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诗经》里的鲨

文/赵家明(岁月都江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结,展现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的社会面貌,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记录了丰富的动植物,其中数十次提及到鱼,涉及的鱼类多达十多种,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蓝蓝的天空白云下的古代,看到美丽吉祥的鱼游荡在波光粼粼的历史长河中,跳跃到我们的面前亲密接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漫长岁月的流淌,《诗经》中的鱼游荡到当代,一些鱼和现代同名的鱼品相已经有了变化,甚至一些鱼和现在同名的鱼根本就不是同一种鱼了,比如《诗经》中提到的鲨。我见到有人以为《诗经》中的鲨,就是当今江河湖海里那种个体可以达到数吨的凶猛大鲨鱼,其实,《诗经》中的鲨不是现代江河湖海里的大鲨鱼,那么它又是一种什么鱼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经》里的鲨 (都江堰徐琪 绘)

《诗经》中,鲨在《小雅·鱼丽》出现: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

物其旨矣,维其偕矣。

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大致意思就是:

鱼儿落进竹篓里,肥美黄颊小吹沙。热情主人有美酒,酒醇味美量又多。

鱼儿落进竹篓里,肥美鲂鱼小黑鱼。热情主人有美酒,酒量充足味道醇。

鱼儿落进竹篓里,肥美鰋鱼小鲤鱼。热情主人有美酒,酒美醇香样样齐。

食物丰盛实在多,实实在在非常美。

食物甘美任品味,实实在在很齐备。

食物应有则尽有,实实在在很时令。

这是一首描写周代贵族宴会的乐诗,内容比较直白,说的是宴会上有很丰盛的美酒肴馔,仅鱼这种美食,提到名字的就有鲿、鲨、鲂、鳢、鰋、鲤等六种之多,表达了宾客对主人“君子”豪爽大气的感谢和赞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宴会的热烈和欢乐的气氛。

宴会中提及到的“鲨”,即《诗经》中的鲨究竟是一种什么鱼呢?

鲨,即鮀,繁体字有鯋、魦(有些书籍用的就是这两个繁体字),古代的一种吹沙吸食的小鱼,一般个体长只有几厘米。指的是生活于小溪沙沟中,那种喜欢边吹沙边游动,用嘴吸沙而食,现代仍然活跃着的一种小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版《王力古汉语字典》中注释:鲨,吹沙小鱼。亦名鮀。《尔雅释鱼》:“鲨,鮀。”郭璞注:“今吹沙小鱼,体圆而有點文。”明李时珍《本草红目·鳞部》:“此非海中沙鱼,乃南方溪涧中小鱼也。居沙沟中,吹沙而游,咂沙而食。(时珍曰∶鲨鱼,大者长四五寸,其头尾一般大。头状似鳟唇。细鳞,黄白色,有黑斑点纹。背有刺甚硬。其尾不歧。小呵浪鱼。)”

现今世界各地有2000多种吹沙小鱼,1848年日版《诗经名物图解》中的图解“鲨”和现代的吹沙小鱼舌虾虎鱼比较相似。成年虾虎鱼的体长一般不超过10厘米,少数虾虎鱼能长到20~30厘米长,它们不仅吸沙而食,还要吞食水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四川崇州、都江堰等地区的的小溪小沟中,我见到过一些鱼类像似徐琪图画中的吹沙小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摘自科普期刊巜中国钓鱼》 国家体育总局主办'

显然,《诗经》里的鲨不是现代我们常说的江河湖海里的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