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没有配合德国夹击苏联,德国也没有配合日本夹击过苏联。德日之间属于互坑,日本并没有亏欠德国什么。并且先坑人还是德国,日本早在苏德战争之前就曾经两次挑衅苏联。而当时德国的反应让日本很是,早早的就对德国产生了不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11月,德日秘密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依照这个协定,德日双方有夹攻苏联的义务。

为了表示结盟的诚意,日本陆军主动挑起了张鼓峰事件。然而张鼓峰一战,日军丢脸丢大发了。本来是想露脸来的,结果没想到露的是自己的腚。

后来陆军擅作主张,把反共协定扩大成了德意日三国同盟(也就是三国轴心),遭到了海军的明确反对。

当时,日本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把德意日三国结盟的议案提交给内阁,日本海军将领当即提出了明确的反对。双方代表在内阁会议上大吵一架。

由于日本陆军、海军一向不和,因而当时这个争吵在陆军看来,就是海军有意找茬,为了反对而反对。双方剑拔弩张,一时间甚至还传出了陆军要刺杀海军大臣的传言。

但是其实,海军这一次真不是有意找茬。因为海军认为日本和德国结盟没有意义,不符合日本的利益,也不符合海军的利益。

然而,陆军的力量还是要强大一点。吵了几个月后,这场争吵最终以陆军胜利告终。因为时任内阁首相平沼骐一郎支持陆军。

作为结盟的诚意,陆军在已经有张鼓峰失败教训的前提下,又发动了诺门坎战争。准备借这一次挑衅在希特勒面前露露脸,为马上到来的德日夹击苏联的大决战预热。

结果大家应该都知道,日军再次蒙羞。本来想露脸的,这一次连菊花也露了。

战争期间,希特勒看穿了日军的水平,便在日军和苏军还在诺门坎厮杀的时候与斯大林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赤裸裸的把日本给卖了。

诺门罕战争的时间是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

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时间是1939年8月23日;

看看这时间,日本人还在诺门坎跟苏军拼命的时候,希特勒竟然跟斯大林媾和了。这么赤裸裸的出卖,你说日本人心里能不愤恨希特勒的背叛么?

当然了,日本惹不起希特勒。于是日本上下便把怒火迁到了首相平沼骐一郎身上。平沼内阁在大丢面子,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只得黯然宣布解散。日本原定与德国夹攻苏联的计划也随之搁置。

▼替罪羊——平沼骐一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来到诺门坎事件后的第二年,随着德国在西欧的大杀四方,希特勒的下一个目标显然就是苏联了。于是三国轴心,共同应付苏联的提案又被日本陆军拿到了内阁讨论。这一次海军出现了分化,有一部分高层明确反对,也有一部分高层破天荒的支持陆军。在这种情况下,德意日三国结盟的提议终于在日本内阁获得通过。

但是,由于日本之前吃过德国的哑巴亏,对德国不信任。所以这一次即便是跟德国结盟了,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的完整方案。

并且,由于日本和德国结盟,以及日军的南进计划惹恼了美国人。美国政府警告日本再敢窥视东南亚,就完全断绝日本的石油和钢铁出口供应。

于是乎,在日军内部就产生了对美国开战的想法。比如当时日本海军的最高长官永野修身大将就认为日本一定要跟美国开战,夺取东南亚的石油资源,一劳永逸的解除美国对日本的资源扼制。

到了1940年底,日本的经济恶化。石油资源只够用一年,对中国的战争也只够维持两至三年时间,如果再不想出路,日本的经济有可能会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主张南下东南亚对英美开战的一派人占了主流。随后,这帮人制定了具体的南下计划,并于1941年初确定了南下东南亚为日本的新国策。

这也就意味,不管德国跟苏联是打是和,日本都已经决定对美国开战。不再掺和德国和苏联的战争。

同时这也能说明,日本高层一般没有一个长期的战略计划,习惯于走一步看一步。毫无大战略思维。

不过希特勒也没好拿去,他也是猪队友。德国对苏联开战的计划,希特勒事先压根就没有通知日本。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对苏全面战争。开战前的两个月,日本驻德大使曾经收到希特勒的通知,说他决定对苏联开战了。

然而,希特勒却并没有直接告知日本大使他进攻苏联的具体行动时间。

你说这是不是搞笑?两拨人一起去揍人,可是德国却不把揍人的具体时间告诉日本,这让日本怎么配合德国揍人?

当然了,这也不能全怪希特勒。搞笑大师墨索里尼也有份。

希特勒在事先也把进攻苏联的计划告诉了墨索里尼,让他早做准备。可是墨索里尼却一心只想吞并希腊。结果意希战争打了半年,意军不仅没能灭掉希军,反倒被希军打的半死。希特勒为了救这个猪队友,只得把进攻苏联的时间一推再推。搞得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定在什么时间进攻苏联。

等到德国帮助意呆利解决希腊后,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才根据与希特勒以及里宾特洛甫会谈结果,“估计”出了德国进攻苏联的准确时间。而此时已经是1941年的6月,距离苏德开战已经只剩下半个月的时间。

试想一下,日本这边本来都已经确定了南下对美宣战的计划,但是突然有一天从柏林传来了消息,说德国半个月后要打苏联。这个消息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抓不抓狂?

半个月后,希特勒非常守信用,果真发动了苏德战争。开战的第一周,德军的进展非常之迅速,如摧枯拉朽一般狂扫苏军。

看到德军如此厉害,原先支持北上攻苏的一派人又占了上风。在这些人的鼓动下,日本临时制定了一个非常不靠谱的新国策——关东军特别大演习。

这个“关特演”的具体方案如下:

日军从本土调七个师团,从中国关内调四个师团,另外再从中国关内抽调六个师团作为总准备队。这十七个师团配合关东军和朝鲜驻屯军的十四个师团的兵力,总计三十一个师团,配合德军发动对苏联的围攻。(如果按照这个调配方案,中国关内要抽出十个精锐师团,国民政府的压力会大大减轻)

如果浩大的调兵计划,这在日本历史上是第一次。然而,这个计划压根就没执行。因为当时日军参谋本部算了一账,发觉关东军所储备的弹药、粮食、汽油,分别只能满足北上攻苏师团,三个月、一个月、两个半月的作战消耗。

按照日军这种可怜的战争储备,苏军只需要把铁路线拆掉,公路线炸掉,所有的战略物资全搬走,且战且退,等一个半月后,日军就要往回撤。(走过去要花一个半月,往回走还要一个半月,不然就饿死在茫茫的西伯利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就在日本公布关特演计划后,美国也迅速做出反应。罗斯福总统警告日本,如果不停止对苏作战方案,美国将会立刻冻结日本的海外资产,并且对日本进行石油、钢铁禁运,这等于是直接把绳索套到日本人的脖子上了。

于是,当罗斯福的这次讲话后,日本参谋本部意识到对苏作战是死局,日本要破解这个死局就必须要对美开战。因为日本无论做什么,怎么做,美国都会掐日本脖子。美国是日本怎么都绕不开的一堵墙。

至此,日本下定决心对美开战。而对苏作战的计划则彻底被废置。

综上所述,日本不配合德国进攻苏联,主要是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日本和德国一直都没有默契。从来都是各自为战,所谓的共同防共协定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东西,两国从来就没有一个具体的合作计划。

第二、日本和德国从没有真正信任对方。日本对苏开战时,希特勒为了自己的利益跟斯大林媾和了。等德国对苏开战后,日本也一样卖了德国。

第三、日本的实力真心不足以攻苏。日军的强项是海军,陆军是渣渣。以日军的机动能力估算,三十一个师团估量走不到莫斯科就全部饿死了。(参考英帕尔战争)

第四、日军的主要资源要从美国进口。而日军攻苏的计划遭到美国的制裁。美国是日本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个障碍。如果日本一味的攻苏,只会加速自己的崩盘速度。

1941年6月,德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苏联发起猛攻,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大军势如破竹,直插莫斯科,而苏联由于防范不力,只能疲于招架。而此时同为轴心国的日本,在苏联的另一侧却没有任何帮助德国夹击苏联的动作,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前期的诺门坎战争让日军心有余悸。日本不是对苏联没有任何犯意,毕竟苏联是盘踞在日本“北进政策”道路上的头号劲敌。所以在日本占据东三省后,就迫不及待的和苏联以“满洲国”和“蒙古国”的名义在诺门坎过了招。虽然苏联在诺门坎一度陷入鏖战,该战争但最终以日本的惨败告终。日军在这场战争中见识到了苏军搞机械化程度的军事硬实力,和朱可夫将军等苏军将领出众的军事软实力。让日军收拾心情向着苏联再出发,日军方面难免有犹豫。

二是此时日本战略部署调整导致关东军战力不足。战争伊始,日本陆军就和海军就战略部署争辩不休,前者主张北进和苏联争夺陆上话语权,后者主张南下与美英争夺海上话语权。关东军北进政策失利后,日军已将战略部署调整为南下政策,优势兵力和后勤保证都大部分向太平洋战场倾斜。德军进攻苏联之时,日军刚与苏军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倒不是说日本是个遵守条约的君子,只不过日本关东军此时确实无力再与苏军硬磕了。

三是日本的国家利益促使。德意日的轴心国联盟并没有那么亲热,尤其是日本与德国,相当于在两个槽中吃草,实是划片儿经营,达不到着眼全球战略和谐那么大无畏的层面。自日本进犯苏联利益之后,虽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但苏联并未放松对日本的防范,加之以中国东北抗联义士们对关东军的坚强抗争,日本实在不情愿再去啃苏联这块硬骨头。从自身利益出发,日本关东军将更多精力放在坐稳在华的既得利益,或许也在坐等苏德极尽消耗、两败俱伤,到那时再另谋它利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