度理财规模延续回升态势。

#02

固定收益类产品更受欢迎

整体上,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数量占比仍呈现出二级(稳健型)>三级(平衡型)>四级(成长型)≈一级(保守型)>五级(进取型)。

不同类型理财产品规模也因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而发生了进一步变化,固定收益类产品更受欢迎,以债券和股票为投资标的的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规模占比有所下降。根据报告,截至2023年6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4.1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5.15%,较去年同期增加1.32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1.11万亿元,占比为4.38%,较去年同期减少1.52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8万亿元和0.04万亿元。

情绪也传递到了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端。从最新的资产配置情况看,银行理财减少了债券类资产配置。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持有信用债12.15万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43.86%,占比较去年同期减少4.21个百分点。痛失,上半年银行理财公司增加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的迹象明显,已经从去年末占比17.5%,升至6月末的23.7%,共计增加了6.2个百分点。

这一方面反映出银行受去年赎回潮影响,防御性增强,加大了流动性管理;另一方面也与当前银行发行更多低波动产品有关,资产配置也相应有所调整。

#03

投资者数量首次超过1亿

尽管理财市场有所波动,但投资者数量维持增长态势。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已经达到1.04亿人,较年初增加7.24%。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98.87%,风险偏好稳健型的投资者依然最多,占比34.31%。2023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310亿元。

2023年是资管新规颁布的第5年,以净值化为代表的银行理财业务规范转型也在继续推进。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4.31万亿元,占比为95.94%,较去年同期增长0.85个百分点。

报告还披露了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相关业务运行情况。截至6月30日,已正式销售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12家商业银行累计为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开立理财行业平台养老金账户11万个,4家理财公司共发行18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累计销售规模达到7.79亿元。

在资产端,银行理财在充分发挥资金优化配置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19万亿元。其中,理财资金投向绿色债券规模超2300亿元,投向“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扶贫纾困等专项债券规模超10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3.5万亿元。

为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理财市场2023年上半年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67只,合计募集资金超260亿元。截至6月末,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1586亿元,同比增长51.29%。此外,理财行业不断推出特色产品,2023年6月末存续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大湾区等主题理财产品超200只,存续规模超850亿元。

资管新规发布5年以来,银行理财行业扎实走过规范化整改的转型期,投资者数量突破1亿个。一方面破刚兑、去通道、去非标稳步推进,净值型理财占比超过95%;另一方面,作为独立法人的31家理财子公司成立,取代银行机构成为理财市场的主力军,其产品存续规模在全市场中占比超过80%。

不过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依然是摆在银行理财面前的现实问题,固收类产品占比偏高,含权类产品占比仍较低,产品的种类与结构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尤其是经历了2022年两轮“破净潮”后,银行理财打法策略更偏谨慎,更倾向于发行低波动、低风险的现金管理、纯债等产品上。

面对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居民财富管理意识崛起的机遇,以及与公募基金同台竞争的压力,银行理财需要摆脱“规模至上”的传统发展模式,强化专业投研能力、丰富产品体系建设,转向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