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深秋,位于黑龙江北安的庆华工具厂,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写信之人,是当时正处在抗美援朝前线的志愿军某部。

在信中,志愿军战士高度赞扬了庆华工具厂生产的一款武器,提出正是因为有了这款性能优良的武器,战士们如虎添翼,将敌人打的丢盔弃甲。

在信的末尾,志愿军战士还请庆华工具厂将制造这款武器的工人同志照片寄来。

那么,庆华工具厂究竟生产了哪一款武器,能获得志愿军战士的如此高度评价呢?答案正是50式冲锋枪。

50式冲锋枪,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研发的第一款国产冲锋枪,并在朝鲜战场上大放异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众所周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军战士手里几乎是没有国产武器的,绝大多数拿的都是“万国牌”。

比如日本的,美国的以及苏联的,总之就是有什么就用什么,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国产的,但占比极小。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发展军工事业便成了重中之重,加上当时苏联的援助,我军的武器便开始迅速苏化。

苏化的同时,我军苏联武器的基础上,自然也开始了自主研发之路。

而仿制的第一款苏式武器,便是当时在欧洲战场上享有盛名,且撑起苏军步兵火力半壁江山的的“波波沙”。

波波沙,全称为PPSH41冲锋枪,是由苏联在1940年研制成型,并在1942年大量装备的一款冲锋枪。

这款冲锋枪的口径为7.62毫米,射速每分钟900发,最大射程为400米,在200米之内,杀伤力最大。

并且,为了提高火力增加杀伤力,波波沙还装备了一个容弹量为71发的圆形弹鼓。

射程远,射速快,且容弹量大,不仅如此,波波沙的制造造价极低,其大量零件采用的都是“冲压工艺”制造,这无形中就降低了制造成本,另外还缩短了制造工时。

所以,波波沙一经问世,就受到了苏军士兵的喜爱,故而也被大量装备,仅在苏德战争时期,苏联就生产了大约600万支。

正是因为苏联产的波波沙优点较多(简单、便宜、火力猛),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就迅速引进了波波沙的生产线。

当然,纯粹的模仿肯定不行,我解放军的工程师们,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在波波沙的基础上,研发出我国的第一款国产冲锋枪,即50式冲锋枪。

这便是50式冲锋枪的由来,而当时成功完成这个研发、制造任务的,正是庆华工具厂。

二、

说到庆华工具厂,估计很多人都不是太熟悉。

实际上,庆华工具厂是原沈阳51兵工厂的一部分,当初在1950年时,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为了避免遭到敌人破坏,沈阳50兵工厂一分为三,其中的枪厂,则被迁往黑龙江北安。

而在落户北安后,这个由沈阳51兵工厂分离出来的枪厂,便被命名为庆华工具厂。

当时的北安,各方面的条件极为艰苦,首先就是气温低,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40度左右,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就是缺乏运输工具。

但就是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庆华工具厂的干部与员工硬是用绞盘、爬犁等工具,一点一点的把上千台机器以及大量的钢材,从几公里之外火车站搬到了营地。

之后,工人们又冒着严寒,在冻的硬邦邦的地面上建造厂房,完成了机床的安装。

前后,仅用了45天,拥有3万多平方米厂房、8个生产车间,以及1千余台生产设备的庆华工具厂便拔地而起。

枪厂建成后,庆华的第一个紧急任务,就是生产50式冲锋枪。

前文提到,50式冲锋枪,仿制的正是苏联的波波沙,不过,其与波波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50式冲锋枪把波波沙标志性的大圆盘弹鼓改成了弹匣。

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当时经过验证后得出的结果。

波波沙装备的圆形弹鼓,能容纳71发子弹,这是其优势所在,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缺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超大弹鼓带来的重量问题。

本身苏制武器重量就不轻,而波波沙更是采用了钢板冲压制造,这就更加重了其自重,即便是只装备三十五发子弹的弹匣,其重量就达到了4.15公斤。

而再加上71发容弹量的圆形弹鼓,其重量则有5.6公斤。

这个重量,对于战士行军是有很大负担的,有人会说,那苏军士兵不照样用了吗?确实不错,但问题就在于,苏军机械化程度很高,这一点显然是当时的我军无法比拟的。

其次,71发弹鼓,看似能装不少子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少有士兵装满的,大部分都只装了60发上下。

为什么如此?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一旦装满,卡壳率就会直线上升,而在战场上出现卡壳,可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

另外,波波沙装填子弹的过程也是一个问题,总之就是,我国的工程师在多方论证之后,认为圆形弹鼓不太适合我军使用,最终,将其改造成只装35发子弹的弹夹。

还有,我国的工程师又对波波沙采用的尖头击针进行了改造,减少了走火的概率,由此,一款脱胎于波波沙的冲锋枪便就此问世。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款冲锋枪问世之后,毛主席还亲自将其命名为“50式冲锋枪”,这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唯一命名的国产武器。

三、

50式冲锋枪研发问世之后,最早装备的是一线部队,而对于这把国产武器,广大官兵经过实际使用,都交口称赞。

正是因为获得了大量好评,所以,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庆华工具厂便接到了紧急任务,迅速生产50式冲锋枪,支援抗美援朝前线。

接到任务后,尽管时间紧任务重,同时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庆华的工人们凭借“宁可自己多流汗,也让战士少流血”的革命精神,克服一个接一个困难,铆足了劲头开始生产。

仅用90天,第一批2600支50式冲锋枪便生产装备完毕,并顺利送到了抗美援朝前线,随后,庆华工具厂再接再厉,又持续不断向前线供应着武器。

而借助50式冲锋枪,志愿军在前线打赢了一场接着一场的战役。

比如,在1950年10月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正是使用50式冲锋枪,多次发起夜袭,其中,137团8连的排长杜天生,曾创下了使用50式冲锋枪击毙敌人29人的记录。

另外,在1953年的夏天,志愿军203师发动了“奇袭白虎团”的著名战役,当时的突击队员们,同样使用的是50式冲锋枪,强大的火力输出,硬是用一个排,打出了一个营的气势,着实让南韩军心惊胆战。

正是因为50式冲锋枪在抗美援朝前线的出色表现,志愿军战士还为此自编了一首赞美50式冲锋枪的歌曲,并在军中广为传唱。

“五零冲锋枪,真是本领强,连打三十发,赛过机关枪。祖国人民造,跟我上战场,冲锋陷阵把敌杀,一起保家乡;我爱祖国的山和水,更爱咱五零冲锋枪”

曾经,朱德朱老总在视察庆华工具厂时,也满怀深情的说到,庆华工具厂是抗美援朝的幕后英雄,并赞扬50式冲锋枪是一把名扬战场的好枪。

根据统计,在抗美援朝的那几年里,庆华工具厂一共生产了36万把50式冲锋枪,正是他们持续不断的生产好武器,才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所以,志愿军战士才会向庆华工具厂寄去了前文提到的那封信,对庆华工具厂由衷的赞扬。

而在接到志愿军将士的来信后,让庆华工具厂的上下干部职工大受鼓舞,他们不仅把生产安装的工人照片寄给了志愿军,同时还把这封信贴在厂里的明显处,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到这封信。

大家在这封信的鼓舞之下,干劲更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记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加上当时自动步枪的出现与普及,50式冲锋枪也逐渐饿毙替代,到了60年代时,50式冲锋枪已经不再装备解放军,而是仅装备在民兵部队,最终在80年代,50式冲锋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而庆华工具厂,也在后期逐渐转变为生产制式武器,生产出了包括54式、56式冲锋枪,以及54式手枪,并且,部分制式武器还在赛场上出现过,帮助我国运动员夺取了金牌。

如今,庆华工具厂与50式冲锋枪一样,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并未真正消失在浩瀚烟尘中,其当年在艰苦条件下的创业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