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先从明朝建国之初说起。明朝时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将所有儿子封印在外,希望这些儿子能够帮助明朝守边防敌。从朱元璋儿子家族的分封地点来看,朱元璋确实预见到了这一点。他的大部分儿子家族,除了极少数,都被分封在边境城镇。

这些附庸被朱元璋授予了一定的军事权力。一万辆,六千辆皮车。”

诸侯王强大,带来的最大不利就是“靖难之战”。作为诸侯王,明成祖朱棣推翻了侄子建文帝的王位,自己坐上了王位。随后,朱棣也向建文帝学习,开始削藩。他不削爵位,只削兵权,承认诸侯王的特权和地位,但诸侯王府不能再有那么多士兵了。

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都秉承朱棣对待诸侯的原则,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财富,但是他们不能带兵,不能轻易离开封地,不能与人交朋友朝臣、诸侯之间无法沟通、交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诸侯王有钱,下级宗族或许也生活艰苦,但是郡王级别的诸侯、诸侯却相当富有。他们是吞并土地、垄断地方企业的主力军。

网上有人说,明朝末年,世界上一半的土地被诸侯王占据了,世界上一半的财富也被他们占据了。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诸侯国王的财富却是天文数字。这些数字是无可争议的。但这些财富都已经存起来了,对国家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其次,诸侯王和宗室成员保卫明朝的意志最强烈、最坚决。只要官僚士绅愿意臣服,朝代更迭时他们就能过得安逸。然而,对于朱氏诸侯王和众多氏族来说,改朝换代却是一场灾难。

所以,如果崇祯皇帝在官僚士族不靠谱的时候,放开对诸侯王的束缚,允许他们招募士兵守卫地方,允许他们出钱养活朝廷(换取权力),情况可能会严重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