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德云社的创始元老徐德亮和郭德纲正式撕破脸。

他对着郭德纲破口大骂:“一场商演,你拿40多万,分我150元,这是打发要饭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郭德纲淡淡回他一句:“演出酬劳都是按社团制度分配的。”

语末,又补充一句。

“德云社从来不养闲人。”

徐德亮气得双拳紧握,但又哑口无言。

他暗暗憋着一股气,没多久做出一件轰动相声界的事情。

01

徐德亮和郭德纲相识于1995年。
那时候,郭德纲23岁,第三次从天津来到北京闯世界。

他先在一家剧团里做戏评表演,没多久剧团拖欠工资,就开始混迹在小茶馆里说相声。
也就是在这里,郭德纲认识了徐德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徐德亮也爱好相声,两人一见如故,组成搭档一起在茶馆里演出。
但徐德亮和郭德纲不一样,郭德纲把相声当事业,而徐德亮只把它当作自己的业余爱好。

那时徐德亮正在读高二,他的理想是考大学。

后来,茶馆倒闭了,郭德纲索性自立门户,和张文顺、李菁一起创办了“北京相声大会”,也就是后来的德云社。

徐德亮忙前忙后的也帮忙做了很多事。

02

1997年,徐德亮如愿考上北京大学。

从北大毕业后,他去了一家信报当记者,两年后又转行跨入IT界,职业发展之路也走得顺顺当当的。
但徐德亮始终热爱相声,周末休息的时候,他也会到德云社演出。

2006年,德云社逐渐走上轨道,在全国开始有点知名度,徐德亮心动了。

考虑再三后,他毅然辞掉月薪过万的工作,追随郭德纲加入了德云社。

徐德亮的名字原来叫徐亮,他是在加入德云社后,同为“德”字辈师兄,才改名为徐德亮的。

那时候的徐德亮,满怀激情要在德云社大干一番事业。

03

只是,从前在茶馆里称兄道弟的老朋友,涉及到利益时却变了。

徐德亮是北大高材生,在相声圈里自带一份优越感,他自诩要将文字变成相声,把相声圈的文化“打上去”。

他为德云社写过一些作品,如《进化论》《批聊斋》《我的大学生活》等,演出后都引来观众一片好评。

徐德亮飘了,他觉得自己是德云社里最有实力的人,甚至认为郭德纲是在他的提携下走红的。
德云社越做越红火时,师傅张文顺开始病重。
徐德亮主动担起了社团里的日常事务,以张文顺老先生继承人的身份自居,在郭德纲外出时,把社团管理得井井有条。

04

但,公司始终是郭德纲的。

德云社的实际掌控权在郭德纲手里,所有费用也是由他审批。
有一次,徐德亮有一场演出,他想加50元出场费,郭德纲不同意,徐德亮开始心生不满。

后来,又有一次商演,表演结束后发工资,徐德亮只拿到了150元。

他怒了,瞪着郭德纲大声质问:“一场商演,你拿到了40万,却只分给我150元,这是打发要饭的吗?”

郭德纲不慌不忙地把社团制度搬出来,把徐德亮怼得哑口无言。

但自此后,两人的关系也正式恶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眼看德云社的名气越来越大,郭德纲赚得盆满钵满,而给自己的待遇却如此苛刻,徐德亮心里的不平衡感越来越强烈。
2008年,徐德亮贷款买房,由于经济压力大,他想申请涨工资。

他担心郭德纲故意为难,所以绕过他去找他的老婆王惠,只是王惠说,涨工资这事还得是老郭说了算。

他只好再硬着头皮去找郭德纲。

果然,他话没说完,郭德纲就毫不客气回绝了。

“你别看德云社现在接了不少演出,但社团运营还是很困难的啊,场地费、员工工资、伙食费、住宿费,还要养很多徒弟,哪样不花钱啊,你也理解理解,过段时间再说吧。”

徐德亮急红了眼,大声怒呛郭德纲:

“你装穷给谁看呢,你一年赚几百万,一个月就给我几千块!我也是德云社的创始元老,没有我,你能有今天吗?我只要求一个公平合理的薪酬,却连加一点薪水都不同意!”

05

自那天后,徐德亮的态度彻底变了。

他不再兢兢业业地埋头苦干,对社团里的事也不管不问,甚至三天两头不在社里,即使是确定好的演出也会突然缺席。

徐德亮有了异心,连郭德纲都看出来了。

果然没多久,徐德亮就宣布离开德云社。

不仅如此,他还把社里的老相声演员王文林也一起带走了。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相声界。

这是德云社第一次有人员退出,外界纷纷猜测其中矛盾,也有不少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想一窥究竟。

徐德亮对外声称:“郭德纲太苛刻了,不要说我是德云社的初创元老,就算是一个普通员工,也应该给我合理的薪酬待遇吧?只分给我一点微薄演出费,连家都养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说到王文林,他同样打抱不平。

“王文林先生和我一样,辛苦付出,却一直被压制,每次出去表演都是坐公车、挤地铁。我们在德云社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

对此,郭德纲回应,“他是提过要涨演出费,要涨工资。可他的能力不行啊,也没有影响力,很多商演都不要他,德云社是论价值定薪的。”

在是是非非面前,这对曾经最亲密的搭档就这样彻底撕破脸面。

06

从德云社出来后,徐德亮也自立门户,创办了“海淀相声俱乐部”。

只可惜,徐德亮的作品创新不足,很快就淡出了相声圈。

后来,他也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写剧本、出版书,偶尔也会应邀做相声表演。

他说:“我心里始终惦记着相声。”
只不过,他把相声当成了自己的业余爱好。

正如那一年,他走上相声舞台的初心。
郭德纲和徐德亮自此走成了两条平行线,在各自的领域发自己的光。

郭德纲成功带起了中国的“相声热”,德云社红遍中国,虽然风波不断,但是不影响它在相声界的稳固地位。
而徐德亮在经历了人生起伏之后,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如今这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或许更能让他内心平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