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专业的设置与发展不仅要反映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变化,还要同产业市场职业岗位发展相适应。

这就必然要求以培养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在国家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需紧扣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脉搏,深化高等教育领域专业改革,优化整合专业设置,提升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体育学本科专业设置与发展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被列为国家战略,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健身与健康管理人才匮乏的突出问题。

面对社会环境变化和我国体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我国高校体育学本科专业改革如何突破传统发展的思维与模式,以适应当前我国体育改革及“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发展新需求,成为当前摆在体育学本科专业面前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本研究从我国体育健身行业以及健身职业实际发展出发,结合当前“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战略发展需要,以创新思维研究探讨设立体育学本科“体育健身与健康管理”专业的可行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的改革与创新发展,为构建“健康中国”推动“体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于1995年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入,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体育健身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2014年1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列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运动的快速发展不仅奠定了体育大国的地位,同时体育健身休闲与经济的融合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转型新的增长点。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健身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以商业健身俱乐部为例,数据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商业健身房共55749家,年收入36.9亿美元。

一些机构预测未来十年我国体育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国际经验表明,“当居民人均GDP达5000美元,体育健身将成为居民的必然需求;人均GDP达8000美元,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015年,我国人均GDP已达7156美元,我国拥有体育运动人口3.64亿,尽管我国体育消费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有过体育消费的人口占比为39.9%,人年均体育消费仅926元。

而同时期美国2013年人均体育消费高达620美元,与之相比,我国体育健身休闲消费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我国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指出,到2020年我国体育消费规模将达1.5万亿,经常进行体育健身的人口将达到4.35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快速发展,健身教练作为时尚潮流职业受到社会青睐,体育健身行业对体育健身教练员产生了大量需求,同时对体育健身指导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也在发生新变化。

根据《2016年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研究报告》的研究显示,目前从事健身教练的人群主要来源为体育专业学生和退役运动员,两者占比达到72%,其余一部分是体育爱好者。

显示尽管90%的上岗者均持有各类证书,但受我国体育健身教练培训市场管理和认证制度影响,体育健身教练员市场存在“培训时间短、证书含金量低、健身教练门槛低、教练资格考试混乱、缺乏监管”等诸多问题。

由于当前市场中体育健身教练准入门槛低,多数健身教练因缺少体育专业理论和实践过程的系统学习,缺乏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技能,健身教练的专业素养与市场需求相距太远,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

大量良莠不齐的体育健身教练进入市场不仅会影响行业健康发展,也会给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健身专业人才是健身健康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全民健身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培养合格的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体育健身指导员,对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国居民体育健康需求的提升以及消费服务业结构的转变,体育专业人才将成为发展体育健康产业的决定性因素,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战略对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专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和广阔空间。

我国有14家专业体育院校和上百所开设体育院系的综合性高校,如何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同、专业设置与职业行业之间的协调,以解决影响全民健身产业发展的人才匮乏问题,促进服务我国全民健身健康产业发展,这是国家战略需求赋予当下体育院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体育院校服务全民健身战略应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

●—≺“健康中国”与体育健身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开始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影响当前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习总书记强调“只有实现全民的健康,才能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然而截至2014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口只有3.64亿。同时广大群众因生活方式与工作环境引起的慢性病尤为突出,根据2015年我国健康数据调查显示,全国糖尿病患者超1亿人,全国高血压人口达1.6亿~1.7亿人,脂肪肝患者达1.2亿,超重与肥胖者约为7000万~2亿。

其中青少年体质下降与肥胖现象突出,以2016学年抽测的广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为例,优秀率仅有2.6%,良好17%,不及格达16.2%,总体肺活量不合格率为20.5%,重度近视率为49.8%。

另外,我国现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已达2.3亿,老年人口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2016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制定和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中国”并把它确立为国家战略,赋予其重要的国策地位,目的在于通过健康中国建设促进我国全民健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健康中国”建设不仅要建设健康生态环境,还要促使人民实现体魄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拥有良好健康素养,要把“健康”融入体育产业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的发展方式,与医疗卫生领域紧密结合,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是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有效手段,是构建“健康中国”的有效路径和重要支撑。

2016年颁布的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全民健身指标上有明确规划,要求在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2030年增加到5.3亿,并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健身设施上作了统一部属与建设规划。

从大健康角度上看,全民健身运动作为构建健康中国重要支撑,不仅让预防疾病的关口前移,还能起到“健身、健心”作用,促进体育成为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生活化可有效减少我国医疗保险资金的透支和浪费;从产业的角度看,体育与健康的融合必将催生我国健康服务的新业态,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体育健身作为健康产业链上重要一环,不仅为健康服务产业注入活力,还将在战略层面通过与医疗、康复产业的联动促进解决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改革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而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科学健身成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科学健身难,成为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短板。

“每个人都知道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有益,但是如何科学有效的开展锻炼,如何让群众树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需要体育健身工作者和体育指导员提供更多的专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而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建设一支庞大数量的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进行科学健身知识的普及和健身指导。

近年来,我国体育健身行业蓬勃发展,根据中国网络电视的数据,截至2016年我国健身市场规模已达300亿,同比增加14%,健身俱乐部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持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健身教练数量达34560名。

体育健身需要科学的健身指导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根据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在参与体育健身的居民中,接受过健身指导的只有48%,其中32.3%的人是接受家人或朋友的指导,而接受过专业指导的人仅占5%,我国体育健身市场需要大量健身指导员提供技术支撑。

在体育健身产业快速扩张的背后,“体育专业指导人才总量少,地区分布不均”,巨大的体育健身市场对人才需求形成的缺口成为当前制约全民健身科学实施的瓶颈。

另外,当前多数体育健身指导员或健身教练缺乏科学健身专业理论,服务意识不强,专业化水平低下,不仅严重影响健身消费者的健康体验感、健身效果和行业发展,同时也对体育健身教练的职业化与规范化发展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