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位于西欧的中心。周边地区有很多强国。东与奥地利相连,南与意大利相连,西与法国相连,北与德国相连。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南欧和西北欧的交通大动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然而,瑞士是一个山地国家,地形复杂。阿尔卑斯山占全国面积的60%,其重要的山口圣哥达、圣伯纳德等都是欧洲的战略要道。这样的地理条件使瑞士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当邻国之间战火蔓延时,瑞士必然首当其冲,深受其害。自中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都试图控制这一战略要地。处于强国中部的瑞士,沿袭了高明的外交政策——坚持中立和自我保护。

瑞士的中立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十年战争以来,瑞士一直奉行绝对中立政策。1920年瑞士加入国际联盟后,放弃绝对中立,实行有条件中立。瑞士接受作为国际联盟成员的义务,对违反该公约的国家采取非军事行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联盟在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等问题上妥协退却,让瑞士意识到只有恢复之前的绝对中立政策瑞士能否避免卷入战争?

二战爆发后,德国机械化部队的“闪电战”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欧洲大陆。1940年6月,法国经过46天的抵抗被德国占领,而意大利是德国的盟友。这意味着瑞士已经被德国及其盟国包围。在这种情况下,瑞士似乎无法逃脱纳粹的魔爪。

但事实上,二战期间德国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到瑞士。为什么?难道希特勒对瑞士有好感,所以不想伤害它?相反,希特勒其实很讨厌瑞士。

希特勒曾在会见墨索里尼时公开表达了对瑞士的厌恶。他认为瑞士人是世界上最卑鄙、最该死的民族,是第三帝国的天敌。尽管如此,孔和并没有采取任何进攻瑞士的措施。其实,他不是不想战,而是不能战。

所有人都是军人

瑞士是一个特殊的国家。虽然他们坚定支持中立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视军事。相反,他们的兵役制度还是非常严格的。瑞士法律规定,所有男孩必须在小学期间学习使用步枪,相关训练将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直至20岁。所有的年轻人都必须在军队接受3个月的基础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兵每年都要到部队进行3周的恢复训练,年满48岁才可以转入预备役部队。二战爆发后,辅助部队义务服役年龄从48岁提高到60岁,初期训练期限从3个月延长到4个月。

这个制度,加上战争的严峻形势,使得二战期间的瑞士全民皆兵。瑞士正规军数量有限,但其背后却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民兵部队,每支民兵都保存着制服、个人武器弹药,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随着德军的推进,欧洲局势不断恶化。瑞士进行了两次战争动员。动员结果是全国420万人,五分之一公民参军,50万人担任志愿后勤人员。

不要小看这八十万大军。德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占领大片欧洲领土。最重要的是它的奇袭战术。一旦其他国家做好准备,德军肯定会付出巨大的伤亡。这是希特勒攻打瑞士的顾虑之一。

防守无死角

瑞士政府花费了近2.5亿美元,将整个国家变成了入侵者的死亡陷阱。瑞士建造了数千个配备大炮的掩体和机枪哨所,周围环绕着地雷池和铁丝网。整个瑞士联邦变成了一个军营。

一位德国观察家这样评价瑞士的防御工事:“瑞士几乎每个村庄都成了防御堡垒。”这样的军事防御,会让任何入侵者寸步难行。

慕尼黑时期,为了进一步完善防御措施,在瑞士边境的道路、桥梁和隧道上布设了地雷,并进行了长期的警戒部署。

1939年8月30日,著名将军亨利·吉桑当选为瑞士联邦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他上任后,继续完善瑞士已经完善的防御设施。策略”。

吉桑下令在瑞士修建了2000多个地下堡垒,可供350万人在其中居住5至6年。掩体有两种类型:军用掩体和民用掩体。瑞士的军事要塞排列成三个同心圆。最外围的堡垒位于边境地区,主要用于军事目的,抵御外来侵略。

第二圈是阿尔卑斯山和边境之间,军民结合。最内圈在阿尔卑斯山,主要供民用。军事要塞伪装得非常精致,路边的民房或者阿尔卑斯山的牛棚可能就是伪装掩体的入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形容瑞士人把阿尔卑斯山挖成空心奶酪。有的军事要塞内部还设有道路,坦克、军车可以自由进出。军用战斗机甚至可以直接从悬崖上的堡垒飞出去作战。

而且根据瑞士的相关规定,几乎每个瑞士房屋的下方都设有防空设施,通常用作仓库。

在这360度的海陆空全方位无死角的防御下,希特勒如果想要进攻瑞士,就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时任德国陆军参谋长哈尔德表示:瑞士和德国根本不可能被打败。与其试图与瑞士作战,不如与军事实力已显疲软的法国作战。

坚持两条战略路径

说起以上两个困难,咬咬牙依靠德国钢铁的洪流是可以克服的,但接下来的问题着实让希特勒不敢轻举妄动,让他彻底放弃了进攻瑞士的计划。

瑞士守护着德国和意大利的两条重要动脉——圣地亚哥隧道和辛普朗隧道。

希特勒曾经得到一个重要信息:如果德军入侵瑞士,瑞士将做出最坏的计划,即实施“内堡计划”。该计划的第一步是炸毁圣哥达和辛普朗隧道,这是德国向意大利运送物资和武器的主要通道。

如果要修复被炸毁的15公里隧道,即使进展顺利,十年八年也不一定能完工。另外,隐藏在山地碉堡中的瑞士军队不可避免地会进行游击战和骚扰,所以一方面,隧道几乎不可能修复。这对德国的战略产生了几乎致命的影响。

以上理由终于让希特勒明白了,瑞士不能打仗!如果不打仗的话,跟德国合作也是可以的。情况确实如此。二战期间,瑞士始终开通了穿越阿尔卑斯山通往德国和意大利的圣哥伦比亚隧道。满载战略物资的火车继续在两国之间途经瑞士。希特勒不入侵瑞士的决定无疑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