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练习丹田功需不需要提肛啊?提肛这个问题确实困扰了很多人。在练习传统武术中,经常有老师要求学生提肛或者提会阴,但是具体怎么做?却很难拿捏好分寸。比如有的老师就依据拳谱中说的“紧撮谷道内中提”,让学生站桩或练拳时紧紧收缩肛门往上提;有的则要求发劲时要瞬间夹紧肛门往上提。还有的老师要求是轻轻收住肛门或者轻提会阴等等,各种各样的练法......

严格的讲单纯的提肛或者提会阴都是错误的。提肛是局部的肌肉紧张用力,这一用力只能使力集中在肛门,而无法使气通过,也无法聚气到丹田。就像握拳一样,拳头握紧时力量就在拳头上。因为气无法聚集到丹田,所以这样练不出丹田气来,同样在练拳和应用变化中,提肛会造成动作反应慢,力量无法全部发挥出去,在拳术上也达不到高层次,更练不出“灵劲”来。要想丹田功有成,技艺达到灵劲,首先必须是一种整体自然的身法状态,而不是靠提肛这种局部的力量去催动。尤其对丹田气的发动要靠“心”来指挥,比如拳谱常说的“心一动浑身俱动”,“心一颤劲即出”等等,都是整体的协调运动,由心意指挥气,气催力达形到。包括太极拳等内家拳讲的“内实精神,外示安逸”,也是一个道理。这些都是丹田(包括身法整体)平时已经准备好了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而且是一直保持蓄势待发的状态。如果靠提肛,肛门一直提着或者保持紧张状态,是没法做到快速反应的。或者心一发出指令,还得需要提肛的局部肌肉紧张来催动力量,这是不可能练出真的灵劲。正如清代苌乃周先生《点气论》中讲的:“气未动兮心先动,心既动兮气即冲。心动一如炮燃火,气至好似弩离弓。学者若会混元气,哪怕他人有全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意拳家田如文师父演练蹲猴势

有的朋友说到老师教的时候就是尾闾轻轻收住或者肛门虚提就行,这样确实要好一些,但仍然不够。要想练出丹田混元气,必须要有严格和正确的身法要领。混元气由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抟聚而成。后天之气由上往下降,这就是大家常听说过的“气沉丹田”,当气降下来时,这时如果尾闾轻收或者肛门虚提,气就不会泄。这也就是《内功四经》中讲的“下收谷道。收者,慎气泄也。”,但是做到这样只是保证了后天之气降到丹田,而先天之气并没有收到丹田,也就是只练了一半。那么先天之气如何收到丹田呢?其实内家拳中大部分身法都有要求,但很多人却忽视了。比如练习心意拳的基本身法要领“束尾”,两臀配合尾骨由后向前弧形收束,并向上托,使丹田翻起,这样气自然就由后向前收,并向上翻入丹田,与后天之气抟聚。当然这还要靠其它身法整体的配合,总之要形成一种身法的自然力,而不是局部的肌肉紧张力。这样练出来的身法就很舒适很自然,同时丹田聚气非常充足。能做到束尾要领,肛门、会阴都会被自然的托起并贴紧,此时不需要再去刻意的提肛或者提会阴。如同抱婴儿时用手轻柔的托婴儿的屁股一样舒适自然。这些身法就是练出丹田功的基础。关于混元气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内家拳是如何修炼混元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意拳身法束尾

除了心意拳,其它拳种的拳谱或者古传也有类似的要领。比如太极拳身法要领中有“尾闾正中”和“吊裆”,要求“两股用力,臀部前收(前送),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有上翻之势。”,比如《内功四经》中的“龟尾升气”,要求“从尾骨尽处用力向上翻起,真气自然上升矣。”,比如清代武术家苌乃周先生讲到外形要领时说:“腰如鸡鸣卷尾,卷则气由后向前收而不散。”,等等这些都是对身法和收气的要求。另外自然界的猛兽也多有这种本能习惯,比如老虎豹子等准备攻击或者奔跑时,都是保持类似“束尾”的启动和蓄力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蓄势待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氏太极拳家郝少如先生演练单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练习传统武术方法不难,很多要领一试变知,但有的武术人缺乏思考,尝试和比较,也就是不去身证。而人云亦云或盲目崇拜是无法提升和突破的,这是习武者想要攀登武术高峰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武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师徒同游颐和园(摄于201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丁宁,1980年生,山东莱阳人,现居北京。自幼好武,遍访名师,先从名师学习(李存义传尚云祥系)形意拳、(郝为真传阎志高系)太极拳等内家拳法,后经友人介绍拜于山西祁县戴家心意拳田如文先生门下,得师耳提面命,传授心意真功。近年来经恩师授意广传心意拳。在传习的过程中,本着求真的态度去探究拳术的原理和核心。秉承着符合常理,符合拳理的原则,以自身实证与师传印证,与拳谱拳论印证的方式去研习和传承。并对心意拳、械等体系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传授中善于用传统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还原内家拳真义。擅长讲解丹田功,心意拳谱,易筋经贯气诀(又名《苌氏武技论》等),内功四经,太极拳论等核心与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