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幕式现场

“桂林山水甲天下”,面对为人们所熟知的秀美漓江,怎样转换成艺术语言来表现自然之美,古往今来艺术家们已经做出了诸多探索和实践,也涌现了一批经典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如何展现新时代的气象和新时代的艺术拓展,是时代赋予艺术家们课题。8月5日至1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时代气象 漓江探源——阳光水墨画作品展”,就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回应。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报》社、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办,桂林画院、桂林市美术家协会承办,展出了桂林画院名誉院长、桂林市政协书画院名誉院长、广西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阳光创作的34件水墨作品,向公众展现了桂林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属于新时代的独特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部分嘉宾合影

研讨会现场

艺术的变革之思

20世纪以来,中国画变革的思考与探索一直没有停步。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吴冠中、白雪石、阳太阳等前辈大家笔下风格面貌各异的桂林山水,为传统中国山水画现代转型作出了突出贡献。漓江画派几十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开拓探索,也取得了众多的艺术成就。这些对于今天的艺术家来说,既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也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阳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他的当代探索:“我是桂林人,长期生活在漓江两岸,开门开窗就见山见水,天天沉浸在桂林山水间。虽然也创作了一些桂林山水题材的作品,但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当下,纵向比较古人、前人、大师们对桂林山水笔墨语言的表达方式,横向比较当代、现代同道们的呈现方式,既要汲取,又要避开,而要探索自己的笔墨语言样式才有存在的意义,这就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

正是在这样的思考和实践中,如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安远远所说,阳光继承父辈阳太阳的艺术思想和创作观念,在继承传统中国画水墨语言和美学思想形式的同时,探索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在表现桂林山水的创作中探索出有时代审美特色的艺术语言,呈现出当代审美的观念,给传统中国画赋予了鲜明的时代性和蓬勃的生命力。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漓江山水为中国画的变革提供了条件。阳光的作品通过以水泼墨的现代水墨意识,来探求他对漓江人文精神的表达。从这个角度而言,阳光并没有躺在前辈的艺术传统上,而是承接了从石涛开始的艺术变革的命题,漓江成为他借助表达现代中国画艺术精神的一种载体。漓江的秀美给中国画某种意义上是提出了挑战,更是中国画进行变革的一个题材。阳光同样以漓江为题材进行中国画的变革,他这次展出的作品与他早期的作品又拉开了距离,这也展现了阳光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新思考。

漓江的探源之旅

数十年来,阳光一直在桂林山水题材的创作中上下求索,历经数次变革,阳光最终确立了今天的独特面貌。其中,让他特别着力的是《古树》系列。漓江源头及两岸共有近3000多株各式各样种类的古树,它们见证着桂北漓江两岸的生活、风俗、文化和历史。“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这片土地值得我去研究、描绘和歌颂。我画的不是漓江所见到的某种树的品种和外形,而是呈现漓江两岸古树的总体精神和气质,所以我称之为古树之气。”阳光说。

关于阳光的漓江探源之旅,《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认为可在三个维度进行观察。其一,探源家学和传统。作为阳太阳之子,他非常自觉地向以父亲为代表的优秀传统靠近,在守护源头的同时又开启了自己的航道,形成了自己的光谱。其二,探源漓江。阳光将漓江作为丰厚的艺术资源来观照,他全方位地融入漓江,又从中跳脱出来,提炼出包括《老树》《花非花》等一系列文化符码,这些符码有自然的源头,更有思想的、审美的、心理的、文化的源头。其三,探源内心。阳光师漓江之造化,但并为漓江外在的风景之美所遮蔽,而是把它提炼成自己的范式,反求诸己、中得心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范式,体现出艺术家的主体性。

展览现场

广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匡达蔼认为,艺术家的灵感与生俱来,自由生长的环境留下了艺术家对世界初始的印象。阳光所有的笔触和画作都是生长性的,生气盎然又生生不息,这些都是桂林山水寄予阳光的厚爱与启示。同为广西桂林人的明末清初画家石涛留有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在生于桂林、长于桂林的阳光画作中,也能看到他对先辈的致敬和对家园的情怀。

广西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毅刚表示,桂林漓江的秀丽山水为阳光带来无限的滋养,他又自幼在漓江画派开拓者阳太阳的熏陶下走上了绘画道路。阳光长期生活、工作在桂林,可以说漓江山水就是他创作的源泉,他身体力行将自己置身于漓江山水之中进行绘画,浓墨重彩地描绘漓江、赞美漓江,体现了作为美术工作者的时代担当,也体现了他对家乡漓江山水的钟爱之情。

正是源于对家乡的热爱,阳光笔下自然流露的生命力,也被众多理论家所关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认为,第一眼看到阳光的水墨画,就感受到一股欣欣然的勃勃生机。绘画必然体现一位画家内在的生命力,有怎样的生命力,就有怎样的绘画。阳光是桂林人,是著名画家阳太阳之子。地缘关系与血缘关系一起造就了阳光的艺术,那是生命之源。南方的桂林,阳光灿烂,水流清澈,雨量充沛,植被繁茂。对生之意象的感悟,阳光非同他人。艺术家的敏感与生俱来,而自幼生长的环境,也就留下了艺术家对世界的最初印象。那是原生世界,不是局限,而是特质,因生的本能欲求而形成特有的绘画品质。所以阳光的作品水墨纵横,汪洋恣肆,让人颇有“笔落惊风雨”的感慨。

笔墨的创新之路

阳光最新创作展出的作品,脱离了大家所熟悉的漓江山水图式,而是用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去探索新的漓江图式,创造新的语言表达,展现新的时代面貌。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认为,阳光幼承家学,他早年的作品,既有其父阳太阳笔墨造型之法、广取博收之思,也有他自己的构图严谨、苍劲滋润的个人风貌。在这次展览中,他的画风大变,作品展现出漓江水气迷蒙、充塞天地、包裹一切,只有漓江才有的特殊的体验感和现场感。阳光身上背负了很多传统的束缚,是属于父辈荣耀的束缚。这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就在于他不计成败,摆脱束缚、摆脱传统、摆脱父辈影子,把他独特的生命体验,转化为笔下的视觉形象,阳光的自主意识、个性意识、身份意识带来强烈的创新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用“天趣飞翔的图像”来概括阳光笔墨下的桂林山水风物。在桂林山水风物主题的创作中,阳光以其天趣飞翔的图像、充盈着时代气息的笔墨而独具一格。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桂林人,桂林风貌的滋养,使得阳光笔下的桂林山水洋溢着南方风物特有的生命意识和华滋的韵致。阳光通过反复的实验,逐渐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笔墨体系:泼墨法与没骨法相互交融,用线与用墨的交相互参,笔随机到,顺其自然,形成大气磅礴、内精紧外宽博的艺术风格,其间又散发出抽象的意韵,这是其创作与众不同之处。阳光的水墨画创作源自桂林风物的千姿百态,而其艺术却逐渐挣脱物象的束缚,从物理空间走向艺术的精神空间。

展览现场

看过展览后,阳光的新作给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留下了三个感受:强烈的主体意识、鲜明的人文内涵、不懈的创新精神。他以漓江作为自己的艺术题材,源自于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是他对这片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文化自信;他对古树新枝的表现,是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很贴切的象征,充分反映出时代气象;他在艺术生涯里四次求变,艺术探索脚步永不停歇,终于找到自己的水墨语言。为此,徐粤春评价说,阳光通过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探索出一条当代中国画表现方式。

正是基于对时代的思考、漓江的探源、艺术的创新,在阳光的《古树》《漓江山水》《桂林洞奇石美》《花非花》《家乡风情》等系列作品中,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漓江,一个独属于阳光的漓江,一个笔墨语言建构的新时代漓江。

艺术家简介

阳光, 男,广西桂林人,著名画家、“人民艺术家”、“漓江画派”领军人物、艺术教育家阳太阳之子。现为桂林画院名誉院长、桂林市政协书画院名誉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美术展览,并在洛杉矶、温哥华、东京、上海、广州、合肥、南宁等城市举办过个人画展。1995年与父亲阳太阳先生在中国台湾举办“阳太阳·阳光画展”,分别在台北、高雄、台南、台中等城市巡展100天。1997年“阳太阳·阳光画展”在日本东京、美国洛杉矶、加拿大温哥华等地巡展。2022年6月11日至7月31日,由中共桂林市委宣传部、《中国艺术报》社、广西美术家协会、桂林文旅局共同主办的“时代气象 漓江探源——阳光水墨画展”在桂林画院美术馆举办。
出版有《中国当代名家画集——阳光》《阳光写意山水画研究》《阳光桂林山水画集》《阳光艺术》《阳光画集》等专著,逾千幅作品在《中国艺术报》《美术》《中国书画》《国画家》《美术观察》《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发表或报道。

获奖情况:

《大地有声》系列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最高文艺奖——铜鼓奖。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获原文化部“中国的四季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
《桂林山水歌》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 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广西展区一等奖。
《秋爽图》获“日本东京国际书画展”大奖。
《秋气萌动》获“第二届西部大地情——全国山水、风景画作品展”优秀奖。
《秋韵》获“第四届全国当代中国山水画展”荣誉奖。
《秋雨》获“第三届中国画学术年展”优秀作品奖。
《清气和煦图》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广西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七彩壮乡》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山高水长》获“广西文联成立60周年美术作品大展”优秀奖。
《秋色》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三等奖。
《魂系风雨桥》获“新世纪山水画二百家”荣誉奖。
《山乡红遍》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广西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

部分作品欣赏

阳光 春的气息 98cm×98cm 2021年

阳光 古树争春 400cm×400cm 2021年

阳光 老树新枝 98cm×98cm 2021年

阳光 漓江晴岚 500cm×200cm 2021年

阳光 漓江之源 98cm×98cm 2021年

阳光 漓江秋色 200cm×200cm 2021年

阳光 洞奇石美之五 68cm×98cm 2021年

阳光 漓江鱼 98cm×60cm 2021年

阳光 屹立 300cm×200cm 2021年

阳光 花非花之四 98cm×98cm 2021年

阳光 惊蛰 360cm×98cm 2022年

阳光 春意盎然 360cm×98cm 2022年

阳光 春花秋实 200cm×200cm 2021年

阳光 冬日阳光 300cm×200cm 2021年

阳光 丰年之二 98cm×98cm 2021年

图片由主办单位提供

编辑 | 冯知军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马子雷

三审 | 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3年出版46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3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