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社会中,不论你是身处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人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一个话题——薪资。而对于这个话题,不同身份和背景的人往往拥有不同的观点和经历。

体制内的人往往享有相对稳定的职业和薪资待遇。他们可能是公务员、国企员工或者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这个特殊的职业体系中,薪资的确定往往依赖于岗位等级、工龄和绩效等方面的因素。虽然相较于体制外的人,他们的薪资普遍较高,但往往受到了一定限制。这也使得体制内的人们在谈论薪资时,常常表现出一种“职业羞涩”:对于自身的收入情况有时会暧昧其辞,避免成为话题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相对于体制内的人,体制外的大多数人可能会羡慕他们。因为自己薪资的不稳定以及灵活多变性,都会在无形中增加了体制外的人们的不确定感以及竞争压力。他们往往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获取更好的薪资回报。不然很有可能面临失业。

我来说两个例子,我曾经的一大学同学就是在体制内某单位工作,从当初在基层拿着一千多块钱一月,一干就是十年,现在工资也不高,但好在已经转干,也算是个小领导,现在求着办事的人也多了,自己其实也在外面以家里亲戚的名义开了两间公司,基本都是承接他们单位的项目。可以说是终于熬出了头。

我就是那个体制外的,毕业后本来是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实习,进去就是3000多一个月,但后面因为个人原因离开了那座城市,到了一座小城市后,发现自己学的专业在这边实在太难找工作,于是开始跟着别人做生意,一路跌跌撞撞十来年,落魄过,住着150一个月的出租房,每天就馒头各种鸡蛋换不同的做法来度日,后来运气好也风光过,两个月时间就赚了好多钱,但自己没把握住,都挥霍掉了,如今又到了落魄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到了一定年纪可能才会觉得,也许当时我那同学才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因为体制内的人不管是在养老医疗方面肯定是要优于体制外的,这点毋庸置疑。所以对于年轻人而言,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需要意识到最初的一个薪资仅仅是一个衡量个体价值的指标之一。一定要往长远了看,自己所处的单位或者行业能否利于自己今后的长远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年轻时的努力,让自己在年纪大了后才能在这个行业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