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乡村振兴非动农民宅基地不可吗?如何正确理解乡村振兴战略之含义,又该如何处理好乡村振兴与农民宅基地的关系,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
乡村振兴,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天天在喊,处处是标语,那么乡村振兴到底是什么?乡村到底要振兴成什么样?这么多年过去,乡村振兴到了什么程度?
说实话,我是不太认可“振兴”这个词的,我认为用得不太准确与恰当,或者说是不太贴切吧,我觉得“乡村建设”说法比较适当,乡村振兴里有一个内容,叫“乡村建设行动”,包括之前的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我觉得更合适一些。
总觉得“振兴”这个词,无论是作为目标或者是战略,给人一种非常模糊的感觉,最起码就现阶段而言,容易让人误解。会让人感觉今后乡村会建得是充满各种市场机会的地方,甚至可以振兴得比城里还好,这都是不切实际的,既不符合规律,也不符合一个正常社会的形态。
就现在搞得这些,千篇一律的高楼模式、刷白墙等措施,感觉都是表面的东西,又让人觉得都是在糊弄,自己心中的想象全都破灭,不再抱有希望。
扯得稍微有点深,咱们今天主要是说说农村宅基地的问题。乡村振兴就一定要动农民的宅基地吗?会动,但也不是全部,但某些宅基地是逃不掉的。
今天,在三农热榜里有一条关于乡村振兴和农民宅基地的热榜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
看来,在乡村振兴之中,某些农民宅基地是要扯上关系了,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的政策也要随之跟进。
全国人大代表陈贵静提出的关于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下宅基地退出中农民土地权益的建议。农业农村部表示,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是试点重要内容之一。试点地区结合农民实际需要,探索了永久退出、暂时退出、产权置换、货币补偿等多种方式,保障退出宅基地农户的居住权益。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就算补偿,又能补偿多少呢?补偿的钱在城市买房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农民失去宅基地他还有啥?中国农民当作“根”的地方,一旦失去,我觉得可以用“无家可归”来形容。
我不看好千篇一律的,高楼发展模式;我认为“一村一景一风情”,更符合文明的内涵。
而不少地区打着乡村振兴的旗号,对一些农村实施强拆政策,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乡村振兴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而不是让农民产生反感,怨声载道,某些地区的做法已经背离了乡村振兴的初衷。
就形势而言,乡村无论如何振兴,都是无法超越城市的,城市的发展还是占据最主要的,所以,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仍然是主,而乡村为次。所以,我更加认为,乡村应该保留“一村一景一风情”,农村要有个农村的样子,城市有个城市的样子,绝不可乡村照搬城市的发展,最终搞成四不像。
现如今,形势所逼,不少农民已经进城买房,也有些农民跟着当地的政策搬迁至新农村社区,造成以前的农村无人现象,我经常去一些无人村,或是只有一两户人家和少许人家的村庄,我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村庄迟早会消失殆尽,趁现在还有,去留下一些珍贵的影像。
所以,有时候我就在想,乡村振兴到底是要搞什么?
一面喊着乡村振兴,一面鼓励着农民进城退出宅基地,那么乡村振兴了让谁住?让资本家和所谓的专家住?农民都进城了乡村振兴用来干什么?
为什么乡村振兴一定要让农民舍去宅基地老家,这样算振兴吗?
我以为,乡村振兴更是人的振兴,文化的振兴,乡村各方面设施的振兴,乡村所有的所有的振兴,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让农村更加美好,要保留农村小院等一些传统的文化内涵,决不能千篇一律乱搞,这样让乡村失去了原本的“根”和“魂”,这样的振兴又有何意义?
那么,乡村振兴中如何把握好处理农民宅基地的尺度?如何正确又恰如其分地去疏通好这层关系?不,最后还是想问一句:为什么乡村振兴一定要动农民宅基地?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在原有宅基地老家的基础上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