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在广州市海珠区西部,有一条曾一度撑起全市工业半边天的工业大道。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台离心机、“万宝牌”电冰箱、“五羊牌”自行车、“双桥牌”味精……在这条总长不足6公里的道路上,诞生了众多风靡全国的工业品牌和产品,为海珠区沉淀了厚重的工业基因。

数十年后,海珠区在《“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明确提出实施都市工业回归计划,把都市工业列入“1+6+N”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六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就在日前,海珠区公布2023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261.1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69.31亿元,同比增长22.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两个季度排名全市第一。两年时间,海珠区是如何将都市工业发展至增速第一?

老船厂摇身一变新兴产业园

培育承载“新空间”,是海珠区发展都市工业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在沥滘路100号,一座由旧船厂升级改造而成的新兴产业工业园区悄然崛起。这座名为海尚明珠智慧园的园区由世界500强央企中远海运集团所属,南向望江,地理位置优越,现有大小36栋建筑物,租赁面积已达近40000平方米,出租率达95%以上,2022年入驻企业实现营收约60亿元。截至2023年,园区共入驻了82家企业,其中“四上”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

海尚明珠智慧园运营负责人俞加荣向记者介绍,园区前身为广州中远海运船厂,主营船只维修业务。2015年,中远海运积极响应广州市“退二进三”政策,投资2.5亿元对园区进行升级改造,在保留造船工业遗址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扩展现代商务办公与滨江休闲配套功能,打造低密度、智慧型新兴产业标杆园区。其中,智慧园项目于2017年6月正式开园运营,围绕大数据应用、设计技术服务、高端智造等三大主导产业方向引进相关上下游企业进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尚明珠智慧园前身为广州中远海运船厂,后升级改造为低密度、智慧型新兴产业标杆园区。

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

广州德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德擎光学”)便是被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2016年,专注激光加工过程的德擎光学在海珠诞生并扎根,并在2019年入驻海尚明珠智慧园。如今,德擎光学的团队从最初入驻时的二三十人扩张至150人,租用面积也从四五百平米增至如今约4000平方米。仅在今年上半年,德擎光学便完成了超4000万元的工业产值。

德擎光学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白天翔是海珠区认定的高层次人才之一,他曾留学海外,自学生时代起便是研发团队的一员。他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会选择在海珠创业并扎根,离不开海珠区扶持高端人才和产业的各项政策和服务,还感受到海珠区对于大力推动都市工业发展的决心和毅力。“现在公司内已有六七位海归博士,硕士以上学历者达三分之一,就在去年,公司一位高层次人才的子女教育问题得到了解决。”他说。

德擎光学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白天翔向记者展示研发测试流程。

在疫情期间,园区内的都市工业展现出了强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像德擎光学这样的轻制造科技企业。俞加荣告诉记者,高端轻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附加值高,生产工人数量少,生产所需的空间较小,在疫情管制期间依然能够正常作业且订单不断,为去年下半年海珠区的GDP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

因地制宜,一座座特色工业园稳步崛起

像海尚明珠智慧园引进德擎光学、牧今科技加速打造装备制造特色园区的例子在海珠区并不是少数。随着各项政策的有效推进和落地,区内越来越多的老工业园得以焕发新活力:支持华新科创岛引进“小单快反”服装制造企业打造数字+时尚特色园区;引导时代方洲园区引进树根互联等龙头企业打造工业网联网特色园区;推动海珠同创汇引进喜得国际等服装企业打造纺织时尚特色园区;大力推进珠江科创园工程建设,打造中心城区超50万方标杆性都市工业产业综合体……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都市工业回归计划迎来了卓越成效。海珠区逐步培育出海尚明珠智慧园、橡胶厂创意园等专业化、特色化运营的都市工业产业园,推动鼎汉技术广州总部、德擎光学、官栈等一批都市工业项目落户,新增规模以上都市工业企业14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尚明珠智慧园。

数据说话更为直观。2009年,海珠区的三次产业结构为0.4:19.3:80.3;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0.1:15.1:84.8,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已优化为0.1:18.0:81.9。去年,海珠区规上工业产值达806.32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8.8%,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今年1至6月,工业增加值增长22.6%,连续两个季度居全市各区首位。

由此可以看出,都市工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双核”发动机之一。作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期中成绩单”,这份亮眼的成绩足以证明,一切未来可期。

采写:新快报记者 庄嘉宝 实习生 汤璧瑜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