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开始投资, 想要实现财富自由, 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所以,你看了非常多的视频, 读了很多投资书籍,你惊奇的发现很多投资书一上来教你的不是投资,而是教你如何省钱,并且你发现这些投资大师都共同"憎恨"同一个东西——那就是咖啡。 不,确切的说,是在外面购买的咖啡。这些投资大师对在外面购买咖啡的行为的反对强度已经上升到一种象征符号,似乎每天少在外面买一杯咖啡你就可以变成百万富翁,实际上真是这样吗?答案既是否定的也是肯定的,否定的原因是每天少买一杯咖啡,从数字上大概率不会让你成为百万富翁,我们稍后会做一个计算,而肯定的原因是,不在外面买咖啡这件事直接的反映了你是否掌握了一名投资者的心态,是否能做到实现财富自由的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掌控自己的消费,同消费主义脱钩,欢迎大家来到闲游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上篇文章分享的是“为什么躺平是财富自由之路的第一步”,如果您是闲游的新观众, 强烈建议在看完本篇之后去回看那上一篇,那本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为什么控制消费 是实现财富自由最重要的一步,为什么我们很难摆脱消费主义。不过在文章正式开始之前 我们要先提及一个可能已经被你看出来的明显不”知行合一”的事情,就是我用的咖啡机是Nespresso, 它的胶囊一个在8元左右,这并不比外面的便宜多少。但是我想告诉你,我的胶囊的成本,一个只有2毛6。那我在这里先卖个关子,到了文章的最后我会分享我是怎么做到的。想要理解控制消费在实现财务自由中的重要性,你需要先理解一个财富公式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 收入-消费=存款,一个简单的公式,三个变量,谁都懂。但是这个公式里的三个变量却能体现出不同人的财富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种人认为“高收入”等于”富有“,这是一种很直观很显性的评判标准,但是这种”富有”呢,它的问题是,收入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状态。 这种“高收入”非常难达到并且保持,当人们把“高收入”认为是“富有”的时候,往往是在暗示公式的后两个变量 “消费”或者“存款”。

第二种人认为“高消费”是“富有”的标志。 我们现在社会中,大多数人属于这第二类。 当我们说一个人“炫富”的时候,大多数时间实际上是在说炫耀“高消费”,比如他穿什么牌子的衣服住多大的房子,开多好的车,用什么奢侈品,去哪里旅游,去什么餐厅吃饭,人们把所谓的"生活方式"和“成功幸福”联系起来,而大多数人理解的"生活方式"本质上是"消费方式",这就是消费主义给我们塑造的价值观,我们所谓的“财富”需要得到外在的认可才叫做财富,我们的虚荣心就像孔雀的羽毛一样,需要通过外在展示而得到满足。“消费”的问题和收入类似,他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个状态,这不仅仅在数学上是这样,在心理上也是这样。消费给我们带来所谓幸福感不能长时间保持,我们需要反复消费才能实现。你吃上一顿高级餐厅不叫所谓的“富有”,你得成为常客才行。你偶尔喝一杯“高级咖啡”不行,你得天天的喝;你只国外旅游一次不叫富有,你得每年都去,甚至一年去几次才能证明自己的富裕。消费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它可以通过“负债”来实现,而负债给你带来的利息本质上也是消费的额外成本。所以,通过消费去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富有”,是最肤浅和最不准确的,而通过消费体现自己的“富有”,也是很多人给自己制造的陷阱和错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种人会认为“存款”是富有,而真正想要实现财富自由的人属于这一类。因为“存款”更多的是一个状态,而不是过程。“存款”代表“可能性”和“选择”,拥有了可能性和选择权你就拥有了自由。比如: 存款让你有投资去获得更多收益的可能性,这是我们所有想要实现财富自由的朋友们的目的,你也有去实现自己梦想的可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的可能,有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可能;你可以选择消费或者不消费。你可以选择辞掉你的老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选择继续做自己的工作,你甚至都可以选择不计报酬的去义务工作,甚至,你都有犯错之后重来的机会。 “存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是不外露的,你很少会知道别人有多少存款,真正的财富,往往是你看不到的,也是你不愿意和别人炫耀的,换句话说,你看到的有钱人往往可能只是消费或者收入高。真正富有的人,不在乎甚至不希望让别人看到他的富有,我经常会把一个人真正的财富状态比作一个漂浮在海上的冰山,露出来的应该只是冰山一角,你的绝大多数财富应该是隐藏的,对于对财富的认知,我强烈推荐你看之前写的文章The Psychology of Money《金钱心理学》,你一定会大有收获。所以,你的财富观是在“收入”还是“消费”还是“存款”呢?如果你想要实现财富自由,你需要去重置消费主义给我们定义的价值观,我们需要把“存款”认为是自己的财富,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把刚才的财富公式修改一下。从“收入-消费=存款”变成 “收入-存款=消费”。 这样改有两个意义:

1、 这是资金流动顺序的改变。从我们默认的收入之后第一件事情是消费,变成第一件事情是存款,消费是我们最后一项,这点改动十分有实际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这个改动后其实更加符合我们对财富的正确理解。我给一个比喻的你就能明白我什么意思,我们的资金流动其实更像是一个水库,湖泊,或者大海,有河流流入水库,水库储水,然后水库放水,这个流入就是收入,这个放水就是消费,这个储水量就是你的存款,我们老说某个水库或者湖泊大,说的是他存的水多,太平洋大不是因为每年被蒸发的水分多,所以,如果把我们的个人财富想象成是一个水库或者湖泊,那么你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把财富认为是“存款”,而不是“收入”或者“消费”,而这水的流动也符合我们的公式的顺序,收入-存款=消费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公式再次完整化一下,变成:收入-投资-存款=消费,这就是我们想要实现财富自由需要遵循的公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想要变得富有的解决方案就出现了,那就是老祖宗说的“开源节流”。那就是”增加收入“,”减少消费“ 来实现“投资和存款”的增加,增加收入当然非常重要,但是往往很难,并且需要时间和机遇,而”控制消费“是最容易的,并且可以立即实现,这就是为什么控制消费, 和消费主义脱钩是我们实现财务自由最重要,也是必须要做到的一步。 如果这一点做不到,其它的所有事情从长期看都是徒劳的,都是逆水行舟。那我们回到视频刚开始讲的咖啡,不在外面买咖啡就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 “节流” 的一个具体方式,如果你甚至都没有意识去做这个方面的节流,那么就说明你脑海中还不存在我们的财富自由公式,不在外面买咖啡是同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我相信我刚才说的这些公式 以及这些理念大家多少都听说过。 我也相信很多观众也尝试过去减少消费,去做断舍离,去尝试极简主义。而市面上关于如何抵御消费主义,如何省钱的书籍和视频非常的多了,我没有必要在这里重复,但是我想在这里探讨以下三点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无法摆脱消费主义困扰的原因。

摆脱不了消费主义的第一个原因,是你的幸福感定义和来源可能有问题,幸福到底是什么?是你的欲望的即刻满足?还是长久的自由?如果你的幸福感来源于前者,那么你就无法摆脱消费主义,消费会是一个无底洞,因为满足即刻的欲望只能通过消费来实现,我们刚才说了,消费是一个过程,不是状态,你需要不断的重复消费才能获得满足感,这种过程是一个不断消耗的过程,很难维持,如果你的幸福感来在于内心的自由,选择的自由,时间和身体的自由以及财务的自由,那么体现在我们的财富公式上,自由最终只能通过“投资和存款”来实现,而投资和存款的过程是一个增量的过程,你的幸福感既能来源于这个过程,也来源于它带来的自由的状态,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选择了消费主义,更像是和魔鬼签了一个契约,你的代价就是自由,说到代价。

那就引到很多人无法和消费主义脱钩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人们并不意识到一个不必要的消费带来的代价是巨大的。我们举几个例子,我们很多人都去贷款买车,或者租车,甚至很多人都认为租车是一个让你能"负担的起"开一辆好车的方法,我这里先不说车贷或者租给你带来的利息成本有多么巨大,我们既然在说投资,我这里就只说它给你带来的投资上的机会成本有多高。比如,你已经有一套房子,有房贷,然后租或者按揭了一辆车,有车贷。 这是很多人的状态,然后你开始学习投资,希望买第二套房子来做民宿短租或者长租出去获得现金流,以及长期的资产升值,这时候,你就需要贷款买第二套房子。很多人可能都是在要买第二套房子的时候才意识到,车贷这个东西有多厉害,假如你每个月需要还车贷500, 请问屏幕前的你,你觉得你能获得的贷款额度会减少多少呢?

OK, 请你先把自己猜测的数字记下,我们去做一个计算。 我们随便去一个银行的贷款额度计算页面来算一下。 假如你们家庭年收入10万,第二套房子首付5万,其它的利息什么的我们不管。每个月生活支出我们也忽略。我们只看这一项代还债务,我们假设你现在的第一套房贷是每个月2000,我们看能贷款是386156,还不错,算上首付基本上可以买第二套投资房了。假如我们每个月再加上500块的车贷,这个还是少的。我知道有些人的车贷可能1000以上,我们就用500计算,那就是2500,这时候得到的贷款额度是269523,两个数字的差值是12万,也就是说,你每个月多500块的车贷,你就少贷款12万的额度,这直接就是能投资第二套房和不能投资第二套房的差别,你说你就愿意每几年租一辆新车,你特别能赚钱,那我们看看,如果想要实现没有车贷下的贷款额度,你的收入要增加多少。 这样,你每个月车贷不是500吗,我们让你每个月多赚500.,那就是一年多赚6000,贷款额度是321282,依然没有无车贷的情况高。依然少6万。更何况我知道很多人家庭收入可能都不到10万,车贷也远比500要高。 所以,一个车贷给你带来的成本不仅仅是利息,更可能是你将来的投资机会,更何况,我们还没有计算你可能存在的其它的债务分期付款,以及生活成本等等,想要增加收入非常难,但是你减少负债和消费会更加容易,而带来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同样的,减少消费节省出来的钱如果投资到股票市场中,可能的回报也是巨大的。

我们就拿一杯星巴克咖啡做例子或者奶茶做例子,我都不知道星巴克咖啡多少钱一杯,我做这个视频还专门查了一下,大概买一杯星巴克或者奶茶,一般人可能要花4-5刀。甚至更高,咱们就算4块好了。我自己在家做一杯咖啡的成本是2毛6,这样差价就是3.74; 我们就算一天喝一杯咖啡,一年有300天喝咖啡 那么差价就是 3.74*300=1122,这也差不多就是一年买一个iPhone的节奏。 然后我们把这1122刀去买标准普尔的指数基金VOO, 看一看10年的时间会产生多少收益。这里我们使用Yahoo Finance的历史投资计算器来计算。 我们假设从2010年开始买,一直计算到2020年。 VOO Track的是标准普尔500指数, 我们就用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数据来计算。从2010年到2020年,你最早投入的1122美金会变成3351; 如果你每年都投资1122美金,10年下来总共本金是11220,然后本金加利润是22490,这就是每天在外面喝一杯咖啡的代价。对,少喝一杯咖啡并不能把你变成百万富翁。但是,如果你把类似的消费都节省下来,你的收益是相当可观的,你可能不用5年就能攒够第二套房子的首付了,下次你有消费冲动的时候,建议你用这个计算器去计算一下可能的收益,你可能就会改变主意,如果你能更进一步把这个省下的消费去买入等额的指数基金,那就真正的落实到了投资,当你意识到你的每笔消费可能给你带来的真正代价的时候,去抵御消费主义就会更容易些,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能“负担起”的东西,实际上我们都负担不起。那些不是“必须”的东西,对我们都是“奢侈品”。

第三个让我们难以抵御消费主义的原因是——我们很多人的自我价值和身份的认定来源于外部。 换句话说,你活在别人的眼里,你的个体价值的体现在于得到他人的认可。这时候,你就会有社交压力,你就会去攀比,虚荣心就会膨胀,你就需要通过消费来展现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当一个人通过你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穿什么名牌,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来评判你的时候,这只是他在用他自己的价值观在衡量你。但是我知道一个客观的事实,不管无论你是如何生来富贵,收入有多高,只要你动不动就讲究阶层和生活方式,追求所谓的仪式感,大概率你的幸福难于维持,你的幸福阈值和成本要比我的高。所以,和消费主义的脱钩的意义超越了金钱的数字,更多的是自我价值的内在发现,你需要从一个消费者的自我认知变成一位投资者和创造者的自我认知,重要的是你是谁,你要变成谁,如果你的目标是变成一个投资者,和消费脱钩就变得很容易,如果你想要变成一个依靠消费来塑造自己的成功形象的人,你现在的节约全都变成了未来的挥霍。你的身份认同决定你的行为。所以,脱离消费主义,本质上是要对自己幸福感重新定义,对消费的真正代价的认识,以及对我自价值的重新发掘。

这时候很多人会问了,投资,到底要买什么投资品呢?你们光在这里废话一大堆讲怎么抠门省钱,但是为啥就不能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买啥投资品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做不到控制消费,从思想上转变,这些投资品你也拿不住,投资是另外一个复杂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都是建立在你拥有正确的消费观之上的,这就是为什么没想明白消费就不要想投资的事情,我的财富自由系列的文章会逐步介绍,实现财富自由普通人应该如何投资,买什么样的投资品,请一定要记着关注我的文章,去关注、点赞、转发、分享,文章的最后我要揭晓我的咖啡是如何做到2毛6一杯的。

我之所以用这种Nespresso单杯咖啡系统,是因为我们家只有我自己喝咖啡,买这个咖啡机的时候他们会赠送一些胶囊,喝完后不要扔,这个壳上有代码,必须有这个代码机器才能识别,并制作不同口味的咖啡,把用过的原装胶囊上面的一层薄膜撕掉,咖啡渣倒掉洗净,然后晾干(擦干),自己买研磨咖啡直接填装回去,然后从电商平台买这种第三方的薄膜去粘上去,这时候就可以自己制作出山寨版的胶囊了。好啦,这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感谢你的阅读,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就一定不要忘记关注、点赞, 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继续分享如何投资,那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