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谱中讲:“鹰有捉拿之精”,又有“把把不离鹰捉”之说,那我们在心意拳的练习中如何精通鹰捉之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意拳家田如文师父演练鹰捉四平

一、要学会使用丹田劲。丹田是心意拳的核心力量与指挥控制中心,心意拳所有动作和劲力都是由丹田指挥和发出,而且丹田与身、手、足、头等要协调一致,一动俱动。在前文《心意拳足法谈》中我讲到过,大家可以参看。所以要想精通鹰捉之劲也不例外,先得练好丹田,然后用上丹田。丹田形成之后,要在平时将丹田气养的足足的,形成习惯,随时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当练习鹰捉之劲的时候,在落下的瞬间,利用丹田的前滚之劲,将丹田聚集的气力贯通到手指梢节,这样既能借助丹田形成六合之力,又能将气力快速灌注到梢节。即《易筋经贯气诀》中讲的:“落点坚硬,勇猛莫敌,赖全身之气,尽榨一处也。”,又曰:“气发如炮之燃火,弩之离弦,陡然而至。”,这样练出来的鹰捉自然劲力倍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家心意拳田如文师父演示鹰捉

二、两手互相辅助,力量更大。在练习心意拳中双手法是最常见的,双手同起同落或者互相辅助。《十法摘要》中讲:“如双手,则两手交互,并起并落,起如举鼎,落如分砖也。”,练习鹰捉时也要两手配合,落手时后手掌根推在前手腕根处,两臂相贴夹紧助力。这样出手既能保护自己的头、心和两肋等重要部位,又能增大发劲时的鹰捉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欲打落劲,先打起劲,这样捉拿的更轻松。起落是心意拳的核心身法与劲力,心意拳谱中的“起如抽搓,落如钩阻”,讲的就是起劲和落劲。鹰捉练的是手起身落和手落身起,如果在应用的时候直接打落劲,遇到身大力猛者未必奏效。而如果先以起劲往上抽起对方,在对方失重瞬间迅速打出鹰捉之落劲,这样打人既轻松又高效。反过来道理也一样,如果直接打落劲未奏效,那迅速再补一个起劲,瞬间可以击垮对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学会变手和变劲,是精通鹰捉的必备功夫。鹰捉不单单是手指的捉拿之力,也可以变化到其它部位,比如与对方接手时对方间架稳固且力大,就可以快速变换到小臂的斩落之劲,或对方身材魁梧无法用手捉动则可以变劲成手与小臂的齐落之劲,甚至我刚起手而对方手已进我身,也可以迅速变换出肘打的落劲等等,虽然是变劲但都要打出鹰捉之落劲,这也是心意拳常说的“落如钩阻”,当熟练掌握劲力的转换变化,加上手法的翻转与起落组合变化,反复练习即可掌握鹰捉的灵活打法。只有精通变手和变劲,才能做到真正的“把把不离鹰捉”。

五、可以借助雷声以壮气力。心意拳谱中讲:“步步行动剪子股,把把鹰捉发雷声”,雷声是心意拳练习中比较常见的,在技击中也会用到。雷声可以配合丹田气力的爆发而从同时发出,既可以使气力快速贯通到梢节,又有助力的作用,还可以震慑对手,使其心神涣散,泄气泄力。心意拳谱中讲“摩经摩胫,咦哈响连声”,“咦”与“哈”就是常用的雷声之法,比如鹰捉的落劲就是配合“哈”声助力,可以使发劲的力量大增。

掌握了以上这几点,不需要刻意去练习手指力量,就可以将鹰捉发挥出最大效力。(武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丁宁,1980年生,山东莱阳人,现居北京。自幼好武,遍访名师,先从名师学习(李存义传尚云祥系)形意拳、(郝为真传阎志高系)太极拳等内家拳法,后经友人介绍拜于山西祁县戴家心意拳田如文先生门下,得师耳提面命,传授心意真功。近年来经恩师授意广传心意拳。在传习的过程中,本着求真的态度去探究拳术的原理和核心。秉承着符合常理,符合拳理的原则,以自身实证与师传印证,与拳谱拳论印证的方式去研习和传承。并对心意拳、械等体系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传授中善于用传统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还原内家拳真义。擅长讲解丹田功,心意拳谱,易筋经贯气诀(又名《苌氏武技论》等),内功四经,太极拳论等核心与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