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种颜色

睍睆( xiàn huǎn )黄鸟,载好其音。

美丽的黄鸟,栖枝鸣唱,声音婉转动听。隐喻美好的黄鸟,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古籍《诗经》中——《周南·葛覃( tán )》篇赞其音色道: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jiē);《小雅·绵蛮》篇夸其羽翼为:绵蛮黄鸟,止于丘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桑枝黄鸟图宋代 佚名

文中黄鸟,是为黄鹂,又名仓庚。《诗经》之《豳( bīn )风·东山》篇,便有以仓庚为名的语句:仓庚于飞,熠燿其羽。

读过诗作,可知时人记述黄鹂鸟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为赏鸣叫声,一为观羽毛色。黄鹂鸟的金黄羽毛,是其名字的来源,但若要向前追溯,会发觉在《诗经》之前的商代甲骨文中,“黄”字或许并非意指黄颜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榴枝黄鸟图宋代 佚名

古时,以一个字去阐释一种抽象意义上的颜色,不是易事,所以,多数与颜色相关的汉字,起初都指向了具象物体或事物。经过漫长演进,原本指向物体或事物的单个字,方才变为其颜色的代称。

正如历史学家郭沫若所认为的,“黄”是象形字,似古代玉佩之形,玉佩颜色微黄,进而塑造了“黄”字的新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洞仙源图》局部 明代 仇英

由商至汉,黄作为一种颜色,渐渐确定。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黄,地之色也。他将一片光秃秃的土地,视为黄,此种观念,应是受到了起于春秋战国时期五行之说的影响——青赤白黑黄,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相应,其中,方位中属土,也指为人,被东南西北四个神兽环绕。居于中的黄,成为了黄帝之“黄”的由来,而深入古人意识中的青赤白黑黄五色,则变为了古之正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色鹦鹉图 宋代 赵佶

作为正色之一的黄,在绘画中十分常见。它与青、赤相近,也分矿物颜色和植物颜色两种。魏晋之前的壁画作品,多是以单色的矿物色与植物色进行描绘,两者几乎不做调和,且是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其中的矿物颜色,大都来自黄金石,有意思的是,一块黄金石,即可产生四种黄色颜料:

包裹在黄金石最外层的为土黄;土黄向内,质地疏松,色彩黯沉的为石黄;被石黄包裹,颜色更深的为雄黄;质似云母、易碎又最为贵重的,是为雌黄,古语道:四两雌黄,千层金片。

四种颜料里,雌黄的覆盖力最强,古人常用它掩盖墨迹,正因如此,颜料雌黄延伸出了今天仍在使用的成语“信口雌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色鹦鹉图》局部

黄色中的植物颜色,惯用的是藤黄。藤黄是一种植物,其树皮凿孔后流出的胶质黄液,正是可用作绘画之用的有毒的颜料藤黄。

隋唐以后,矿物色与植物色搭配使用,藤黄成为了好用的调和颜色,如在石绿上罩染藤黄,颜色会变为嫩绿。作人物画作,有时也会掺入藤黄,元代王铎曾记载:凡面色,先用三朱、腻粉、方粉、藤黄、檀子、土黄、京墨合和衬底...后用檀子、墨水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藤黄加入的嫩绿叶片

作为正色之一的黄,之所以居于正中,或许还因为它有着不同于其他四色的字意上的张力和包容性。黄的释义,有相反的两个极端:黄既可以指幼儿(如黄口),也可以是老人(如黄耄);它既可以是枯黄的凋谢,也可以是黄稼的丰收。

除此之外,黄还有更加广博也是最易被忽略的含义。苏轼将此意记在了词作《浣溪沙》中:怪见眉间一点黄。这里的黄,意在美好与喜事,其意是,你有什么天大的喜事吗?

此时,颜色黄,似乎又与那只美丽的喜好鸣叫的小鸟联系了起来: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作者:莫一奥,文字工作者,长期从事中西艺术史和人文历史等泛文化内容写作,目前所有文章均发布在微信公众号“LCA”和“莫一奥的”。

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