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最让我感到迷惑的经济概念就是汇率。 我先让大家看点东西啊. 你看啊, 一年前这一张20美元没办法换2张10欧元的钞票,但是今年美元升值,这张20美元能换2张10欧元还有零头,我们都知道美元和欧元之间的汇率是浮动,但是为什么它们是浮动的? 因为毕竟有的国家的汇率是固定的呀,比如这是一个25分的古巴CUC,在2021年被取消之前,古巴的CUC和美元一直是1:1的关系,这个25古巴CUC就等于这25美分。我们知道现在一美元可以兑换7块多人民币,这也就意味着这个25分的古巴CUC 比这张1元人民币还要值钱,为什么古巴币对美元可以是固定的汇率,而欧元兑美元是浮动的汇率, 而人民币似乎又处在两者之间呢?而我们老听说的汇率挂钩又是怎么实现的? 到底哪种汇率制度更好呢?各个国家可以选择自己的汇率制度吗?而他们选择某种特定的汇率制度的原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决定具体汇率多少?背后的力量又是什么?想要回答这些问题, 你当然可以参考各种金融教科书以及那些复杂的公式,但是想要真正从本质上弄懂这些问题,你更需要了解的是汇率千百年来演变的历史,这个历史掺杂了政治,宗教,贸易,科技,战争以及货币体系的演化,它们远比教科书的理论精彩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将和大家分享这些历史,世界是如何从银本位走向金本位的,以及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写一篇像今天这样的文章需要大量的调查, 涉及到不同的时期,国家,史料和物证,想要把这些素材变成一个完整的文章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那我们现在就回到一千多年前的欧洲,来看看汇率和货币制度是如何演变的。跟当前混乱的汇率制度不同,在一战之前, 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时期实行的都是某种固定汇率制度。原因很简单,因为古代的钱是“货币”,它既是一种货物,也是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枚古罗马的银币,它叫Antoninianus ,两分钱的意思,古罗马一分钱叫做 Denarius,它重3.24g,你可以把它融化成银块当成货物卖掉,卖出的价格也应该是它的面值——两分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枚是来自中东帕提亚帝国的tetradrachma银币,tetradrachma 就是4 drachma, 相当于他们国家的4分钱, 它重12.52g,当这两个帝国的商人进行贸易的时候,他们的汇率非常好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了它们的重量,假设纯度一致, 我们能计算出 1 Tetradrachma 可以兑换 3.86 个Antoninianus; 进而我们能计算出来 1 帕提亚 Drachma 兑换 1.93 罗马 Denarus; 1:1.93就是他们的汇率;所以,如果这两种货币的形制和纯度不发生改变的话,他们之间的汇率就是固定的, 非常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人类开始使用货币到1500年前后中世纪结束, 欧洲大多数地区的法定货币是银币,我们管这叫做银本位。 对,我知道古罗马的时候也使用金币,但是古罗马的金币使用很有限,为了简单,我们现在只讨论银币间的兑换,稍后再引入金币。我们从刚才的例子能看到, 汇率的决定本质上取决于货币的内在金属价值,但是这不代表汇率就不会发生改变,我们再看这枚罗马银币,如果我用小刀切下来一点银子别人也发现不了,它还是两分钱,但是大家都这么干了,这个两分钱迟早会贬值,货币的最大缺点在于它很容易磨损,被故意剪边或者掺假,导致它内在金属价值小于面值,这种情况叫做debasement货币的贬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看上图,这是一枚汉代的五铢钱,五铢是一个货币和重量单位,这是一枚南朝的五铢。同样是五铢钱,后来的南朝的就要小很多,而且被各种剪边,古代的帝王打仗的时候经常会故意地铸造这种贬值的货币,而老百姓和铸币厂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去恶意剪边掺假, 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一种形式,几乎所有的流通货币都会经历一个逐渐贬值的过程,越铸越小,金属含量越来越低,那这自然会导致汇率发生改变,亚当斯密在他著名的国富论里对贬低有过一段描述,他说那些大的国家,当它的货币贬值之后,他们往往可以通过大规模的重新铸造来恢复自己货币的价值,但是那些小的国家或地区就不一样了,他们即使重新铸造也很难恢复名声,他们往往会面临一个越来越吃亏的汇率,给国际贸易造成各种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是1633年在荷兰附近的一个港口城市 Antwerp出版的一本货币参考书,它记录了1600多种货币的大小,样式,单位,重量,成色和价值等信息,换个汇,简直是太麻烦了。 同一时期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它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之一。 我们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因为货币贬值而造成的汇率的改变,本质上依然取决于货币的内在价值,而市场的力量,也就是供需关系也会对汇率造成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是圣经里著名的耶稣清理神庙,这幅画有好多版本,被Jesus驱赶的这些人是专门做换汇生意的人叫做money changer,因为犹太人去神庙朝拜的时候必须使用一种特定的银币half shekel去购买祭祀品,而这种银币被Money Changers垄断,推高了汇率,这让耶稣很愤怒,就破天荒的使用暴力把他们赶走,当然这段记载是一种极端的市场环境,大多数情况下市场因素造成的汇率波动要温和的多。比如中世纪很多贸易具有季节性,这就导致在短时间内某种货币的需求会增加,造成汇率的波动。同时,由于运费和供给量的区别,相同的的货币在不同地区的汇率也不同,比如你在伦敦兑换英镑就比在佛罗伦撒兑换英镑要便宜。 意大利著名的Medici家族就是通过赚取这种汇率差而发家致富的,我们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货币时代,虽然市场供需关系会影响汇率,但是很有限,因为大多数的国家都遵循“自由铸币”的原则。那就是只要你有银块,你就可以让铸币厂帮你打造成货币,假如汇率对我太不合适,我大不了把我直接把白银运到国外铸成当地的货币就行了,只不过这要花点时间和费用嘛。所以,在银本位时代决定汇率的主要是货币的内在金属价值,这也就造成了汇率相对固定的特点。然而,这种固定汇率往往只发生在同一种金属货币之间,但是,如果出现了不同金属的货币,情况就会变得复杂,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谈到金币的使用,以及欧洲从银本位过渡到金银复本位以及到金本位的历史。

从公元1000年到公元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是欧洲的”商业革命时期”。那在这段时间与中东和北非的贸易让金币逐渐流入西欧,欧洲逐渐开始使用黄金来进行国际贸易结算。 1252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商人们打造了一枚专门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的金币,叫做Florin佛罗林。这种专门用在国际贸易中的币叫做Trade Coins, 贸易币。 Trade Coin 不仅仅只有金币,银币也可以作为Trade Coi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上图这枚西班牙银币,它上面有个元字,说明它作为贸易币曾经到达过元代的中国,这些贸易币由于价值和标准极高,他们被各国商人广泛使用,它们其实就是国际货币的最初形态。 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Florin等黄金贸易币并不是法定货币,它上面并没有货币单位。而且因为它们价值高, 并不在日常生活中流通,他们本质上就像是苹果,香蕉,钻石一样的货物,他们的价格完全取决于市场上对黄金的供需关系,是浮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这本书是它记录了欧洲中世纪几百年时间里各个地区的黄金的银币的价格,那我们能够看到在佛罗伦萨这个城市(邦)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它的这个黄金的银币价是一直在上涨的,这也印证了我们刚才说的银币在长时间内处于这种贬值的趋势,但是如果我们去focus在具体的一段时间内的话,我们能够发现黄金和白银的相对价格是一直浮动的这个特点,其实,一直涵盖整个中世纪的欧洲,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使用这种高标准的金币,他们就逐渐成为了一种货币重量标准。比如荷兰盾的符号F就来自Florin,从17世纪开始逐渐有国家把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法定货币使用,这叫做金银复本位,bimetalism。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打破”了黄金和银币之间的价格浮动,因为这种制度想要成功施行,政府需要规定一个黄金和白银的固定兑换价。我们这里举一个假设的例子,这样好理解,比如我是一个皇上, 规定货币的基本单位是 Dollar,我规定 1 Dollar 就等于1 克黄金,同时我也规定 1 克黄金等于15克白银,这时候,我拿1克黄金就可以铸造出一个1 dollar 的金币,用15克白银也可以铸造出一个1 dollar 的银币,这两个硬币的面值都是 1Dollar, 购买力没有任何区别,只有将两种金属的兑换价固定了,不同金属的货币之间才能按照法定货币单位自由转换。 虽然金银复本位有两种金属货币,但是理论上汇率也应该是固定的,因为金银币之间的兑换是固定的,这理论上和同一种金属的银本位没有区别,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金银天然不是同一种金属,他们之间存在一个市场价格。假如突然发现了好多金矿,那么黄金价格相对白银就会降低,如果突然发现了很多银矿, 那么白银相对黄金价格就会下降,这时候你就会发现, 黄金和白银存在两个兑换价,一个是政府规定的价格,一个是市场价格,而且,不同国家的官方兑换价也可能不同,这些价格差别就给金银复本位带来了致命伤,导致有一种金属货币最终会从流通中消失。那我们还拿刚才的例子解释,我们规定了黄金和白银是1: 15的官方兑换价, 假如外国市场上黄金兑白银是 1: 16, 这就说明在本国金币的价格被低估了,这就给人创造了套利空间,人们可以用1 dollar 的金币,也就是1克黄金去外国兑换成16克的白银,然后把15克白银铸造成1 dollar的银币,自己手上还留下了1克的白银作为利润;如果这个价格差一直存在,那么就会导致这个国家的全部金币都流到外国从本国消失,我知道这个可能让你觉得有点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咱们举个当前的例子,上图是一枚面值1Dollar的加拿大硬币,而这是一枚面值30 Dollar的加拿大硬币,这是99.9%的银含量,重2.2 OZ,我知道按照白银的市场价,这枚银币中的白银就值差不多60加币,远超它的面值。所以它是被低估的,我们管它叫良币。而这个1Dollar的硬币大概是用什么不值钱的铜合金做的,我可以肯定它的金属价格不值1刀,我们管它叫劣币,正常人都不会把这个银币当30刀去花掉,我们要么把它收着,要么把它当白银卖掉,换成60个1刀的硬币。所以,这个大银币就会从市场上消失,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所以,你需要记住的规律是,在任何两种金属作为官方货币的情况下,被低估的那种金属货币会从流通中消失,因为政府不可能随时重新铸币,重新调整两种金属的官方兑换价,价格差迟早会出现,金银复本位迟早会破产,这个国家要么回到银本位,要么就以黄金作为货币标准走金本位,还得回到之前的固定汇率。那按常理讲,欧洲后来应该走回银本位才对,你想呀,黄金那么少,怎么够用?而且价值高,平时生活中不可能揣着金币去交易,没听说过去超市买盒鸡蛋有付金币的,那金币得做多小才行呀,可是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西方世界进入到了金本位,那这个事儿主要还得怪牛顿和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7世纪后半段开始,英国就一直被金银复本位的缺点所困扰,白银持续被低估,大量流出英国,毫不夸张的说,当时英国老百姓手上几乎没有银币可用,这让日常生活中的小额交易变得困难。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一种小额的辅币subsidiary money,专门用来辅助人们小额交易,这些辅币往往是银行和私人铸造的,质量很差,银含量极低, 甚至都不是银币,它就跟我们现代的硬币类似,本质上就是一个Token,一个记号,叫”代币”。他的金属价值根本不够它的面值,再后纸币也开始作为辅币,但用的最多的还是金属辅币,这多少缓解了人们日常交易的货币需求,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是一枚当代多伦多的公交币,它就是一种记号币。你看它十分规则,上面有复杂的纹路,即使就这么个不值钱的东西,放到工业革命以前的17世纪,它就是工程奇迹,你要知道,在西方的很长时间里,硬币是靠人工使用模具在金属板上砸出来的,这就是为啥这些硬币往往歪歪扭扭不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咱们中国古钱长的很规整很漂亮是吧,因为我们通过把金属熔液浇注到模具上制作的,但是无论是压制还是浇注, (人工)你都不可能造出来这么复杂的记号币,你必须使用复杂的机器才可以做成,这就意味着,那些个辅币在当时非常容易被伪造。1696年英国政府聘用50多岁的大科学家牛顿来主管铸币厂,牛顿除了负责铸造高规格的货币,他还负责抓捕那些伪造犯,曾经绞死了当时最厉害的伪造团伙的老大,1717年牛顿负责调整黄金和白银的官方兑换价进行重新铸币,希望能够解决银币外流的问题,然而在各种复杂的政治影响下,以及当时巴西不断增加的黄金供给导致牛顿设定的黄金和白银的官方兑换价设定依然高于市场,白银继续被低估,流出英国,这最终就让英国只拥有金币这一种法定货币,从事实上走向了金本位。

1774年英国规定超过25英镑的交易不允许使用银币,1821年,银币的小额交易也被取消,银币彻底丧失了法定货币的地位,后来随着英国崛起成为欧洲各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很多国家逐渐的走向了金本位,那金本位下的小额交易的难题如何解决呢? 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的使用,让复杂的铸币和印刷技术成为可能,硬币变成了现在的这种高规格形制,变得难以伪造,那辅币就能有效代替银币用以小额交易,这让金本位从实际操作层面成为可能。到1873年,西方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进入了金本位,开启了国际社会的古典金本位时期The Classical Gold Standard。理论上讲,金本位和银本位在汇率制度上应该没有质的区别,都应该是固定的,而从银本位转移到金本位,从表面上看似乎仅仅是一种货币锚定物的更改,甚至只是一种历史的巧合,但是如果你揭开这些历史的表象,深挖在这两种金属变换的背后的政治和社会变革的时候,你会发现,从银本位到金本位的转变,已经在预示着未来金本位的失败命运,而固定的汇率制度越来越成为人类可遇而不可求的奢望。

首先,金银复本位不只是一种过渡阶段,世界贸易版图的扩大和科技的进步,让财富的增长远远超过货币的增长,金属货币的稀缺性会给社会造成通货紧缩的压力,货币的增长只能依靠贵金属矿藏的偶然发现,让黄金加入白银成为货币,实际上是人类增加货币总量的一种尝试。而后来的辅币,记号币,纸币的应用,部分准备金制银行业的发展,更标志着人类开始试图自己决定货币的创造。而这种对货币创造的操纵能力越来越强,且越来越集中在政府和银行手中,我们逐渐从”货币天然是金银“ 走向”货币天然是信用”。

其次,帝王时代的终结,民选政府的出现,逐渐允许底层社会也能影响到政府的决策。 比如1717年,牛顿所谓”错误“的继续低估白银部分原因是,如果提高银币的估值,同等面值下银币的含银量会减少,这时候债主,地主和房东实质收到的白银重量会减少,继续低估白银是在保护权贵阶级的利益,然而,100多年后,1873美国决定禁止银币流通,遭到了负债的农民阶级的强烈反对,因为当时有大量的银矿被发现,负债者可以用贬值的白银铸成银币来还债,民主党和负债者发起了Free Silver运动,最终短期内让美国重回金银复本位,来保护负债者的利益,日益复杂的政治版图让政府越来越依靠调整”货币政策” 来满足不同政治势力的诉求。

最后,金银复本位的失败,也展示了国际资本流动的破坏力,以及各国政府间协同合作的脆弱性,只要各国间的白银黄金兑换价不同,资本就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移动,扰乱各国的货币制度,而一度尝统一国际金银兑换标准的拉丁货币联盟,最终在各国内部政治角逐 以及国际竞争下瓦解,没能挽救金银复本位,逐渐的,流动的国际资本,政府对货币政策的控制,以及固定的汇率之间形成了一个著名不可能三角,这个三角导致每个国家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选择和放弃,直接决定了货币金本位以后的历史。我们下篇文章就从这个神秘的三角讲起,聊一聊为什么很多人向往和赞誉的金本位并不那么完美,为什么它从未像教科书描述的那样存在过,布林顿森林体系为什么会崩塌,为什么我们当代混乱的汇率制度意味着美元可能是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