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秋战国时期数学的发展为基础,我国最早一批数学专着出现在秦汉时期。《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算术书籍。这两本古算书虽然写于西汉,但并不是一个人一次写成的,而是经过多人修改补充才最终完成的。其中许多内容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数学成就。《周髀算经》第二卷,第一卷第一部分记录了周公与商高的对话,涉及毕达哥拉斯定理和表格、圆和正方形的使用、高度和距离的测量。第二部分是陈子与容芳的对话,主要讨论太阳的影子;第二卷记录了与太阳每年运动有关的计算,并讨论了凌日、二十八宿、十九年闰周等天文问题。《周髀算经》仍有宋版流传于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本《九章算术》是根据《永乐大典》编辑的刘徽笔记本。全书共九册,每册有一章,列出246道题供答案,类似于一套习题。书中记录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四种算术运算和比率算法,求解各种面积和体积的算法,以及利用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测量手段。其较高的成就在于代数方面,如记录了平方提取和三次提取的方法、一变量一般二次方程的求解、联立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这些都比同类算法早了1500多年。欧洲。书中提出的负数概念以及正负数的加减规则,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首创。《九章算术》对后世的影响比《周髀算经》还要大。在宋代之前,它一直是人们学习数学的教科书,其行文风格也常常被后世的许多数学著作所效仿。

魏晋南北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古代数学体系的内容。唐代编撰的《算经十书》中,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经典七部,其中包括至今保存完好的魏晋特鲁姆普的《海岛算经》。《永乐大典》系列;《孙子算经》成书于魏晋,此书不详,但流传至今;《夏侯阳算经》,南北朝夏侯阳所著,此书今已佚失,仅六百余字;《张邱建算经》南北朝张秋俭所著,此书存世;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的《缀术》,此书今已失传,在这本书中,祖冲之进一步计算了从刘徽的“3.141024”到“3.1415916”和“3.1415916”的π值。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精确的圆周率。这个计算结果现在保存在《隋书·律历志》中;此外,还有北周真鸾的《五曹算经》和《五经算》。这两本书已被流传至今。

在中医方面,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等一批著名中医专家,他们将中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发展阶段。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成帝和平三年(前26年)整理国家所收医书时,已有“医经七部,二十一十六卷”,“十一部”。经典200七十四卷》。在此基础上,西汉中医产生了一批重要的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着。其中草药有252种,动物药有67种,矿物药有46种,共365种。它对各种药物的主治和产地都有详细的记载,并根据其性能和使用目的分为上、中、下三档。提出了医方中主药与辅药的“主、臣、佐、使”配伍原则,以及药物“四味五味”的理论。这些理论反映了当时的药理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

》《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继承了《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是一部基础理论与实践治疗紧密结合的临床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原作已丢失。今本为金代王叔和编撰,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分。前者10卷,397篇,113方。专门治疗伤寒等急性传染病;全书6卷,25篇,262方。主要内容是讨论内科、外科、妇科等杂病。《伤寒杂病论》从辨证到立法,从立法到组方,从组方到用药,形成了一整套辨证论治的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传统医学进入了广泛总结阶段。金代名医王叔和除了整理张仲景的《脉学》外,还系统总结了脉学的历史著作,编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着《脉学》10卷。给出了每种脉冲状况的简明概述。中医独特的针灸治疗技术也被晋代皇甫谧总结成十二卷《针灸甲乙经》。全书共分118篇文章,描述了49个单点和双点。共有300条经脉、349个经穴,对针刺深度、留针时间、施灸时间都有详细规定。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经典著作。此外,西晋葛洪的《肘后方》、南齐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刘宋雷角的《炮炙论》等著名医学著作均出现在这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