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医药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医院院长、书记成为被“盯紧”的对象,尤其是今年开年以来,反腐风暴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至少有159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药企、公立医院皆有乱象。
据安徽省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原黄山市人民医院医务科远程会诊中心工作人员沈某,利用职权和工作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市医院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和个人的“统方”(药品相关处方统计数据)行为,为医药公司及医药代表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人民币达到了16836664.8元。
在医疗反腐的浪潮下,资本市场已经提前对一些药企接下来的经营成果打了折,股价接连大跌。近日,央媒也对医疗领域的反腐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医疗领域的腐败不仅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原则,还败坏了社会风气,甚至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因此,查腐治腐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当务之急。
人民日报也严厉批评医疗腐败,发文表示:每一笔回扣都让患者遭受看病贵之苦,每一种利益输送都败坏了行业形象。清除药品“含腐量”,遏制医药领域“癌变”;紧盯“关键少数”,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还治病救人初心,还该领域应有的纯净。
如果不是医药反腐,谁能想到一台进口价1500万元的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医院居然以3520万元买入,被医院院长吃掉了1600万元回扣。原本应该专注于拯救生命的人正在专注于赚钱,应该专注于药物研发的企业却在专注于搞行贿营销。药企并不关注患者和产品,而是将资源集中于拉拢医院腐蚀医生,通过各级医药代表、所谓学术会议等“带金销售”。
而药企送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要从患者身上赚回来;医生贪腐的每一分钱,也都全部要患者来买单。当某些医生开药做检查,首要考虑的不是医学知识,而是能不能赚钱拿回扣。大家说,医疗腐败至此,医疗费用能不贵吗?
除此之外,此次的医疗反腐,也让医生的收入问题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有人说,医生的贪腐追根究底是因为其收入与奉献和付出不成正比。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有440万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那么,这400多万中国医生的收入究竟高不高?医生的收入与奉献和付出是不是相符?
医生收入几何
大家可能不知道,一个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只有经过规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阶段才能一步步晋升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一般来说,规培需要三年时间,规培完正式工作满两年后才能去考主治医师,之后满五年才能升副高。
而在规培阶段,由于第一年没有执业证,所以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只有2000元至3000多元,第二年和第三年后,月收入约为5000元至6000多元。到了住院医生阶段,月薪在7000元~10000多元。
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医生非常特殊,越是年轻,越只能坐冷板凳,收入也就越低。某三甲医院的一位科室主任说:“医生就是要熬,熬到35岁到40岁,才有出头之日。”各方面的经济实力才能够提升,时间成本太高了。”
所以,选择医生这个行业,对许多家庭来说相当于一项长期投资。这也就是中国人口超过14亿,求医问药的需求十分旺盛,面对海量的看病需求,中国一直在努力,但是医生的数量仍然存在缺口的原因之一。对此,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权威医改专家李玲直言:“要真正让医务人员有阳光体面的收入。”
李玲还说,医疗反腐既是对医务人员的保护,也是广大患者的福音。当前的医疗环境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医护人员收入低、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医疗服务质量差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和健康。
在这场反腐风暴中,李玲看到了改变的希望。她说,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打击各种形式的腐败,同时也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支持和保障,使他们能够获得公平合理的收入。这不仅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职业尊严,还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结语
在当前的反腐风暴下,公众也需要明白,尽管医疗腐败令人震惊,但对于广大医务人员,却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而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医疗腐败虽然可恶可恨,但绝大多数医务人员不仅与腐败无关,更是腐败的受害者,在对抗疾病和打击腐败两个方面,他们都是与患者站在同一战壕的战友。
例如,湖南湘雅三医院某科室领导,因伪造医疗文件、绩效分配暗箱操作、打压同事、拉帮结派、职场霸凌等问题,被内部医护人员联名举报。这也提醒我们,不少医务人员长期受困于医院内部机制上的腐败这一现实,也需予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