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去年过得滋润的直播卖茶。

今年越来越难做,利润越来越薄。其实,当红利过去,一切回归平静,市场还是原来的市场,难做才是正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播卖茶,红利到头

昨天,跟一位茶商朋友喝茶。

去年红光满面、走路带风的茶老板,今年看起来沧桑了不少。

一问才知道:去年,这哥们一场能卖小几万块,通过直播卖茶,把多年以前收进来的茶叶库存变现,一年800多万的流水。

但这几个月,一个直播团队,一个月就卖了6万块,根本不够日常开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想着:库存变现,一年有800万的流水。这日子太滋润了。

于是,今年春茶,大干一场,茶叶收进来一大堆,钱也花差不多了

不想,直播不好做了。5个人的工资,短视频,主播,副播,中控,再加上场地等运营支出,有时候还要借钱发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体来说:今年,大多数卖茶的小直播间,比去年难太多。

整体流量有限,新进来卖茶的人多,又起来几个大的直播间,小直播间的流量被分走了,茶叶也就难卖了。

而且,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往大的方向说:自媒体行业,已经走过红利。

人口总数有限,意味着整体流量有限。进来直播的人多,每个人分到的越来越少。直播卖茶,还会越来越难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预见的是:一些团队运营的茶叶直播间,由于茶企养不起团队,将被迫解散。

然而,对茶商来说:直播这个新的卖茶渠道,还是要继续做。

不同的是:以前是一个团队干。以后,茶老板带着几个人,亲自上阵,坚持在直播卖茶的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播卖茶,稍微改变了行业

回望3年,直播卖茶,

一批人走了,一批人又来。

在某种程度上,直播卖茶,让茶行业有了些许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地茶的暴利,被打回原形

云南普洱茶,绝大多数是台地茶。

台地茶,并不是完全喝不成。品质稍好的台地茶,也有一点花蜜香、还有一点点甜味和生津的感觉。但在汤感、水路、喉韵、体感等方面,和山头茶、尤其古树茶、有较大差别。

台地茶,品质达到能喝的程度,但算不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这些在茶山十几二十块一公斤的台地茶,披上冰岛、老班章、昔归、薄荷糖等名山的包装卖。

而且,卖价还不低。

100多、200多,甚至300多,卖一个357克大饼,大约280-840一公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播出现后,这些台地茶,仍然披着冰岛、老班章的外衣卖。不同的是,价格便宜了很多。

以前,实体店一两百一饼的茶叶,现在变成199一提7饼,大约70块一公斤。

直播最大的功劳,就是:把台地茶的暴利,打回了原形。

虽然,大多数茶客喝到了,还是台地茶,但价格,真的便宜太多了。

喝同样的茶,今天的茶比昨天的便宜很多,换了谁,都想买。

直播卖茶能那么火,不仅是平台原因,茶叶价格被打下来,是更重要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头茶,夏茶秋茶的好去处

山头茶,拼的是原料。原料,一分钱一分货。

然而,直播间山头茶为什么能那么便宜。不可否认,一些用心做茶的品牌,一开始为了做数据,且自身茶叶存量相对较大,的确是春茶放漏。

然而,很多销量可观的直播间,号称正宗的古树头春头采,水分就大了。

那的确是山头茶。只不过是山头茶里的夏茶、秋茶,打着春茶的旗号卖,中小树打着古树的旗号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夏茶、秋茶只能用来发酵熟茶,制作绿茶、红茶,或压成造型千奇百怪的茶叶模型。

但直播火了之后,夏茶秋茶打着古树春茶的旗号,低价卖掉。

要喝高品质的名山古树春茶,请记住:一分钱一分货,好茶不再在捡漏,要喝就得花那个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场,还是原来的市场

万物皆有周期,

走过红利期,一切尘埃落定。市场,还是原来的市场。

直播卖茶,作为卖茶的新渠道,将和曾经改变茶行业卖茶方式的渠道一样,在沉淀中慢慢走向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年来,卖茶渠道的变化

25年前,实体店的天下。卖茶,当街一个门店,坐等客户上门。

茶客要买茶,只有实体店一个渠道。开店的老板,掌握着实体店这个唯一的购茶渠道,也就掌握了茶叶的定价权。

一个城市,就那么几家卖茶的,爱买不买,茶老板的日子过得异常滋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年前,有人把店铺搬到线上,在线上平台开店卖茶。

实体店老板垄断卖茶渠道的局面被打破,茶客有了不同的买茶渠道,线下老板彻底慌了。

一个实体茶叶店,能影响方圆3公里,最多影响一个城市。

而一个茶叶网点,能辐射几万甚至上百万的线上用户。并且,没有线下房租这个最大的开支,线上卖得更便宜。

实体店老板,躺平都能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台搭好之后,要运营。能把客户牢牢粘合在一起的,是内容。

10年前,图文内容时代,开个号,搬运一下茶叶知识,感慨几句人生如茶,畅想一个院子一壶茶的浪漫日子,引发爱茶人的共鸣,就能在圈里P图卖茶。

3年前,直播卖茶兴起,把卖茶从图文带到视频时代,茶客买茶,更方便地了解茶的条索,汤色。主播端着一盘茶叶,撩动茶客的情绪,客户果断下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一切红利都是有限的,直播卖茶,将和电商、图文一样,经历兴起、红利、沉淀的产业周期。

说白了,今年之后,直播做不起来的茶企,可以继续轻装上阵地做直播,但不值得重投入了。

红利会过去,但所沉淀下来的渠道,并不会消失。

下一场红利,我们将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中,亲品一盏淡茶。在那天到来之前,卖茶的人,依然在实体店、电商、图文、短视频、直播等渠道上,继续坚守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线下茶店,仍是市场的主体

实体、电商,还是图文、短视频。卖茶的路上,有过太多的新渠道。

然而,一切归于平静之后,线下数十万家茶叶门店,仍然是茶叶市场的主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茶产业,辐射全国各地,影响着数千万人的生计。是一杯饮料,更是一方民生。

数千万茶叶从业者中,能把直播做好的人,只是万里挑一的少数人。

大多数卖茶的人,依然在原有的渠道中慢慢耕耘。把直播卖茶,发展为原有卖茶渠道的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能遇茶、识茶,爱上茶,是一种缘分。

喝茶也好,卖茶也罢,于人生数十载,不过大闹一场,终究悄然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自的圈子,做好自己的茶

茶叶,由于价格和品质没有标准。千茶百味,注定了茶圈很难出现资本垄断。

不同的审美,不同的茶叶品质,把茶圈分割成一个个小圈子。卖茶的人,无论做什么渠道,只要做好品质、服务好自己的圈子,都能在市场分到一杯羹。

茶商,仍在各自的圈子里,卖着自己的茶。不同的是,对于大多数茶商而言,直播卖茶,来过、看过,做过,留下了曾经努力的痕迹,终究一笑而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自的圈子,喝好自己的茶

人到了一定年纪,总会爱上喝茶的。

喝茶的过程,如人生一般,是个慢慢回归平淡的过程。

刚开始喝茶,冰岛、老班章,昔归等名山,都想尝一尝。然而,交了很多学费,也不一定能买到适合自己的好茶。

明白了:在茶圈寻好茶,就像人在江湖,多有身不由己。喝茶,不再刻意追求山头古树,只求适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茶的名气,更享受喝茶的感觉。

春天艳阳高照时,泡一壶茶,春光绽放在茶汤里,亲品一盏茶汤,饮下一屋春意。

夏雨绵绵时,泡一壶茶,听雨声在茶汤里滴答,品茶更显几分禅意。

秋收硕果里,泡一壶茶,喝着喝着,只记得第一杯茶的味道,不觉间,心绪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

冬雪皑皑时,与好友围炉煮茶,恍然发现:这一年,努力了,好像什么也没改变,就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喜欢的,不仅是一泡茶的舒适与宁静,更是有茶相伴的人间四时,

更是在平凡的日子里,努力过得幸福的、平凡的自己。

爱喝茶的人,是那么的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