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作为妈妈,能陪伴孩子但是挣钱很少,离开孩子但是挣钱多,该如何选择?
01
对妈妈来说,最好的自然自然是既能陪伴孩子挣钱又多,但是,非常难。
能陪伴孩子但挣钱少,离开孩子但挣钱多,这是大多数妈妈面临的选择。说实话,选哪个都有遗憾。
再说点扎心的,并不是每个妈妈都有选择的机会。
妈妈是否有选择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取决于队友。
如果队友挣的钱足够家庭开销,队友支持妈妈陪孩子,家里有人可以帮忙照顾孩子,这时候妈妈才有纠结的资本:是陪孩子,还是去赚钱。
选择前者,队友可以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不用担心生计;
选择后者,有人可以帮着带孩子,自己才可以离家去赚钱。
如果以上前提都没有,那就没有选择的资本。

比如,队友挣的钱是够养家糊口了,但队友奉行绝对的平等主义,就是看不惯另一半不上班,坚定要求另一半必须对家庭履行经济责任……
这种情况下,如果妈妈不上班挣钱,就只能仰人鼻息看人脸色,就算在家陪伴孩子,也不回得到家人的支持,妥妥的费力不讨好。
比如,队友挣的钱不够全家吃喝的,如果妈妈不上班挣钱,全家人饭都吃不饱,难道选择在家里陪孩子吃糠咽菜吗?
再比如,家里没人能帮着带孩子,就算妈妈想离家挣钱,孩子也不可能自己晒太阳长大。
如果没有选择的资本,只能被迫选择,那只能坦然接受,把不好的后果降到最低。
02
对有机会做出选择的人来说,别太贪心,做出选择也不难。
想陪孩子就陪孩子,想赚钱就赚钱,选哪个条路都可以走下去。既然都有遗憾,那就选遗憾最少的那个。
做出选择并不难,难的是做出选择后如何调整心态平衡自己,让选择发挥最大效用。

比如说,选了陪伴但挣钱少甚至不挣钱的方案。
在陪孩子的过程中,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在跟家人吵架的时候,会不会把这一切问题都归咎给孩子,都是为了你,妈妈没了工作,家里少了收入?
再比如,选了离开孩子但挣钱多的方案,孩子的成长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有了不好的习惯,不好的表现,会不会又懊恼悔恨,我不该离开家,不该为赚钱没有陪伴孩子?
陷入这样的纠结,就算当时做了最优选择,日子也过不成期望的样子。
人的痛苦和纠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想要的太多。
在做选择之前做好心理预期,选了A就要失去B,坦然接受失去,才能更好享受得到的美好。
有句话叫“既来之则安之”,老祖宗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做出了选择,坦然接受后果,在能力范围内改善现状,日子才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