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9月29日,王震带着359旅向南进军,这次任务持续了六百多天,从广州回到了延安,并受到了党中央还有延安军民的热烈欢迎,这一路可谓是历尽千辛。这一幕也被美国记者给记录下来,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与军队这样密切的关系。
不过这次王震所执行的挺进任务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危险的。全军差点就要覆没了,可王震的处理方法却同粟裕还有刘帅等人都不一样,即使知道战略方面有问题,可他还坚持打到底,那么最后他带回来多少人呢?
在我军的历史上则出现过几次挺进行动,而且都是比较危险的任务,付出的代价也很大。1937年聂荣臻带着115师向华北地区挺进,1944年王震带着部队南进,还有1947年刘邓带着大军向大别山挺进,1948年原本华野要进行二次外线作战的,可之后因为其他原因最终没有成功。
如果要说其危险的程度,还是王震的任务最危险,聂荣臻在进入华北后,他的背后还有太行山作为依赖,那里还有两个主力的八路军部队可以同他们策应。刘邓带着部队向大别山进军时,部队主力还是比较强的,而且他们的组织能力也比较强,不会遇到特别严重的生存问题。如果说哪次的挺进任务能同王震的相比,那绝对是华野的二次外线挺进。
将这两次任务放在一起做比较的话就可以看出王震还是有过人的地方。1948年春,毛主席准备将华野的三个纵队作为主力,将其编为东南野战军,粟裕来带领部队去往江南的国统区,对敌人后方打乱。那么这次任务到底存在什么危险呢?
首先江南地区我军是没有任何基础的,在抗日的时候,国民党就占领了苏南与浙西,这里原本是新四军活动的地方,可都成为了国民党的领地。部队如果去了这里,那么后勤补给也就没办法保证,更不用说兵员补充的问题了。
再就是国军想要将兵力调往江南的话是比较容易的,不仅可以走水路,还能走铁路,公路,所以他们的交通很是发达。如果我军想要用三个纵队来抗下国军的几十万多兵力,那真的很困难。
粟裕也考虑到了这些,直接对陈老总说了自己的观点,就是想要劝说毛主席改变主意。不过粟裕这样做也不是消极的思想,违抗命令,他还找到了其他的代替方法,那就是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中原地区,在这里打歼灭战,而且还说要将邱清泉的兵力当作主要目标,先将其消灭以解决我军主要的对手。而这也是之后的豫东战役,成功消灭了大部分的敌人。
其实当时粟裕的压力比较大,他用自己的策略代替中央的,如果这场战斗打不赢的话,就会愧对中央的期望,所以他当时顶住十二分的压力在进行战略部署。好在粟裕能够力挽狂澜,最终赢得了胜利。
1944年王震在南征的时候,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可是王震的处理方法却是完全不同的。1944年9月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大败,很多地区都被日军占领,于是中央就让王震带着359旅南下,并进入湖南深处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以增加我军的抗日力量。
当时广州纵队也会给他们接应,这个战略设想对当时有着很深得战略意义,可是危险也比较大,王震在出发之前,中央的领导都来送他,王震对前途也不知,但却知道这次的任务艰辛,但他还是坚决的执行。在这一点上,王震就没有办法同粟裕相比,他只能执行。途中遭遇数量庞大的敌人,王震也没有撤退依旧打上去,这真的是需要勇气的。王震就带着五千人深入,这期间也没有给中央发去任何危机的电报,不过后来的情况越来越危急,王震这才给中央发报,希望向北撤退,最后毛主席同意了,而王震回来时部队依旧是五千多人,这是让人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