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四年的太平洋战争中,其实有两场战役可以算是在日本本土进行的,分别是硫磺岛战役和硫磺岛战役冲绳岛,因为前者属于当时的东京市。政府辖桥区。在这场血战中,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付出了28686人伤亡的巨大代价,其中6821人战死,岛上23786名日军守卫仅剩1083人幸存。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唯一一次伤亡比日军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栗林忠雄剧照

这座充满硫磺味的小岛,被日军司令栗林忠通挖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地下巢穴,让美军无法发挥海陆空火力优势。向前每10米就会有一组步兵倒下。有时部队一整天只前进4米,惨重的伤亡甚至让军官们没有勇气投入战斗。既然如此难以破解,美军为何不利用海空优势对敌人进行封锁和包围,最终迫使日军不战而降呢?

没办法,硫磺岛是美军短时间内必须攻击的战术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二战后期日本划定的“绝对防卫圈”中,小笠原群岛被规定誓死保卫,而这个群岛中最大的两个岛屿是“父岛”和“硫磺岛”。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仅有部队驻扎在父岛,硫磺岛的重要性在美军反攻后逐渐显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硫磺岛家书剧照

熟悉1942年杜立特空袭东京的军迷应该知道,从美军控制的中途岛到日本本土的距离有3200多公里,往返6400多公里。当时的轰炸机航程无法支持如此远距离的作战半径。没办法,美军只能动用16架陆军最大的B-25轰炸机,通过航母运送到尽可能靠近日本本土的地方(机群被发现后必须立即返回),并且只能在浙江东部沿海登陆,因为燃料不足以返回中途岛。

B-29超级天空堡垒轰炸机于1943年开始服役,设计最高时速为643公里每小时,最大航程为8580公里。炸弹2260公斤时最大射程为5663公里,因此实际作战半径只有2500至2800公里。同时,护航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更短。显然,中途岛没有轰炸能力。直到1944年7月,美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战略轰炸机才终于拥有了可以直接攻击日本的空军力量。根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塞班岛距离东京直线距离也有2,280公里。如果战机在执行任务时受伤、机械故障等,或者飞行稍有延误,基本上是不可能飞回来的。昂贵的战斗机和珍贵的所有机组人员都将不得不落入大海。因此,无论是为了更好地轰炸日本,还是为未来登陆日本做准备,美军都必须在毗邻日本本州的小笠原群岛拿下一个可靠的空军前沿机场。这是由太平洋战争的特殊性决定的。

美军正在考虑实施“蛙跳”战术。小笠原群岛的父岛实际上比硫磺岛还要大,但地势崎岖,易守难攻,不适合修建机场。因此,机场已经建成。硫磺岛成为首选。这座小火山岛位于塞班岛以北约980公里、东京以南约1050公里处。中转基地是理想的“跳板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琳剧照

攻打硫磺岛的意义是“用”而不仅仅是“取”,而陆、陆、空三军都急于用,所以围攻毫无意义。如果把栗林忠通的两万多鬼子堵在岛上的话,饿死不难,但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到时候战争就结束了,拿去还有什么用?正是因为急需,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才选择了这座至少在他们看来“轻而易举”的小岛,而计划的作战时间只有五天!

结果从1945年2月19日开始进攻之后,美军用了36天的时间才控制了该岛。据说岛上还有日军残部,但简单来说就是难以形成有效威胁。总的来说,栗林放弃了保卫滩头的战术,而是在折钵山周围广泛使用地道战术。不做不必要的“机载冲锋”,防炮弹更实用,也给美军造成了伤害。伤亡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种没有后援的防守也是注定的。全军覆灭只是时间问题。战败并自杀的栗林忠通绝不会想到,他的顽抗很大程度上促使美军决定使用原子弹攻击日本,反而给日本人带来了更多的伤亡,历史就这样冰冷了。美军付出的巨大代价自然得到了回报。截至4月20日左右,已有7600余名工程兵登陆该岛。他们在海军陆战队的掩护下,赶赴修复和扩建硫磺岛机场。3000米,第二跑道扩建至2100米。

1945年3月4日,一架轰炸东京受伤返航的B-29超级堡垒轰炸机在美日两军的炮火下首次成功着陆。这体现了美军攻占硫磺岛的战略意义。截至8月日本宣布投降时,共有2251架受伤的B-29在此紧急迫降,机上超过25000名机组人员因此获救。另外,还有两万多起紧急加油情况,可谓至关重要。另外,战斗机部队进驻硫磺岛后,其作战半径覆盖了日本本土,可以有效掩护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至少使轰炸效果成倍增加,大大加速日本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