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起义是中国古代的普遍现象,从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到晚清的太平天国运动,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社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封建社会很少有农民起义。

一些西方学者和排外分子以此宣扬欧洲中世纪是一个田园诗般的人间天堂,人人都有信仰,有温饱,比中国的帝制制度强多了。

那农民为什么没有在欧洲起义呢?了解这个问题,可以揭露中世纪的丑陋真相,揭穿一些人编造的谎言。

中世纪

没有农民,只有农奴

首先,欧洲中世纪早期根本就没有农民,只有农奴。

我们常说的中国封建社会是概念上的“封建主义”,因其经济上的土地所有制和政治上的人身依附,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封建社会的描述,而欧洲则是一个真正建立起来的“封建主义”通过分封的方式建立大大小小的政权,类似于中国西周时期的情况。

这种差异并不完全是人为设计的结果,而根本上是欧洲和中国不同的社会条件决定的。我国核心区地处黄河、长江流域中温带,雨热同时存在,非常适合农业发展。能够容纳大量人口。

所以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农民起义的原因只是统治阶级腐朽的表面原因。这种不平等导致了社会的系统性崩溃。

中世纪社会

欧洲大部分地区接近寒温带。即使在温暖的地中海气候区,由于雨热时期不同,粮食产量也有限,无法容纳大量人口。对于老百姓来说,没有太多的生存竞争,自然也就淡定许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已经实现了老子所倡导的古代统治。相反,这是一种原始、野蛮的状态。

根据历史经验,我们中国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农民”就是修身的农民。其实这只是一个狭隘的概念。广义上讲,凡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都可以称为农民,这就造成了认识上的偏差。

欧洲中世纪的“农民”依附于封地,不能随意离开。当封地转让或交易时,它们与土地所有权一起发生变化。他们本质上是财产而不是人,只能被视为农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世纪农民

自耕农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斗争实现阶级转型,而农奴的后代仍然是农奴,永远无法再翻身。他们必须免费为领主工作。耕种了领主的土地后,他们就可以打理自己那微薄的土地,勉强维持生计。

农奴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农时固定,领主的土地快要收割的时候,自己的庄稼也成熟了。

如果耽误了,一年的努力就白费了。此时,我只能祈求主公发慈悲,让我有东西吃。

耕种佃地要给领主交税,主要是实物税,税率不固定,最高可达三分之一以上,平时交粮食,复活节交鸡蛋,交圣诞节的鹅等等。

中世纪农民

家里的长辈去世后,仍然需要缴纳一笔手续费才能继承土地的耕种权。即使是嫁到外地的女眷,也要出钱补偿领主的损失。

领主对农奴的压迫可谓是疲惫不堪。作为“回归者”,领主主要负责保护农奴的安全。

但问题是没有进攻就没有防守。当领主之间发生混战时,农奴即使不用上战场,也要付出战争的代价。

更糟糕的是,如果领主战败被俘,农奴还要承担巨额赎金。如果他们无力支付,他们将面临不可预测的命运,因此他们被迫将自己绑在领主的战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世纪农民

农奴为什么不反抗

有人会问,农奴生活如此悲惨,为什么不起来反抗呢?

人的反抗意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农奴被囚禁在领地上,不能读书写字,不能与外界接触,没有完整的人格,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反抗。

相比之下,中国儒家起义的领导人要么是低层官员,要么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他们消息灵通,组织严密。整个社会都受到儒家传统的影响。农民起义纷纷的思想基础。

教堂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封建领主。它凌驾于世俗政府之上。根据神父们曲解《圣经》的理论,人是生来就有罪孽的。只有努力工作才能上天堂,否则就会下地狱。

教堂

所有人都必须向上帝做出贡献,特别是向教会缴纳什一税。税率听起来不高,但其中包括了大额的粮食什一税、小额的蔬菜水果什一税、以及家禽牲畜的血税,这些负担最终都会转嫁到农奴身上。

完成这些作业后,还不足以完全抵消原罪。天主教会非常“有思想”。他们发放赎罪券,声称“当购买赎罪券的金币落入钱箱并叮当响时,你的灵魂立即升入天堂”。

既然都要去天堂了,何必抗拒呢?

政治层面,教会加冕国王,宣扬君权神授。国王委托大贵族,大贵族委托小贵族。他们都是神的仆人,背叛他们就是背叛神。

教堂

这样的政治制度也不利于起义的发展壮大。中国的儒家起义可以成为燎原之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王朝末期,金字塔式的官僚体系失败了。

中国封建社会大部分实行半兵半农,比如汉代的官员、唐代的士兵、明代的侍卫。非常严格,起义军和官方军队没有明显的组织差异,可以凭借数量优势赢得胜利。

在欧洲中世纪,农奴一生几乎没有接触过武器,更不用说训练武器了。

相应的,职业骑士是武装力量的中坚力量。他们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穿着铠甲,骑着高头大马,依靠坚固的城堡监视领地的风吹草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世纪农民

在真正的战斗中,缺乏组织能力和军事素养的农奴是脆弱的。他们或许无法承受骑士们的冲锋,在离开新手村之前就被压制了。

当然,欧洲中世纪的分封制度也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大大小小的领地盘根错节,天下不止一家。农奴可以选择用脚投票,逃往其他领地。把农奴视为私有财产的领主,不想赔钱,一般不会做太极端的事情,让百姓没有退路。

分封制下,我诸侯的诸侯不是我的诸侯,诸侯各负责自己的三分之一亩土地。

农奴对某个领主的反抗不会被视为对国王和国家的挑战。相反,其他领主会以幸灾乐祸的态度观望和调解。这种小规模的农奴斗争是不会载入史册的。

中世纪农民

晚期儒家起义

这一切变革的契机既不是宗教改革,也不是文艺复兴,而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黑死病”。

“黑死病”就是瘟疫,十多年来席卷整个欧洲,造成2500万人死亡,占整个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最糟糕的情况是,英国损失了近一半的人口。

瘟疫面前人人平等,牧师、贵族、农奴也未能幸免,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自称代表上帝的神职人员无法保护自己,也无法有效应对“黑死病”,让人对天主教会产生质疑。虽然他们不敢否认上帝,但他们已经动摇了神权政治。

教堂

但丁的《神曲》诞生于“黑死病”期间。书中充满了对天主教会的讽刺和挖苦,堪称宗教改革的先驱。

贵族全家都死了,他的领地就成了无人认领的土地。为了维持经济的运行,国家承认了自发形成的新的所有制形式,自耕农阶级开始壮大。到那时,真正的农民才出现。

大量农奴死亡,造成劳动力短缺。幸存的贵族突然视农奴为宝,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并让渡了一些基本权利。原来的农奴逐渐变成了佃农。

许多农奴逃离领地,涌入城镇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他们获得了自由,促进了欧洲工商业的发展。在地理大发现和重商主义的共同加持下,资本在欧洲兴起。学说的萌芽。

但丁《神曲》

从此,农民开始频繁出现在欧洲的政治舞台上,如1358年法国的扎克起义、1381年英国的瓦特泰勒起义、捷克农民与手工业者的起义等。1419年胡斯反抗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

1525年,明采尔领导的南德儒家起义,打着人人平等的“千年天堂”旗帜,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天主教诸侯发动战争,并持续了数月之久。

受“黑死病”打击最严重的英国,拥有较高比例的房主,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他们追随克伦威尔,在纳斯比战役中重创保皇党军队。

克伦威尔

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第三阶级要求更多的权利。大革命实行的土地改革彻底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

只有受“黑死病”影响最小的沙皇俄国还顽固地维持着农奴制。即便如此,还是出现了普加乔夫领导的哥萨克起义,哥萨克是一种“自由”的武装农民。

所以,欧洲中世纪并不是没有农民起义,而是农民阶级出现得比较晚。

后来的儒家起义表现为民族战争、宗教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与典型的中国式农民起义截然不同。

参考文献

豆丁。《西欧农奴制解体探析》

百度文库。《黑死病与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

本文为一点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