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是我国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当前正处在“两个大局”相互交织、世界形势波谲云诡的历史境遇中,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我国着眼于民情、国情、世情谋求自身发展并应对世界动荡局势所带来风险的“题中应有之义”,更在人民、政党、国家乃至世界这四大层面内蕴着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人民层面:为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现实路径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本质上讲是一项社会活动或多种社会活动的集合体,人是社会活动的承担主体,更是社会活动的受益主体,即一切社会活动的开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某些需要。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侧由过去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升为“美好生活需要”。从内容维度看,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还内含着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对和平友好社会面貌的需要等;从层级维度看,美好生活需要包括高水平的物质需要、高水平的精神需要等,是一种较高层级的需要种类。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较于以往需要种类而言,范围更广、内容更全、标准更高,那么这就意味着人民对社会活动的要求更高,社会活动必然应当不断革新和发展以满足人民更高层级的美好生活需要。

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革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水平等手段,使我国治理能力达到新高度,能够在多个方面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经济方面,这能够防范和抵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备永续性,从而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在精神方面,国家无论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增长时,还是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都不只聚焦于提高经济水平这单一目的,而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不仅能够给人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将主流意识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传递给人民,从而提升人民的认识水平和思想深度,从而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在社会方面,对政府职能、市场机制等问题进行创新,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断完善,并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调整国民收入结构、缩小我国人民的收入差距,这些使得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构建出更加公平、正义、和谐、友好的社会发展新面貌。同时,这也对于释放社会活力和效力,增强人民在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等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促使人民的社会需要得到满足。一言以蔽之,在新征程上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够在多个方面保障人民权益,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提供了现实路径。

二、政党层面:是我们党治国理念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

我们党对国家治理的认识是随着实践开展而不断调整深化的。从历史沿革来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成为当时社会建设的主要概念之一。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以“社会治理”替代“社会管理”。从价值指向上讲,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都是为了使整个国家和社会能够协调运转。但是,社会管理凸显出的是“由上至下”的单向度控制,是一种刚性的、被动的管控。而社会治理则更意味着“上下结合”的双向平等互动,社会中的每个机构甚至每个个体都能够相互配合、主动作为,从而保证社会各环节之间的有效结合以及社会的良性运转。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除此之外,我们党对现代化理论的认识也在随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过去,我国提出的是“四个现代化”,即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从一般意义上讲,这些现代化可以被归类为经济基础和物质技术的现代化。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现代化问题的认识,提出包括诸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有关现代化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尤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做出较为系统和全面地阐述。总而言之,无论是由“管理”转向“治理”,还是由过去着重关注经济物质方面的现代化,扩展至关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上层建筑的现代化。这些都充分表明我们党的治国理念实现了质的飞跃,达到了更高的新境界。

三、国家层面: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效保障

实现现代化是我国矢志不渝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努力探索现代化的奋斗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全面突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恢宏目标,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以及制度执行能力的鲜明展现,其中内嵌着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从字面意思来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凸显三个关键词,即“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这三个重点的实现提供着保障。展开而言,其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包含诸多方面的系统,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更在多个方面影响和作用着中国式现代化体系当中的其他环节。这就意味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影响是全局的、多方面的,这就为“全面”的实现打下基础。其二,中国所追求的现代化不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而是以“劳动”逻辑或“民本”逻辑主导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要求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时刻调整防止动摇。国家治理体系指的是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能够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从而使我国能一以贯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行稳致远。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和行动能力,蕴含着巨大的制度优势。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将巨大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能有效提高执政水平、充分激发活力,为“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劲动力。

四、世界层面:为其他国家探索更好的治理模式奉献了中国方案

客观来讲,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先发于中国,西方现代化模式对世界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西方国家为了达到其资本攫取和剥削统治合法化的目的,排斥其他的现代化道路,将西方现代化模式鼓吹为全世界唯一正确的现代化模式。这就造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世界上的很多其他国家陷入照搬照抄西方现代模式化的怪圈,最终没能实现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现代化道路没有固定模式。各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现代化模式和制度体系。中国基于本国国情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目光聚焦于最本质、最务实的“治理”层面,提出治理主体与治理规则的双重把控,并利用“治理现代化”的分析范式,完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治理逻辑的科学建构。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旨在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水平与能力,使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能够解决横亘在前进道路中的各种问题,让国家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与此同时,治理现代化其中蕴含的理论创新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中秉持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等价值遵循能够有效逃脱西方治理论的漏洞,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全新路径;其中包括的“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基本准则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植入式、强制性的现代化道路。当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百余年的历程,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都跃居世界前列。当今中国真正扭转了过去“世界失我”的局面,实现了“世界有我”甚至“世界向我”的历史性巨变。这就是中国方案行之有效的最好证明。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