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在近代的中国,风云际会,人才辈出。在那些最伟大最英明的领导人之外,还有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青年干部,他们在基层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在他们之中,有一位36岁便担任省委书记一职的有志青年,他年纪轻轻身居高位却从不骄傲自满,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他就是陶鲁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1917年,陶鲁笳出生在江苏一户殷实的人家中。那时的中国正在酝酿一场石破天惊的革命,社会上各种思想混杂横行,俨然一个乱世。

陶鲁笳先后在江苏和上海求学,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要打造一个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的目标和他的少年热血一拍即合,1936年,年仅19岁的陶鲁笳正式入党,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入党后,他更加积极努力学习,凭借着自身优秀的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很快他就得到了昔阳、和顺和平定三个县城的县委书记职务。这时他只有23岁。

很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陶鲁笳跟随党的部队进入太行山区支援抗战,担任太行区委书记,为晋冀豫地区的抗战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对党的一片忠诚和过人的工作能力,党都一一看在眼里。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他被留在山西,任山西省委副书记等职务。那时的他还不到三十岁,是一颗冉冉升起,万众瞩目的新星。

而正式让陶鲁笳在党内和社会上闻名的,是他在36岁那年被正式任命为山西省委书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年轻的省委书记,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成就几乎带着些奇幻的色彩。但对于那个一切尚未尘埃落定,充满发展活力的时代来说,陶鲁笳是生而逢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任山西省委书记期间,陶鲁笳鞠躬尽瘁,任劳任怨,为当地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正急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陶鲁笳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山西大力推进农业合作化进程,让无数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也从来不摆领导架子,经常亲自下乡与农民群众交流,了解他们生活的难处,想尽办法为他们解决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他曾说,山西是他的第二个故乡。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都体现在他为山西经济发展作出的努力之中。

另外,在任期间他还做了一件无比英明的事。60年代,山西出了一个大有作为的农民,名字叫陈永贵。在当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期间,陈永贵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和工作潜力。

而使他的才华得以被中央发现的,正是陶鲁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4年,在工作汇报中他主动向毛主席汇报了陈永贵的工作成就,详细讲述了陈永贵是如何带领全体村民致富的过程。毛主席听了,对他自己建立起来的共同劳动制度十分感兴趣,便要来了陈永贵的资料。

而这正是陈永贵一飞冲天的开端。1975年,陈永贵担任国家副总理,主管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农业发展和生产制度的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此,可见陶鲁笳爱才惜才的为国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1965年,陶鲁笳被调离山西,回到中央工作。他离开的时候,山西人民都来与他道别,对这样一位为民办事的好干部依依不舍。

改革开放以后,陶鲁笳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顾问等职务,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的经济腾飞贡献着自己的精力和智慧。

到了退休的年纪,他十分自然地回归了平淡普通的生活。尽管他的晚年也未能逃过病痛折磨,他仍用自己仅剩的精力完成了好几部回忆录的写作,为后人留下了那个时代珍贵的历史印记。

2011年,陶鲁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四岁。对许多人来说,这个年纪离开已是难得的善终,或许这是上天对这位鞠躬尽瘁,爱国爱民的好干部一生辛劳的犒赏。

平心而论,陶鲁笳的一生几乎经历了一整个世纪的风云变幻,见证了中国的动荡,新中国的崛起与强大,能有如此际遇,一生也算是值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