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在芯片领域的争斗可以追溯到特朗普时期针对我国的关键芯片及设备禁售法令,围绕着芯片技术,中美之间正在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拜登时期,美国进一步强化对华芯片技术打压,相关限制措施也逐渐从暗地转向明面,面对美方的无端限制,我们必须持续加强芯片领域技术攻关并保护好自身的科研数据不被窃取。

继微软公司在海洋深处构建海底数据中心以来,我国也在准备将基础数据中心从陆地搬到海底,那么海底数据中心与陆地相比到底有何优势?现阶段还面临着哪些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不加掩饰的全面封杀

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单方面对华芯片领域展开的限制措施可谓变本加厉,在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后,我国对外高端芯片及设备的进口之路几乎被完全封死。在对华芯片限制过程中,美国借助其在全球芯片行业的广阔市场以及技术优势裹挟他国中止与我国的芯片研发或制造合作。

美国不惜挥舞制裁大棒也要遏制我国芯片产业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霸权地位,毕竟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推进多行业深度变革之际,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然,在全面遏制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美国也在积极推动所谓“对华脱钩”战略,鼓动其它发达国家尽快将在华投资转移出去并减少对华进出口依赖。贸易壁垒、技术封锁、资本撤离,美国正在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加速“围剿”我国。

目前我国本土企业已经在全球中低端芯片市场站稳脚跟并加速抢占市场份额,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正采取两方面措施遏制我国芯片产业发展:一是加速推进在华产业链转移,以减少进口需求的方式给我们制造难题;二是严控高端芯片技术或设备对华出口,严防高端芯片流入我国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海底数据中心利与弊

对手针对我们的制裁措施越严厉,就越证明我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加快芯片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事关全球高端产业链话语权争夺。我们必须强化对基础性研究的投入与保护力度,而微软集团在建立海底数据中心领域的尝试,无疑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经过105天的试运行后,微软集团建立在奥克尼群岛近海深处的“纳提克海底数据中心”正式通过相关数据测验,标志着人类首座海底数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与陆地相比,海底数据中心具备安全性高、能源完全自给、服务器故障率低等诸多优势,其中能源供给还能够实现100%清洁能源的多元化利用,比如潮汐能、风能等等。不过现阶段海底数据中心尚处于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后续设备维护保养的流程和成本问题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长期以来,我国数据安全中心可谓是遭受网络攻击的“常客”,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国外黑客组织成千上万次的网络袭击,而像芯片研发这类涉及高级机密的数据更是敌对势力垂涎的目标。今年3月,国内首个海底数据中心正式在海南省陵水县投入商业化运营,并且其已经与国内9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据悉,该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投入运营后,每年可节约淡水资源约15万吨,节电量更是能达到近1.75亿千瓦时,同时还节省陆地面积约9.84万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未来“芯片战争”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总体规划,未来3到5年我国沿海地区都将引入海底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并最终为科研、金融等涉及数据保密需求的行业机构或企业提供数据安全保障。当然,基础数据研究仅仅是国际“芯片战争”的一部分,原材料、生产线、市场博弈等环节同样能够决定战斗的胜败。

在全球芯片市场需求不振的背景下,未来全球芯片产业需要新的颠覆性革新,这种革新可以是新材料方面,也可以是新工艺方面,对于我国而言,新材料领域显然更容易有所突破。目前国内芯片企业正呈现出扎堆中低端市场的情况,材料领域的突破对国内芯片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总结

事实上,在现代武器系统高度发达的前提下,把数据中心放置在海洋深处主要还是出于能源安全的考量,毕竟数据中心接收和传递信息时还是要借助缆线的帮助。不过就算海底数据中心能够实现清洁能源完全自给、内循环碳中和,在建造考量时必定还会放置备用电源。

海底数据中心存在的意义并不是要超越陆地数据中心的安全性,而是以环保的出发点来探索新型基建的可能,同时促进关键基建选址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