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年,李白正在家里看书,突然一群官兵闯入家中,官兵首领说道:“李白犯了叛国罪,他应该依法执行。”李白听后大吃一惊。

确实人坐于家,祸从天上来。李白想要建立一个国家和事业,他永远无法想象为什么他会被指控犯有叛国罪。

事情是这样的。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唐玄宗任命永王·李璘为江陵郡县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璘在江陵招募了数万勇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李白相信,他报国的热情终于有了表现的地方。表达自己功绩的一首诗。

然而,永王在项城儿子王李玚的怂恿下,拒绝了肃宗的圣旨,企图分裂一边。最终,永王父子双双在叛乱中身亡,永王的所有谋士在逃亡过程中都被处决。

作为一名前助手,李白似乎注定要失败。

叛国罪自古以来都是十恶不赦的罪孽。只要有官员参与其中,就一定会受到严刑拷打、刑讯逼供。

最终,无论阴谋是否属实,被指控的官员都会被斩首,动不动就会有数千甚至数万个家庭受到牵连。

好在,从唐太宗时期开始,唐朝的法律就比较人性化了。

《唐律疏议》规定,如果官员无意中卷入叛国案件,或者对叛国行为不知情,则斩首可以改为流放。

按照《唐律疏议》的规定,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并不知道永王的叛乱,只是他受了欺骗,并没有故意犯罪。因此,李白的死罪被赦免,并被流放夜郎。

贞观初年,唐太宗因调查不力,判处大理寺僧人张云谷及一名精神病人死刑。为此,他非常后悔。

命长孙无忌、骊姬修改《唐律疏议》,规定以后凡被判处死刑的人,即使是皇帝下令,也必须经过五次检查后才能斩首。

该规定写入《唐律疏议》,并一直延续至今。历代圣君对于死刑的执行都非常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至今日,这条法令仍然在使用,如果判处死刑,必须经过层层审核才能执行。

《唐律疏议》是中国最古老、最完整的刑法典。《唐律》是条款,“议”是解释。条款与解释相互配合,使这部法律具有先进的法律思维。

可以说,正是在唐太宗的开明统治下,法律才能逐渐成熟,达到封建时期的最高水平。

也正是在这样人性化的法令法令下,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促进了贞观时期的繁荣。

然而,到了明朝,“阴谋”罪却成为了当权者手中的政治工具,因为牵涉到“谋反罪”的无辜者不下百上千。

明英宗时期,被指控谋反的于谦因英宗与景帝的利益冲突,被宦官曹吉祥诬告。

阴谋与否,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取决于严格的法律,更取决于人性化的法律。

据《新唐书》记载,唐太宗执政期间,民众晚上不关门,路上不拾遗失物品,食物充足,无需囤积。大家安居乐业,国家岂能不更加稳定。

唐太宗时期,中国的国力和领土都达到了世界顶峰。相比之下,大唐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之巅,不仅因为特鲁姆普和唐高宗开明的政治技巧,还因为大唐相对宽容、人道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