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八旬的中科院院士、北大教授姜伯驹痛心疾首:“不只是别人卡我们脖子,还有我们自己的人才培养出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年前教育部门为了减轻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推行了一项新的政策叫课标运动!课标修订给课本内容画了一个圈圈,老师们只需要照本宣科,什么能讲什么不必讲都写得很清楚!
这显然并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姜伯驹院士提出了一项建议:这只是最低标准,最高标准没有限制!然而结果并没有像他设想的那样发展。
虽说现在从课本内容看,现在孩子学的内容并不比过去得多,但学生的负担却越来越重了。为什么呢?
在姜伯驹院士看来,降低教材难度,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看似合理,但现在的教材内容少,考试内容难度并没有降低,考题却越来越难。
目前的考试是考学生的熟练程度,为了分层选拔,只能出怪题、偏题。孩子们陷入题海战术,疲于应付。
这就有可能导致一个后果,在北大物理课上,大部分学生连基本的物理基础知识都搞不清楚,只能再花时间去补课。
2018年,国内知名的科技公司中兴通讯遭受美国恶意调查,缴纳数十亿美元勉强渡过这一关;接着又是华为的麒麟芯片受到限制,截至目前仍然没有解决方案。
要知道这两家公司在国内都是数一数二的企业,结果危机来临时只能勉强自保。因此,摆在面前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中国科技强大起来,而强大的基础就是对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如今中国的基础科学教育虽然已经较为完善,但这还远远不够!要知道中国人口虽然有14亿人,但在顶尖科学家的数量上连美国的零头都不够,截止到2020年,美国拥有377名诺奖获得者,而我们中国只有3名,屠呦呦就是中国最近1个诺奖获得者!
为什么我们科学家的数量会与西方国家差距这么大呢?是中国孩子不够聪明吗?显然不是,因为每年的奥林匹克竞赛几乎是中国学生包揽奖牌。
问题出现在基础学科的启蒙教育上,不信可以去看现在的中国小学生他们都在干吗?基本上都是在学习少儿英语,而对国家发展十分重要的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教育却很少有人关心。要知道我们缺的是人才,缺的是科学家,而不是“英语翻译”!
好消息是教育部从2019年开始,也逐渐重视孩子们的基础学科启蒙教育,要求全国各个小学每周至少为孩子们上一节“科学启蒙课”,让孩子们享受到科学带来的乐趣,为以后的学习培养兴趣!
与此同时,央视《第一时间》也关注到了这个事情,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发孩子们的科学天赋,特地从全球2000多种书籍中挑选出了1套专为5岁-13岁的孩子打造的科学启蒙书籍——《这就是物理》。

《这就是物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教授等人审读引荐,品质有保证。
《这就是物理》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它不像中国传统教材那样充斥着各种复杂公式,也没有丝毫的趣味可言,而是采用漫画和故事相结合的形式,为孩子们讲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比如彩虹是如何产生的?水银是液体却是金属等......在孩子们眼里,这只是一套漫画,完全不会感到枯燥,反而看得津津有味。
《这就是物理》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都有出版发行,很多美国家长都将它奉为启蒙宝典,这种把知识点隐藏在漫画中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让家长们非常省心,当孩子们把它看完时,就能掌握初中85%的物理知识点,到初中再学物理时就变得轻松、简单!

我们身边的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时,非常痴迷于报各种培训班和补课班,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大概率会让孩子们变成学习机器,毫无快乐可言!
《这就是物理》的初衷并不是要让孩子们记住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而是让孩子们通过漫画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思考背后形成的原因,这种“引导式”的教学,可以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要好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个孩子的成长不仅是他自己的未来,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