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阿娴

审校 | Ziv‍‍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害怕衰老吗?你知道自己多大吗?

很多人可能会说:“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出生的年份,就是我的年龄了啊。” 但事实上,科学家对于一个人的年龄有其他的计算规则

或许,你其实比自己算得的年龄要年轻很多,这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Gifer‍‍

从我们出生时算起的年数叫做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是计算年龄的一种方式,但它并不能真实地反应我们的衰老水平。比如,由于每个人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工作压力、慢性疾病等因素的不同,会导致具有相同实足年龄者的衰老速率可能并不相同。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具有相同实足年龄者之间认知功能和健康状况的差异性会越来越大。

比如,当代年轻人就经常用 “自从上班后就开始保温杯里泡枸杞”和“二十几岁的年纪,拥有六十多岁的身体”之类的话来自嘲身体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状态。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标志物来衡量个体的衰老进程,即生物学年龄(biological ag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体重没有下降,全都中??|参考资料[1]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了多种可以测量生物学年龄的指标,比如最为广泛应用的衰弱表型(frailty phenotype,FP)和衰弱指数(frailty index,FI)。FP最早是由Linda Fried等研究人员在2001年提出的,相关的五项表型有手握力低、步行速度缓慢、无法从事体力活动、精力不足或常感疲劳、非自愿减重而出现的体重下降。

在这五条标准中,只要满足三条及以上,就可以定义为衰弱,符合1~2项可以定义为衰弱前期。在他的研究中,符合衰弱表现模型中衰弱的老人的死亡率确实高于衰弱前期或健康的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pickpic‍‍‍‍‍‍‍

但是FP仅由简单的测试组成,结果并非十分精确。 比如,肌肉力量和步行速度的测试并不一定可以具体实施,残疾或者认知受损等特殊人群还会影响FP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FP鉴定方法更适用于无伤残的老年人的衰老风险的评估,无法通用于庞大的人口。

于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物老年学家史蒂夫·霍瓦斯(Steve Horvath)根据数万个人类组织中的基因样本,找到了衰老过程中DNA甲基化的规律,开发出一种用于测量生理年龄的工具——表观遗传时钟(epigenetic clock), 精确度高达98%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个DNA分子的中心,两个胞嘧啶被甲基化。|wiki

什么是表观遗传学?其实,它与我们所熟知的“遗传学”是相对的。

遗传学是指由于基因序列改变,所导致基因表达水平发生变化,比如基因突变;而表观遗传学则是指非基因序列改变所导致基因表达水平发生变化,DNA甲基化就属于非基因序列改变这个范围内,它就像开关一样可以决定基因是否在细胞中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相同年龄阶段的DNA甲基化程度各不相同,同样是四十岁,有的就看上去活力满满、皮肤细腻,有的人则两鬓斑白、布满皱纹。 哪怕对于同卵双胞胎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卵双胞胎之间的DNA甲基化修饰差异也会越来越大。

什么影响着你的生物年龄?其实,决定生物衰老的变量其实和普遍影响着你的健康的变量差不多。霍瓦斯说,吸烟、肥胖、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炎症都是导致生物年龄增加的因 素;生活在绿地较少的社区的人们的生物年龄比绿地较多的社区的人平均年老2.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pixabay

表观遗传钟概念的提出,也给许多拥有爱宠的人士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来了解宠物年龄的机会以前 ,人们总是将狗的寿命与人的寿命比较,按照经验得出一个1:7的线性公式,即2岁的狗相当于14岁的人,7岁的狗相当于49岁的人。显然这很不科学。

研究人员对跨越 16 岁年龄范围的104只拉布拉多猎犬的甲基化组进行了表征,并对人类的DNA甲基化水平进行比较,创建了一个可以更准确地比较人与狗的年龄的公式。

研究证明,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计算公式。这个公式是:人类的年龄=16×ln(狗所经历的实际年度)+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横坐标代表狗的年龄,所对应的纵坐标代表的是相应的人类年龄,研究中采用的是美国著名影星汤姆·汉克斯在不同年纪时的年龄。|参考资料[3]

从图中的 曲线可以看出,狗在幼年时成熟得非常快,但它们的衰老随后会逐渐放缓,这意味着犬类的大部分生活经历都是漫长的中年时期

如果你记不住前面那个公式,也可以用一个简便的方法:记住狗满1周岁相当于人类的31岁。之后,狗的实际年龄每增加一倍,相当于人类的年纪增加11岁

比如,8年代表了2的三次方(从1到2,从2到4,然后从4到8),即3x11+31。也就是说,一只8岁的狗相当于一个64岁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简单的计算,你学会了吗?! ‍

参考资料:

[1]Fried LP, Tangen CM, Walston J, et al: Frailty in older adults: evidence for a phenotype.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01; 56: M146-56.

[2]Schneider CV, Schneider KM, Teumer A, Rudolph KL, Hartmann D, Rader DJ, Strnad P. Association of Telomere Length With Risk of Disease and Mortality. JAMA Intern Med. 2022 Mar 1;182(3):291-300.

[3]Tina Wang et al. Quantitative Translation of Dog-to-Human Aging by Conserved Remodeling of the DNA Methylom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转载请联系:bd@wanwuweb.com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关注我们,点亮在看,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