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才女,如果李清照排第二,那么无人敢称第一。我们都知道她是婉约词代表,她的《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等词都脍炙人口,流传很广。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身名门,生活在南宋北宋之间,从小聪明活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写诗词常有惊人之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年的春天很美,那个年代大宋的京城有太多的有才华的文人,那年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十七岁。古代社会一直是男人的天下,谁也想不到就这么一个小女子会对大宋以及后世文坛带来那么大的影响。

春天是历代文人人们的最爱,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女李清照也是如此。头一天下了一场霏霏小雨,李清照和朋友小醉了一场,早起还有一点慵懒之态。小丫鬟过来开窗,李清照想很可能窗前的海棠花已经凋谢,于是有些惋惜的问她海棠花的是否还在。丫环说:”小姐,海棠花很好呢,和昨天一样娇艳。“听了这话李清照不觉哑然失笑,:”怎么可能和昨天一样呢?明明是花儿减少,绿叶见多了。“这样便诞生了一首好词。

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清丽脱俗,细致入微,只是通过几个小细节的描写便把作者爱花惜春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虽然古代通讯不那么发达,但是经过文人们口口相传,李清照的才名不久便在汴梁城传开了。

当时的丞相之子,太学士赵明诚也知道了李清照的名字,很是爱慕。在元宵节的灯会上,赵明诚通过李清照的堂兄李迥,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大才女。那一刻赵明诚很激动,李清照不紧才名远扬,容貌也清丽脱俗,非一般小家女子所比。

青年人心头一旦被爱情之火点燃,便再也放不下,他回家之后向父母提出了要娶李清照为妻子的想法。李清照的才名赵父也知道,况且和李父同朝为官,两个孩子才貌相当,也算是佳偶天成了。对于李父来说,当朝丞相托人来给儿子求婚,是很有面子的事,而且赵明诚也是那么优秀。

有一天,赵明诚父子来李清照家拜访。李清照正在打秋千,看到有客人来家里,而且是自己的未婚夫,很害羞,从秋千架上下来欲躲藏,可是走的太忙,连金钗都溜了下来。而且她又想看看那个人长得什么样,于是偷偷地倚在门前,装作嗅花的样子。

《如梦令》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个“慵整纤纤手,金钗溜,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活脱脱的把一个封建社会少女害羞而又胆大的形象写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清照十八岁和赵明诚结婚,婚后志同道合的他们过得很幸福,他们共同切磋诗词,喜欢收藏,那也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后来赵父逐渐失势,赵明诚做到了江宁知府的位置上。可恨的是靖康之变爆发,他的部下叛乱,赵明诚没有及时布防,导致城破。赵明诚看城池不保,偷偷地利用一条绳子从城楼吊下逃跑。

古代文人很重气节,李清照想不明白自己的丈夫为什么不与城共存亡,她虽然希望丈夫平安没事,但还是对丈夫的这种行为不耻。两个人的关系也从此开始冷了下来。

后来金兵一直南下,他们夫妇带着毕生的藏品逃亡。当他们走到乌江的时候,李清照想到了项羽。项羽因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而如今的朝廷却毫无廉耻,不知道抵抗,只知道偏安一隅,过醉生梦死的生活,对比之下多令人愤慨呀!

赵明诚本来也为自己当初的举动后悔,看妻子吟出这么一首诗,更加重内了心的自责。之后不久,赵明诚便匆匆病逝。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李清照没有孩子,又逢乱世,她的后半生很凄凉。她曾经改嫁,只是那个人是无赖,那段耻辱的婚姻又很快瓦解。在李清照晚年时,又有一次到了元宵节。宋朝的元宵节是个很盛大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出去看灯火,庆贺节日。而此时的李清照独自一人生活,无心看景,想到了自己年轻时的盛况,更是悲从中来,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永遇乐》。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从别人的极度欢乐到自己的极度凄凉,只能偷偷地看别人欢笑,这其中的滋味岂止一个“苦”字了得。难道没有可能想到的是自己和丈夫初会的情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