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欧洲和美国对我国进行各种技术封锁。我们害怕打破他们的技术优势,但我们还是靠自己的努力慢慢追赶。没想到今天的历史和昨天如此相似。历史上,欧洲人派遣各种“间谍”到我国窃取技术,窃取中国历史上各行各业的杰出成就给西方。用各种手段粉饰,甚至把这些中国技术标榜为自己的成果,实在是可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丝绸在中国的发明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中国丝绸传入欧洲。欧洲对这种来自东方的丝绸感到极为震惊,贵族人纷纷趋之若鹜。丝绸的价格也比黄金贵数百倍甚至数千倍。他们不知道丝绸是如何生产的。他们一度甚至认为丝绸一定来自于树木的羊毛。了解丝绸是如何制成的。于是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就派人来中国调查。但他们当然不敢明目张胆地调查,只能以传教的名义暗中窃取丝绸生产的秘密。这些传教士将蚕种和蚕叶种藏在竹竿里,称其为拐杖,并成功将其带回欧洲。那时欧洲才有了丝绸工业。这次偷窃的成功,也给中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除了丝绸之外,西方对中国瓷器也很感兴趣。瓷器也是中国古代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西方对中国瓷器也很感兴趣。当时西方普遍使用金银器皿,只有贵族有资格使用瓷器。因为瓷器的价格太贵了,而且贵到断货的地步。他们不知道这艘来自东方的神秘器皿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他们尝试过贝壳、蛋壳,甚至牛骨,但都只能做出一些粗制滥造、无法使用的东西。于是他们又开始偷窃,这次是以传教的名义。一位名叫尹鸿绪的法国传教士来到中国。他首先向康熙皇帝赠送了一批酒,这让康熙皇帝非常高兴,于是允许他在中国自由行动。于是传教士直奔中国瓷都景德镇,并在景德镇停留了7年。七年间,他将中国瓷器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寄回欧洲。不久之后,法国人仿制瓷器成功,而且这次仿制得非常成功,几乎可以与中国瓷器相媲美。就这样,法国成为欧洲第一个生产瓷器的国家。欧洲不再需要进口大量中国瓷器。此后,中国瓷器出口锐减,造成巨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名叫尹鸿旭的法国传教士不仅窃取了制瓷技术,还与宫中的太医交上了朋友。18世纪,世界上只有中国拥有全面防治天花的医疗技术。天花疫情在欧洲频繁发生,他们也将天花疫情带到了美洲,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欧洲对于天花基本上束手无策。尹鸿旭发现中国可以防治天花,他感觉如获至宝。通过与太医的关系很快获得了预防天花的技术,并传回了欧洲。直到那时,欧洲才彻底摆脱了天花预防技术。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但西方却说茶来自印度半岛。为什么?事实上,这是欧洲为了掩盖其秘密盗窃行为而故意歪曲事实。印度半岛本来不产茶,但现在印度红茶在世界上的名气比中国茶要大得多。这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盗窃行为。克鲁斯是葡萄牙传教士,打着商人的幌子,在中国活跃了四年。这4年里,他专门研究中国茶叶技术,写了《中国茶饮录》一书,详细记录了中国茶叶的种类、种植、采摘、炒制等工艺和技巧。与此同时,一些欧洲人人受到这本书的影响,开始窃取中国的各种机密。他们先后购买了数万株茶树苗和种子,走私到非常适合茶叶种植的印度半岛,进行了大规模种植。直到那时,印度半岛才有了茶业。这次秘密盗窃事件也是世界茶叶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到19世纪末,茶叶已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出口产业。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叶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但到20世纪初仅占世界总量的8%左右。就这样,西方成功地抢占了原本属于中国的茶叶市场。

明朝时期,有一本奇书《天工开物》。宋应星《天工开物》的这本书记录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种技术。堪称中国科技百科全书,涵盖的门类包括:农业、工业、机械、建筑、造纸、医药、火药、军事、纺织、制盐、采煤、炼油等,范围不要太广。后来这本书传到了欧洲,作者宋应星的知名度不亚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发明家、画家达·芬奇。随着《天工开物》在欧洲的广泛传播,许多困扰欧洲数百年的技术难题都在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各种技术难题也得到了解决,直接推动了欧洲和欧洲农业技术的创新。造纸工业的发展。纺织工业的进步。也给煤炭、火药、工业机械等诸多行业带来了启示。欧洲人到现在还不承认也没关系,而是将很多成就归功于自己的发明创造。这有点无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