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请勿抄袭和搬运,违者必究

受制于美国芯片规则,很多美国芯片巨头做生意的方式变得束手束脚,无法给客户提供所需的芯片,需要看美国的规则行事。而且面对市场的变化,不得不随时调整经营策略。

就有一家美芯巨头败走中国,关闭700亿工厂,辞退全部员工。位于国内成都的12英寸晶圆厂生产线最终被中企接盘,在中国的建厂布局就此告一段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美国芯片制造巨头格芯注意到中国市场的潜力,于是萌生了在中国建厂的想法。彼时格芯与南京、重庆、成都等地接洽,希望能在中国找到一个合适的建厂地。

原本格芯已经和重庆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但合作发生变化,格芯兜兜转转之下将目光放在了成都身上。

到了2017年,项目正式启动,格芯在成都举办了隆重的12英寸晶圆厂项目签约仪式,计划投入100亿美元(约700亿人民币),打造中国西南地区首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

要知道格芯可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芯片制造商,实力不俗,建一座12英寸晶圆厂是没有大问题的。资金有了,项目也得到了官方的支持,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工厂进度十分缓慢。

原计划在2018年投产的一期生产线迟迟没有动静,二期生产线计划于2019年年底投产,也没有消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开始意识到格芯成都工厂停摆了。

关于停摆的原因众说纷纭,官方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解释。而是在2020年期间宣布工厂停工,辞退了所有员工。就这样,一座占地千亩的12英寸晶圆工厂变成了烂尾项目,时至今日也没有恢复正常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道项目就这样无限期搁置吗?厂房已经建好,土地资源也投入进去了,若不能盘活项目的话,大量的宝贵资源就要浪费了。

在关键时刻,中企出手了,格芯停摆的项目被华虹集团旗下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接盘。格芯烂尾五年之久的项目终于有人接盘了,根据上海华力微电子发布的招聘公告显示,已经在招聘芯片工程师了,而工作地点就是在成都。

格芯败走中国的结局多年前就注定,只是项目没有人接盘的情况下,很多人还对格芯抱有期待。毕竟中国芯片市场需求旺盛,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国产厂商都在开设新的晶圆工厂项目。

在市场形势大好的情况下,难保格芯不会继续开展项目,为重建芯片工厂付出努力。

但格芯或许有多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美国频繁修改芯片规则,给格芯的市场经营增加变数。含有美国技术的半导体设备要想运输到中国大陆,一般都需要获得美国的许可证,能否获得美国的许可证还得另说。

格芯是美国企业,恐怕会受到更严厉的管制。既然不能得到全球化产业链保障,格芯往前的每一步都会更加谨慎。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竞争压力大。目前中国的半导体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发展,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公司也在积极扩大产能,这可能增加了格芯在市场竞争中的压力。

以中芯国际为例,在国内有四座12英寸晶圆厂在建,分别位于北京、上海、深圳、天津。这些工厂若全部建成,每月可以给中芯国际贡献36万片晶圆。这么多的产能,即便格芯盘活成都工厂项目,在面对市场竞争的时候,也未必能占据上风。

既然格芯的成都工厂项目已经落寞,那接盘的中企将会成为主角,又该如何让项目走上正轨呢?上海华力微电子接手格芯的成都工厂项目后,需要在管理、技术、市场等方面加强整合和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来说,可以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入手,引进更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提升整个团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研发方面也是重点,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除此之外,还要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这些都是一座芯片工厂走上正轨的必经之路,上海华力微电子是华虹集团的子公司,以华虹集团的实力,想要撑起一座芯片工厂未必是什么难事。

而且国内成熟芯片需求旺盛,正是需要大量产能的时候。有中国消费市场撑腰,未必不能将烂尾项目给盘活。

当然,这只是开始,目前还处在初期阶段,只有等成都工厂恢复正常的经营秩序,保障人力资源,产业链供应稳定,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在此之前,中企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美国芯片规则之下,怎样找到未来稳定的发展道路,如何对接全球化发展等等都需要花费不少心思。但相信在中企的努力下,这个价值700亿的工厂项目,一定能走上正轨,发挥应有的价值。

同意的请点赞,欢迎转发,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