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我是闲游,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对我们投资者来说更是一个过山车一样的体验。有很多人在2020年初的那场美股股灾当中,恐慌离场。有很多人坚持了下来,就是完成了资产的大幅增值。一个更加普遍的现象是,有很多从来没有过投资股市的人都纷纷的进来享受一个牛市的盛宴,几乎每个人都成了股神,买什么什么涨。在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本,我认为无论是投资老手还是新人都十分有意义的书,叫做the psychology of money. Timeless lessons on wealth, great and happiness《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中文版今年6月才出版,美国是2020年9月份发布的,作者的名字叫做Morgan household(摩根 · 豪泽尔),所以我会尽量多的为大家分享这些书中的内容,写这篇文章不容易,希望大家能够去关注、点赞、转发,这对我会有很大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书的名字我们就知道,这本书并不是一本那种传授具体投资知识和技巧书,它更多的是重点是在很多人忽略的一面,那就是投资的成功,很多时候,并不关乎于你的技巧和理论,更多的时候是取决于你面对钱时候的心理,我相信很多经历过股灾的朋友,大概都能心领神会,我推荐这本书也并不是因为它的内容有多么的新奇或者说原创。实际上,它里面提到了很多理论和例子,在很多其他的书中都有出现过,但是这本书的可贵之处是,它是一本能把很多书和资料当中的那些关于投资心理学的这种宝贵的知识提炼综合到了一起的书籍。书里面涉及到的非常多的真实并有趣的故事,读起来非常简单,也非常引人入胜。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是能够引起我非常大的共鸣,它里面的很多内容都能让我联想到之前读过的其他的书。所以我会在介绍这本书的时候,顺便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这本书总共是20个章节,每个章节都10分的精彩,由于篇幅的问题,在这个文章里我就简单和大家分享几个对我有启发的章节。

作者在书中的引言当中,非常明确的表达了整本书的核心理念,那就是投资的成功,并不是像物理、数学那样的硬科学,它更是一种软科学,叫做软技能。作者管这种软科学叫做金钱的心理学,整本书的目的就是想告诉读者,这种软技能比那些所谓的技术性的知识,在你的投资中更加的重要,我们很多人都学习了非常多的投资的技术和理论,这些理论他可能会告诉你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做什么事儿,但是他们没告诉就是你真正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脑海中会发生什么,有什么样的情绪和心理,而这些情绪和心理可能是真正影响你做决定的最终的一个最终原因,但是不幸的是,大多数的这种财务知识是被当成像物理或数学那样的硬知识来教我们的,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专门重点在金钱的心理学这种软知识上,我们对金钱的个人经历可能也就占到了世界关于钱的经历的亿万分之一,然而我们却把世界想象成是和我们经历一样去运转的,你认为疯狂的事,可能在别人的眼中是合理的,我们每个人对这个世界以及金钱的认知,实际上都是非常狭窄的,保持一个好奇心和开放的态度,对我们的投资会非常的重要,但是同样需要我们警醒的是,再多的学习,或者说无论多开放心态,也很难让你真正的准确理解恐惧或者说不确定性的力量,这些事情只有经历了,你才能理解。我们做出的很多关于钱的决定,往往是来源于我们的个人的经历。

比如说我的父亲是一名农民,在他眼里,一个对自己财富负责的人就应该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什么存钱,不冒险,然后依靠退休金颐养天年,而我做的任何事情都不符合他的预期,甚至在他看起来是疯狂。我这一生中,只全职工作过不到5年的时间,然后就从来没有所谓稳定的工作,从来也就没有想过指望什么国家,社会能给我发退休金生活。我所理解的世界和我父亲的理解,他就完全不是同一个世界,作者在书中也提到,本身这个退休金这种概念也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那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你可以去看你的家谱,真正领到退休金的人,能有几代,大多数家庭可能只有一代人,多则两代。所以我父辈认为的这种天经地义的财务人生,他的父辈实际上是没有经历过的,那我们也没办法确定将来他会一直存在下去,而且种种迹象都表明,整个社会的这种退休的体系可能会发生很大的问题,甚至说变化。实际上现在大家都挂到嘴边的那种什么,美国的401K也是在1978年之后才存在的,IRA 1998年,加拿大的RSP 1957年,TFSA到了2009年才出现,退休和财务的规划,包括近现代的金这个金融体系和理论,在人类的这个历史上来看,实际上都是非常年轻的概念,在钱这个问题上,咱们都是新手,所以保持好奇心,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十分的重要。我们要意识到我们的个人经历会给我们带来认知上的限制,并且当别人做出你所认为的疯狂行为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上来就直接否定,尽量保持好奇心,也许他的这种看起来疯狂的想法里面隐藏着巨大的你没有发现的机会,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调查前联系,就是说在没有调查的时候,上来先会去否定甚至嘲笑一个人的主意,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倾向,所以保持好奇心十分的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好,也没有看起来那么糟糕,运气和风险,所有的事情都没有看起来那样好,或者说看起来那样糟,那我们似乎都会陷入这样的一个规律,那就是我们成功的时候,我们更愿意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把这个失败为坏运气。然而,事实上像是可能你的成功里包含着非常重要的运气的成分。但是我们又很难把这个运气在成功或者说失败中的占的这个比例去量化,作者拿比尔盖茨举了一个例子,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比尔盖茨是天才,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比尔盖茨是世界上极少数幸运的人。比尔盖茨高中所在的这个学校是当时世界上极少数能够给学生接触电脑机会的学校。那当时你先别说你是高中生了,即使你就是研究生,那电脑也不是随便可以用的。比尔盖茨就是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接触到电脑的个人,并且在他高中毕业的时候,他所积累的这种电脑的操作时间,实际上已经是世界名列前茅了,请问这是运气还是天才?实际上关于比尔盖茨的这个故事,在另外一本我特别喜欢的书,里面也有这个详细的讨论,那就是Outliers中文叫做异类,作者是Michael,这本书,我十年前第一次去读它,可以说是改变了我人生方向的一本书,十分的去推荐大家阅读,那我之后也会去写一些文章来讲解它。

回到我们这篇文章讲的这本书,作者其实就是警戒,我们不要去忽略这个运气和风险,在成功或者失败当中起到这个作用,很多时候你认为的这个成功或失败,你其实不能十分的清楚区分是运气或者说是风险造成的,还是说是你的能力使然。我们身边实际上有非常这样多的这种例子,在牛市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股神,但是不愿意去承认自己是赶上了好时候。在熊市的时候,认为自己倒霉,但是更大可能是你是占到了这个风险的,可能坚持就可以成功。那这里我就需要有一个自我忏悔的一个过程,就是拿我自己来说,投资特斯拉,19年三月份开始买入,绝大多数仓位都是40块买的,现在特斯拉股价已经超过了增长了超过20倍,我的个人财富也因此发生了质的改变,可以说我这个特我投资特斯拉,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完全可以去跟别人吹,说自己有厉害。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我买特斯拉股票,原因是因为18年我出了一场非常严重的车祸,一辆皮卡,他闯红灯,把我的车给撞报废了之后,半年我没有敢开车,然后就开始研究什么车安全,然后就研究到了特斯拉车,然后就研究到了特斯拉公司,然后就投资了特斯拉股票,而且我投特斯拉股票的这个时机,也正是特斯拉长达五年横盘的尾声,我买了半年之后,特斯拉这个股票就开始疯狂的增长,假设当时我没有出这个车祸,我还可能投资特斯拉吗?这个我真的不敢确定,所以我虽然知道我在投资特斯拉的时候,我在经历了很多,我学习了很多,尤其是能够保持一直这个调查研究,一直持有,经历了从19年以来就是历次大跌,我都没有卖过,而且就是逢跌买入,但是我不能否认运气的成分,那这本书里关于运气的讨论,给我们的个人投资者又有什么指导意义呢?他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要小心那些我们赞扬和崇拜的人是不是他的成功,是因为运气,同时我们要小心那些我们可能的失败者,也许他的失败都只不过是因为他不幸的站到了风险的那一面,这就告诉我们,少去关注那些具体的个案或者说个人,因为他们可能只是运气造成的概率事件,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广泛的规律,去获得具有普遍性的这种理论和经验,作者说,成功的是个糟糕的老师,他让聪明人认为自己是无敌的,但是你的无敌可能是因为好的运气,失败也是个糟糕的老师,他让聪明的人认为自己的决定是糟糕的,但是实际上你可能只不过是风险的牺牲品。发掘普遍适用的规律,比研究个体更加有意义。

永不满足,会让富人办傻事。先锋资本的创始人,指数基金之父John Bogle,2019年的时候去世了,生前他分享过一个关于满足的这个真实的故事,他去参加一个亿万富翁举办的宴会,就听到了两个人的对话,那咱们就简单把这两根管叫做A和B,其中B是一个著名的作家,写了一本书非常的成功,然后这个A就冲咱们这个作家说,你看今天举办宴会的这个主人是个亿万富翁,人家一天赚的钱都比你这个小说在你的一生中赚到钱都多,咱们这个作家就回复道,他说你说的对,但是我有一样东西是这个亿万富翁永远都得不到的,那就是足够,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足够让咱们的这个john bogle感到醍醐灌顶。让他震惊的是,首先他自己作为一个亿万富翁,他的一生得到了太多的东西,然而,如这个作家所说的那样,自己似乎从来没有觉得足够过,而且咱们的这个社会似乎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不存在一个关于足够的这么一个概念,似乎在鼓励永不满足,把这个金钱的多少和幸福划成等号,这种无尽的欲望,往往是我们不幸福的根源和做错事的起因,会让人为了去获得那些他不需要的钱而去把自己的身家来做赌注,去冒那些没有必要冒的风险,这种在投资市场当中这个贪婪而冒进的例子就数不胜数了,作者举了两个非常著名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有一个是大家都熟知的庞氏骗局大师Bernie Madoff的故事,那咱们都知道这个Bernie Madoff它是一个大骗子,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是他在做这个庞氏骗局之前,他本身是有这个合法的投资公司的,并且做的非常的成功,很多人他就是这样,他已经是百万富翁了,他非要往上看,说要去做一个亿万富翁,然后就去铤而走险。我身边最近其实就有这么一个例子,本来是因为这个疫情,他阴错阳差的去大量的买入了某个EV公司的股票,赚了超过将近200万美金,然后他还卖掉,拿到手了,而且它本身就属于是那种高收入人群,资产也非常雄厚,但是发现卖这个股票之后,这股价还一直在大涨,然后他就不甘心,就开始各种骚操作,什么杠杆齐全,做空一起上,结果赔了非常多的钱,最后搞得这个家庭都有可能破裂,那你去调侃的话,其实说的很有道理,就是靠运气赚钱,全靠实力赔进去,他赚的钱和他拥有的这个资产和收入其实完全足够了,但是人就是这么不满足,我们书中的这个作者说,就是在财务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的这个目标停止移动,如果你的期待值,随着你的这个结果的提高而一再的提高,永无止境,那么你去追求更高的目标意义又是什么呢?因为无论你如何提高自己的目标,最后你得到的都是不满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的生活方式,考虑一下自己的这个幸福观,为自己定义一下什么叫做足够。这里就让我想到我读过了很多关于财务自由的书籍,那里面都是十分强调这个足够的概念的,都十分反对调入到这个消费陷阱,追求某种社会给你定义固有的生活方式,前几年有一个词特别流行,叫做消费升级,这个词是我见过的最具有误导性,事实是最不怀好意的一个词汇,槽点太多,这里就不吐槽了,以后有机会再说。具体来说,就是到底什么导致了我们的这种不满足呢?说到底就是社会攀比惹的祸,我们这个社会上很多人把自己的幸福积累在和别人的比较上,就是你要是能够做到不攀比,实际上比我们想象的要难很多,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做到一个自我价值观、幸福观,甚至是世界观的重塑,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字叫做early retirement extreme,就像他的书名一样,作者这个人其实很极端,他做了很多事儿,不是说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但是这本书说的前面对社会的分析足够让你看了之后就有一种感觉,就是吃了黑客帝国里的那个红色小药丸一样,就是原来世界的本质是这样的,我完全是可以去利用这个社会体系,但是又逃脱这个社会体系去生活,非常建议大家去看一看。我们书归正传,作者还强调了足够的这个概念,并不代表保守主义,并不是说你要去放弃追求机会,这个足够的概念的意义在于你随时要提醒自己足够的那个反面,就是不满足,可能是将你推到悔恨的根源。这一点我非常的赞同。我认为我们投资的底线就是减少将来后悔的可能性,或者说后悔的程度。有些风险是无论如何也不值得我们去冒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的财富是你看不见的,那在本章里,其实作者阐述了一个,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能理解的概念,那就是这个世界上的富人有两种,一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有钱人或者说高收入的人;另外一种是真正的富人或者说净值高的人,作者把表面上看起来有钱人叫做富有的,这种人往往可能是收入高,但是收入高只能代表一个进项高,我们很容易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收入高,因为这种人会竭尽所能让你看出来他很有钱,他们会花很多的钱去买奢侈品,能够让你看出来他很有钱,这个事儿其实挺讽刺的,就是你花的钱越多,你剩下的钱就越少。但是,真正的富有是那些没有花掉的钱,或者说资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人的净资产值高,有趣的是,这些真正的富人的财富往往是你看不到的,隐藏起来的。真正富有其实就应该像漂浮在海面的这个冰山一样,露出来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都藏到这个水面以下。我相信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了,但是作者在这个话题上的进一步的探讨,对我们来说就很有意义了。主要有两点,第一就是我们要警惕我们崇拜的所谓的成功人士,我们经常以为的成功人士很有可能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钱罢了,但是如果你把这些人作为你的榜样,那你就可能会掉入到他们所在的陷阱,可悲的是,那些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些真正富有人,他们的财富是隐藏起来,我们很难从外在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富有。第二点就是作者倡导我们成为一个真正富有人,并不是说要求我们去做这个苦行僧,不去花钱。作者是让我们意识到这些没有花掉的财富,对你的真正的意义是你的人生会拥有选择,拥有选择就有拥有自由,你可以选择去工作或者说不工作,选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你可以选择不按照社会既定的方式生活。毫不夸张的说,选择了自由其实是一种特权,相对于那些让你看起来很有钱的这种消费品来讲,这种特权价值更高,这里就让我想起以前读过的一本书,叫做《隔壁的百万富翁》,这本书就是根据这个概念为基准来开展的,非常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做合乎情理的决定,你尝试做冰冷的,绝对理性的决定可能对你更好的,涉及到这个投资的时候,咱们接触到的很多理论,技术和计算往往是从绝对理性的角度出发的,我们的很多投资者往往也是要求自己要做到这个绝对的理性,然而问题在于,咱们人类是一个情感动物,并无法做到这个绝对的理性,作者想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做出的判断,可能从绝对理性上并不是最优解,但是做出一个情理上可以理解的决定,实际上是ok的。我们没有必要过度的去苛责自己,绝对的理性的,经历可理解的。首先,作者用我们生病发烧做的一个例子,发烧其实是咱们身体对抗疾病的一个机制了,它能够帮助我们去抗击感染。当然,我们所有人其实都是害怕发烧的,认为发烧一个坏事儿,所以,我们就有所谓的这个退烧药,虽然说让病人发烧对病情恢复有帮助是理性的,但是从情理上,大家无法接受发烧所带来的痛苦和恐惧。所以,当代医学就做了一个情感上合理的决定,在药物中增加退烧的成分,这个我自己实际上是有这个经历的。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我们那边的做法就是孩子感冒之后,狂喝热水,然后母亲把孩子堵在被窝里,让体温升高,那么闷一闷出汗,最后这个病就好了,但是每次我妈要这么干的时候,我都会鬼哭狼嚎,因为这个太难受了,所以这个发烧是理性的,对吧?但是我这个感情上我不能接受,就是你给我点这个退烧药,你让我去睡大觉,那回到我们这个投资上也是这样,很多时候理想告诉我们,你应该果断的去坚持持有一只股票,或者说你应该果断卖掉,甚至说你应该去一个加杠杆等等,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做不到,我们做的更多的可能是折中的做法。比如说,咱们这个作者他买房子是用现金买的,没有贷款,虽然他知道去贷款买房,把这个现现金去投资,回报率会更高,但是他是一个对这个债务极其厌恶,无法承受的人,所以选择了做情理上讲得通的决定,用现金去买房。类似作者这样的人,其实很多我们从理性的角度上,可能会去嘲笑他们,但是他们的决定确实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不要过分的去苛求自己决定去理性,有时候做出那种合乎情理的决定也是ok的,但是这种情感上可理解不了,不代表就是我们要放纵自己的情绪,做不合理的事。这就引出了书里的另外三个紧密相关的章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我们是尝试做到绝对理性,还是说做合乎情理的决定,我们都需要知道是没有什么决定是没有代价的。例如,我们常常听人说,定投是最简单的投资方式,比如说你去投资这个指数基金,你只要去定投,持有很多年就可以,中间不需要你去做什么乱七八糟的操作。然而,即使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也是有代价的,比如说你耐得住寂寞,对吧?我们普通人想学一个新的习惯都很难坚持,更不要说几十年如一日的买入指数基金了,那股票大跌的时候,你真的能做到不恐慌吗?甚至说别人恐惧你贪婪,那即使是这种定投,你的代价也可能是心理上的煎熬,不确定时期的这种自我怀疑,股价高涨时卖掉的诱惑等等。更不要说那些做这种短期操作,使用杠杆的操作,做空等等的这种投资方式了。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无论你如何操作,你都面临着代价,这些代价不是你轻易能够看到的,你需要在做决定之前合理的估计这些代价,并确保你最终付出的代价是值得。

Room for Error在这一章节里作者强调要给自己留犯错的余地,这样才不至于你稍微犯点错就满盘皆输,这个犯错的余地,实际上就是投资里讲的安全边际,很多人知道安全边界这个概念,其实都是从巴菲特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那本《聪明的投资者》当中学到的,这本书我也非常建议大家去读一读,虽然说可能有些东西过时了,读起来稍微有点难,但是还是非常值得读的,但实际上巴菲特也是这样的,比如说巴菲特的这个价值投资,其实就是去买这个低估的股票,说白了就是捡便宜,对吧?那这样你就能保证自己一个好的上升空间,并且你很低的买入价格,将来即使股票往下行的话,你也很难跌破你的买入价。巴菲特总是要持有非常多的现金来提高自己的安全边际等等,毫不夸张的说,安全边界是我认为对个人投资者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它能保护你不输,更重要的是,重视安全边际,你会不会去避免投资中的大忌,那就是单点故障,说的是那些能够让你去满盘皆输的单一实物,比如你把这个全部的家当都放到一只股票上,或者说一种资产上,那么这时候假如这个股票完蛋了,那么你就满盘皆输了,其实这就是我们老说的鸡蛋不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似乎大家都懂,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是这么做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认识的人当中有多少人只有一个收入来源,我相信这是大多数人,如果你只有一份工作事情的时候来讲的话,那么你就存在一个单点故障. 这样的后果,甚至都不是说丢掉工作有多窘迫,更深远的影响是你一辈子都需要去为别人工作,你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关于自由,作者有专门的章节去讲解,大家可以去书里面看一看。

给自己留犯错的空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变,你可以问问你自己,你现在的投资思路和一年前有没有改变,你的个人财务有没有发生这个状况,导致你无法坚持之前制定好的计划呢?有句话叫做计划赶不上变化,你的岁数越大,你越会发现那些你曾经信誓旦旦认为不会改变的事情呢,随着时间都会变得不那么确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的投资理论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执行起来很难,比如我们刚才说的这个长期坚持投资指数基金,最近我就有这么一个例子,前一阵子我们去买一个民宿的投资房,看上一个非常好的房子,最终买下来。然后我老婆就问说这个房子这么好,回报率这么高,为什么原来的这个房子主人会选择卖掉呢?

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人是会变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会变,比如说这个人离开这个国家了,或者说他发生了这个债务危机,或者说房子是跟别人合伙的,结果现在大家散伙了,甚至是人家有更好的投资项目了等等。本书的这个作者强调我们会改变的这个事实,是想告诫我们在做财务规划的时候,除了要预留犯错的空间之外,更需要去避免那些过于极端的财务计划。我们要接受自己会变的这个事实,不要过分的看重这个所谓的沉默成本,在一条路上走到黑,该变的时候就要变,我们做策略的时候,要力求一个平衡,那就是减少将来后悔的可能性,同时又要鼓励长期性,这样我们才能收获复利给我们带来的成果,警惕你学习的对象,是否和你是玩着同一个游戏。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章节就是,我觉得对当前形势非常有意义,那就是我们的投资者经常会通过去看别人投投资者的一些行为,或者一些信号,或者让危险的是你参考的对象可能和你玩的游戏规则并不相同,作者在书中给了一个例子,就非常符合当下的一个情况,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场互联网泡沫,雅虎的股价一路飙升,很多人都惊叹,怎么这个股价可以这么高,还能继续往上涨,所以很多投资者觉得这个东西不讲武德,不讲道理。对的,对一个投价值投资者来说,雅虎的这个股价绝对是不合理的,但是对于一个短期交易者来说却十分合理,短期交易者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股价到底值多少钱,这个股价现在是多少钱,他关键的是股价是不是能够一直在涨,只要他买入和卖出的短短的一天或者几天内,股票的价格是按照他的希望的趋势走的那对他来说就是ok的。这种趋势既然会影响更多的这种短期趋势的投机者,那这样股价就会一直飙升,那这种股票的疯涨对价值投资者来说是不合理的,但是对短期趋势投机者是非常合理的,这两个人的游戏为什么是不同的,危险的,是,如果你是一个投资新手,或者说长期投资者,看到这么一个一直飙升的股价,看到别人疯狂的买入,你可能错误的以为这个股价飙升,真的是这个公司的基本面也就越来越优秀了,那么你可能就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警惕那些推荐你股票的人,在听取他们意见的时候,你首先要考虑你和他是不是在玩同一场游戏。我举一个股票新人最容易犯的这个错误,那就是盲目崇拜华尔街,但华尔街对一个股票发行评级的时候,很多新手也会跟着买或者卖,但是大多数普通人不知道是人家华尔街的分析师的游戏规则跟咱们是不一样的,华尔街的这个分析师赚的是客户的钱,而我们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在投资,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就拿当前这个牛气冲天的EV股,比如说我买了这个特斯拉,那特斯拉当然是个好公司了,但是股票在进入标准普尔之后依然一路飙升,很多人就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了,推特上面有一个人叫做gary black, 强烈的建议大家去关注他,他之前是华尔街里的分析师,他对华尔街内部如何操作了如指掌,那他就说华尔街的投资公司,他是有一个下限,那就是他们的投资回报不能低于一个平均线,这就导致了会产生这个群体效应,当一个投资公司对于一只股票提高评级买入的时候,并且该股票表现还好的时候,逐渐的其他的投资公司也会跟着提高评级,然后买入,他的这种做法不是说他真看明白了,而是为了让自己的投资组合至少不和一个平均线或者说参考值相差太大的甚远,那之前这些分析师跟投资公司很多都是看空特斯拉的,但是现在风向一旦转变,那么逐渐的这些投资公司也都会买入特斯拉。假如你听信了这帮分析师,前几年一直做空特斯拉,那么你可能现在就已经曝光了,结果现在华尔街突然改变主意去买入特斯拉,你已经没钱了,但是华尔街的这些分析师的佣金可1分没有少,因为他们只要和同行的回报率差不多就行了,他们就可以拿到他的佣金,他们根本不关心,真正说这个股票赚了多少钱。那这就是为什么,我就是我一直跟我的朋友们说,不要去看华尔街这帮人的看法,不是说人家华尔街人真的笨,真正的原因是大家的游戏规则不同,人家是用别人的钱去玩儿,然后拿到的是佣金,你是拿自己的血汗钱去投资,最后可能会赔掉身家性命。同时你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就是跟你对一个股票意见不同的时候,其实大可不必去和对方争吵,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大家的游戏规则很有可能是不同的。

这就是本期投资书籍的全部内容了,篇幅有限,我不可能把整本书都跟大家去讲解,这本书的其他章节也都十分的精彩,强烈的推荐大家去读一读,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您订阅我的文章并点赞,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来讨论,这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次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