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当我国尚未完全脱贫时,各级干部正在为脱贫攻坚做最后的冲刺。河南省委卢展工也来到濮阳市范县考察。

听说北街村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贫困老人,以前当过兵,立即让村干部带他去看望。

与其他贫困户不同,这位老人虽然已是八十多岁了,衣服又旧又褪色,但精神依然很好。看到领导眼里带着笑意,他依然平静。

卢展工心想,老爷子气度很大,就问道:“老爷子听说你早年当过兵,你能告诉大家你的战争经历吗?”

老人听后眼睛一亮,抬手示意他稍等一下,艰难地起身,从床头拿出一个破布袋,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

卢展工看到布袋很旧,就小心翼翼地打开。看清楚里面的东西后,他愣了半分钟,拿着布袋的手开始微微颤抖。当他再次看向老者的时候,眼中充满了敬佩,难以置信的说道:“先生,您是特殊英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一片哗然,当地的村干部也一脸不可置信。这位老人在他们村子里已经快五十年了,却没有人听说过他。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

这是怎么回事?破布袋里装的是什么?为什么特殊的英雄会出现在这个小村庄里?

乡村英雄

这个房间的主人叫李文祥。今年他也已经八十多岁了。他有多年脑血栓病史,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

年轻时好像当过兵,但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主动提起过这件事。

卢展工进屋前先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

房子的外墙和屋顶看起来很旧,但内部却布置得井井有条。二十平米左右的房间里摆满了几件基本的家具,一切都被擦干净了。

看到这么多人进来,李文祥老人有些惊讶,听了村干部的解释,他恍然大悟,赶紧请卢展工一行人坐下。

李文祥

卢展工亲手扶着老人,目光却被墙上的一张照片吸引了。

照片上是一位穿着军装的年轻人。虽然照片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有些模糊,但少年眼中的光彩却依然闪烁。

关心完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家人的近况后,卢展工微笑着对李文祥说道:“老人,能给我们讲讲您当兵的故事吗?”

这就打开了李文祥老人的话匣子。

但因为脑血栓和年事已高,他说话不清楚,只能给卢展工看那个装着他过去的布袋。

所有人都惊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这个沉甸甸的包裹里装着七八枚军功章和一些证书。

卢展工屏住呼吸,仔细辨认,发现里面有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特等功等奖章,都是来自淮海战役等多次重大战役的以及福建战役。

不仅如此,布袋里还装有李文祥老人参加济南战役、渡江战役、平潭岛战役的证书。

这些奖牌中的任何一枚都非常重要。

卢展工的眼神里充满了敬意,但李文祥老人的脸上依然挂着淳厚的笑容,仿佛这些只是他个人生活的一些纪念品。

这么多年,大多数村民只知道李文祥是一名军人,却从未听他夸过,甚至没有听过他参加过什么战斗。

如果不是卢展工细心询问,也许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英雄仍然会默默无闻,过着平凡甚至贫困的生活。

看着眼前的老人,所有人都充满了感动和敬意。

离开李文祥老人家后,卢展工仍久久不能平静。他感叹革命英雄的精神真是令人惊叹。他在战场上可以不顾个人生死,平时却表现得如此低调。

很快,县级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开始学习李文祥老人的先进事迹,开始为老人的表彰工作和生活上的赡养帮助做准备。

他们调查了李文祥老人的事迹后,发现他的传奇远不止那些光荣的奖章。

屡立战功,不忘故乡

1925年,李文祥出生在河南濮阳的一个小村庄。在那个战乱年代,一家人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艰难。

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李文祥从小就聪明懂事,理解父母的难处。

即使因为家里经济压力无法上学,他也没有丝毫抱怨。

李文祥唯一反抗父母的就是坚持当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少年时期,他多次亲眼目睹敌人蹂躏家乡的土地和人民,这在他心中埋下了抗敌保家的理想种子。

因此,面对父亲沉重的脸色,李文祥毫不犹豫的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我要当一名军人,我要上战场!”

但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同意让儿子上战场,意味着家庭可能需要承担失去孩子的风险。

而且,家里生活贫困,劳动负担一直很重。李文祥离开后,剩下的年迈的父母和哥哥很难承担这么多的农活。

无奈,李文祥只好暂时将这份执念放在心里。

抗战胜利后,他以为国家就太平了,他再也没有机会上战场了。如此一来,李文祥心里高兴的同时又有些失落。

没想到不久之后,内战又爆发了。

为了国家尽快摆脱战乱,走向和平稳定,李文祥当机立断,立即报名参军,成为众多抗战军人中的一员。人民解放军。

李文祥生性勇敢,在战场上有着拼命的冲劲。

入伍第一年就参加了济南战役。著名的永镇门之战中,形势危急,需要一支“敢死队”来炸开敌人的城门。

李文祥想都没想就当了先锋,怀里抱着炸药就冲了出去。

在枪林弹雨中,只要被子弹击中,李文祥必死无疑。

但他没有丝毫胆怯,顺利到达目的地,将敌人的城门炸开了一个大缺口。

我们7支队伍就是通过这个缺口进入济南市的。

李文祥的英雄事迹对于济南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此战他还荣获二等功。

在后来的平潭岛、淮海战役中,李文祥的英勇表现和舍生忘死的精神多次受到表彰。

同时,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他也成长了很多。

不再只靠激情和蛮力冲锋陷阵,而是精心布置计划和战术,以最小的牺牲获得最大的胜利。

破布袋里包裹的奖章,正是李文祥无数次在战场上牺牲换来的。

解放战争胜利后,李文祥跟随部队来到福建省建设厅工作。

当时,组织对退役军人给予了很多优待,更何况李文祥还是一位立下无数战功的伟大军人。

上级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闲适的位置,享受优厚的待遇。

但李文祥断然拒绝,并要求组织将他安排到最困难的地方。

在福建,李文祥先后迁居厦门、莆田、南安等地。他所担任的职位都是最底层的,但也是他能够真正了解老百姓生活的职位。

1956年,李文祥与妻子陈宝珍结婚。

大家都以为他会在福建定居,但在李文祥的内心深处,仍然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无法回到家乡。忘记那个故乡的黄土地。

因此,1962年,当国家号召人们下乡支农时,他们放弃了福建的城市户口,回到了家乡河南范县,重新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农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家乡后,他并不仅仅满足于小家的安全。

为党奉献,不求名利

李文祥刚回到家乡时,范县还是一个贫困县。

他和妻子最初住在一座破旧的寺庙里,直到1983年才盖起了三间平房。

李文祥居住的北街村土地属于盐碱地,对于农作物和农作物的种植非常不利。除夕夜如果不好,当地人常常会挨饿。

李文祥将村民的困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立即开始研究如何处理土地问题。因为在福建时,他曾亲自参与过改良水稻的种植和研究,所以他很快就确定了方向,将盐碱地改造成适合种植水稻的水田。

李文祥被村民选举为水稻改良队队长。他全身心投入到这件事上。他每天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去田里,直到深夜才回家。

在他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把黄河水引入盐碱地改造水田,种植了水稻,每年的收成很快增加了很多。短短一两年时间,原本亩产只有一两百斤的麦田,产量就达到了四百多斤。人们的吃饭问题终于解决了。

李文祥不仅用心为家乡做出了贡献,还将自己过去的战功压在了盒子底下,从不主动向别人提起,从不炫耀。

李文祥甚至没有多说自己的孩子。因此,他回乡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其他村民知道这位热心能干的村支书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英雄。

直到2011年卢展工视察北街村时,李文祥的成就才为人们所知。一时间,李文祥成为范县乃至河南的家喻户晓的人物。

对于这样的英雄,大家都希望他老了之后能够过上更好更安逸的生活。正好县里正在开展敬老活动,县里的工作组希望对李文祥的房子进行装修,添置一些家具。

没想到,李文祥断然拒绝了政府的提议。他说:“我从来不想给国家带来任何麻烦。”老爷子坚定的态度,让所有人都感到感动和无奈。但老人毕竟年事已高,住在年久失修的房子里,是极其危险的。于是,县工作组商量,想出了一个“欺骗”老人的办法。

民政局工作人员来到老人家,表示组织安排人带老人去县医院体检,李文祥连忙答应。

正当他要去检查时,工作队带着工人“偷偷”来到李文祥老人家,帮他重新粉刷墙壁,修补掉下来的瓦片屋顶。房间内安装了暖气片,并安装了太阳能。希望老人家冬天能过得温暖舒适。

李文祥一回到家,看到新装修的房子,他很惊讶。他半开玩笑地说:“为什么我的房子会被‘毁’成这样。”

随后感叹当时不应该把布袋拿出来,给国家带来麻烦。

李文祥离开部队多年。按理说他可以领取补贴和养老金,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好,这些补贴应该给那些需要更多支持的人。

每当提起这件事,李文祥老人总是说:“想想那些死去的战友,现在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因此,历年在县里调查登记老党员时,李文祥老人并没有说明自己的真实情况。

2017年,这位不求名利的伟大英雄因病去世,但他的精神和光辉事迹已成为人们无法抹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