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非现实新闻,含部分传闻,请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1950年,我们的新中国才刚成立一年,国家还处于在一个“百废俱兴”的状态之中。

正值这个时间节点,我们国家的邻居朝鲜又爆发了朝鲜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迫于国内外严峻的形势压力,中国面临着一个异常艰难的抉择,那就是——是否要选择出兵援助朝鲜。

此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两场持久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人民的美好生活也才刚刚起步,若选择出兵援朝的话,必定会有战士的壮烈牺牲……

同时,一旦美军突破了鸭绿江边的防线,那等于是让我们的国家也处在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面对这样的境况,可以说我们的国家还仍旧在风雨中飘摇。

这对于一个刚满一岁的年轻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毛主席坐在家中思考这个问题,又是一个彻夜难眠。第二天天亮以后,毛主席便紧急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扩大会议。

这个会议还特地的邀请到了参加国庆典礼的高级军方负责人,一同商榷这个进退两难的问题。

但是,这次的会议进行的并不是很顺利,在坐的人们都面色凝重。对此,初步商讨出的结果,居然只有“一个半人”支持出兵抗美援朝。

那么,这一个半人又分别是谁呢?

01 战略与决策

战争爆发时刻,我国军队的主要兵力正往新疆、西藏方向转移,准备一举拿下这两个地方的反动势力。同时,在沿海地区与国民党进行岛屿争夺战。此时的国家,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需要一个安定的条件和环境,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并没有加入到这场战争中的计划。

而在与苏联的使者会面后,毛主席原本还想观望战况的态度,立马有所转变。因为他从苏联使者口中得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在敌军的强势进攻下,朝鲜快要顶不住了。”

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的地图中,朝鲜是他们进入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步,所以朝鲜半岛的抵抗实际上和中国有着紧密的关系。美军在入侵朝鲜半岛的同时,也频频对我国进行骚扰动作:飞机多次越过中朝的边界线投掷炸弹袭击。

中国也有自己的政治底线和态度:美军不能够越过我国的军事分界线。

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坐不住了,即刻召集中央人员进行会议讨论出兵朝鲜的相关事宜。作为一牵连多个国家的战争,一个部队的指挥官是非常重要的,毛主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

老部下林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乎他意料的是,林彪并不赞同这个时候出兵朝鲜。林彪的观点可能有点浅显,他认为这是国际性的战争,中国牵扯进这摊浑水中也不能溅起多大的水花,保全自身,安定好国家的现状才是当务之急。但中央的大部分人都同意林彪的意见,因为苏联在美国全面进军后就将他们在朝鲜的军事支援力量撤回,如此艰难的局面却只留下朝鲜独自应对。

这个时候中国前去支援是雪中送炭还是帮倒忙,还得看战争形势的走向和发展,而这一切都是未知的,谁又能提前下定论呢?

尽管将近一半的人都不太同意出兵朝鲜,毛主席还是坚持己见,所以他必须采取措施,得到更多的支持。于是,他将一位在军事领域很有话语权的中央干部请来,在这位干部的利弊分析下,出兵朝鲜的提议就此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