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的足法练习很有特点,《十法摘要》中讲:“足法者,起翻落钻。盖足起,其形上翻,如手起撩阴;至于落,如以石钻物,亦如手落鹰之捉物也。”,这么练其中有什么奥妙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落是心意拳练习中经常提到的,不仅身法要有起落,手法、足法也要有起落,甚至包括头部都要有起落。那为什么要有起落?心意拳最核心的身法就是起落,也叫束展,并以此身法产生劲力和打法,起有起劲,落有落劲;起也打,落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浪。如何做到起落?身法起落的关键在于丹田的指挥控制,由丹田的翻转引起身法的束展变化,丹田下部上翻时,身法为束身;丹田上部向前滚落时,身法为展身。当然前提是丹田充实,聚气生力,否则丹田空转无力,无法真正的引导身法产生束展变化。同样丹田翻转也催动胯指挥下肢的起落,丹田翻起时,催动胯往前,胯催动下肢前起,以足法来说就是足起望膝,以膝法来说就是膝起往怀,丹田向前下滚落时,催动胯向前,胯催膝,膝催足向前落,足落如同以石钻物,或鹰之捉物。以手法(部分)来说,亦是同理。丹田翻起时,身法为束身,同时手从下往上起;丹田滚落时,身法为展身,同时手从上往下落。这就是心意拳练习中常说的“手起身落,手落身起”。对头部来说,也要配合丹田的翻转来变化,丹田翻起时,头也要起,丹田滚落时,头也要落,要做到内外一致,这就是拳论中说的“内外天地翻”。懂了这些细节的道理后,练得时候就要做到一致,即丹田、身、手、足和头都要同起同落,而且要由丹田来指挥控制,只有长期这样练习,才能真正做到拳谱说的“心一动浑身俱动”,“心一颤劲即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意拳谱中讲“去意好似卷地风”,卷地风大多数人应该都见过,这种风贴着地面而起,把地面的尘土树叶等都能卷起来了。在心意拳中就是形容往前的起劲,束身而起,从下往前往上,贴地而起,全身要一起俱起,这样很轻松的就可以让对方拔根而起,这其中也包括足法的起劲,尤其要贴地而起,擦着对方的小腿往前往上起,这样会轻松撬动对方的根部,让对方失重,配合丹田身法手法齐动让对方拔根而起,如同卷地风一样。在形意拳尚云祥一系中,称此步为趟步或趟劲,也是练的这个起劲,这也是尚云祥先生以小打大,以弱胜强的奥妙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意拳谱中讲“头打落意随足走”,这里面有三层含义,一是讲的头打;二是三尖对照,即头与足对照;三是落意,即头落与足落要一致。那么足法的落打有什么诀窍呢?足法在落的时候要像“以石钻物”的钻劲钻落,又像鹰之捉物一样的踩落。同时还要有向前的展劲和撑劲,要靠这种向前的踩落劲来破坏对方的重心,并且占据对方的位置,其中关键就是在与对方腿的接触处体现足法的落劲。只有破坏对方的重心的同时才能轻松使用头、手、肩、肘等各种打法,这也是“脚踩中门抢地位”的关键之处。正如拳谱所说“足打七分手打三分”,可见足法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练习足法时需要注意几点,第一:起落皆是进意。无论是足法的起劲还是落劲都要配合着整体往前进,如果不进则破坏对方重心的效果大打折扣,正如拳诀所说“进步不移,步法不明”。第二、足法忌踢宜踩。《十法摘要》中讲:“忌踢者,一踢浑身是空,宜踩者,即如手之落鹰捉物也”。第三、足法落势时要如“虎行之无声”,将劲“钻”入地下,而不是跺地咚咚作响。又如“龙行之莫测”,熟练掌握时出步要由心而发,变化莫测,而不是死法,比如刻意盯着对方的腿来“丈量”出步是不可取的。第四、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在练习足法的起落的时候,不要忽视了后脚的蹬地催动。那后脚的力量是从何而来?后脚的力量源自丹田的后翻将气力通过下肢的“弓劲”贯通的脚底而产生的崩弹之力,并由丹田来控制后腿这张“弓”的弹射。总的来说,心意拳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部位的练习要求非常严格,每一处没练到或者练错了都不行,要做到浑身“一动俱动”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练习与整合才能达到真正的“六合”。(武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丁宁,1980年生,山东莱阳人,现居北京。自幼好武,遍访名师,先从名师学习(李存义传尚云祥系)形意拳、(郝为真传阎志高系)太极拳等内家拳法,后经友人介绍拜于山西祁县戴家心意拳田如文先生门下,得师耳提面命,传授心意真功。近年来经恩师授意广传心意拳。在传习的过程中,本着求真的态度去探究拳术的原理和核心。秉承着符合常理,符合拳理的原则,以自身实证与师传印证,与拳谱拳论印证的方式去研习和传承。并对心意拳、械等体系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传授中善于用传统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还原内家拳真义。擅长讲解丹田功,心意拳谱,易筋经贯气诀(又名《苌氏武技论》等),内功四经,太极拳论等核心与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