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周至这周,关于利好民营经济的重磅消息接踵而来。

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在“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了8个方面31条举措。

7月24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4个方面共17项具体措施,旨在推动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期持续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就是要打通支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增加政策精准性和透明度、简化支持政策申请程序等举措,以“直达快享”“免申即享”等方式,降低政策获得成本,真正提升民营企业的实际获得感。

无论是《意见》围绕“公平环境”“稳定预期”“法治保障”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全方位的政策保障,还是针对民间投资面临的实际问题,《通知》以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无不是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注入强大动力。

#01

亮点1:民营经济新定位

据统计,截至5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18亿户,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000万户,占企业数总量超过92%。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税收贡献超过50%,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超过60%,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中占比超过70%,提供城镇就业岗位超过80%,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0%,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由于当前对民营企业的信任度不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比如贷款难、机会不均等不公平待遇。”魏建国说。

值得注意,《意见》首次把“民营经济发展与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直接关联,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将民营经济的功能与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定位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魏建国表示,中央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了一系列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向市场释放了清晰明确、积极向上的信号。可以预想,未来在科技、文化、教育,旅游,包括重要的国防科工、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都会呈现一片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景象。

#02

亮点2:提振市场信心的“定心丸”

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注入信心。可以注意到,《意见》中首次出现“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的表述,这给民营企业吃了一个“定心丸”,提振了市场信心。

过去20年,我国出台了多部关于鼓励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2005年曾出台“非公经济36条”,2010年出台“民间投资36条”,2019年又出台了“民营企业28条”,再加上此次的“民营经济31条”,总共131条,内容非常多,但不同时期的文件内容都有各自的侧重点,也有不同的现实背景。

“这一次更多地从问题导向、着眼长远发展的角度来部署,既要解决当前一些民营企业对现实的关切,也在为未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制度性基础。”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此次《意见》的出台是有特殊现实背景的。上半年经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正在平稳复苏,但内生增长动力还不足。从数据上看,尽管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增长比较明显,消费支出却并没有明显增长,也就是说老百姓还囊中羞涩,说明过去三年疫情造成了疤痕效应,在短期内恢复正常还不太现实。

“特别是大家关注到的民间投资增长,还有港澳台地区的投资增长都是负数,这说明现在的总需求不足,整个产能过剩的状况还比较突出。这需要我们对未来中长期发展有一个重新的审视。”徐洪才表示。

#03

亮点3:“营商环境优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大基础

《意见》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在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无论是对民营经济,还是对公有经济,只有打通影响营商环境优化的所有堵点,才能形成可预期、可持续、高畅通、高效率的营商环境,市场活力才能真正激发出、维持住,经济发展也才能高质量。

市场观察人士分析,《意见》把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并就市场准入壁垒如何持续破除、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如何全面落实、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如何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如何健全等提出了若干意见,以期打通影响营商环境的诸多堵点。同时还可看到,《意见》中关于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的举措较为原则,还待相关部委、省市及时出台具体细则。

显然,受新冠疫情蔓延、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市场活力有所受损,突出体现为民营经济所获得的相关生产资料占比有所降低,要素投资意愿也有所减弱。《意见》从“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等多个维度,为市场活力激发、市场信心增强等提出了若干举措。

#04

亮点4:回应民营企业关切

据市场观察分析,过去十年,由于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在许多方面还落实不到位,比如,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遭遇不少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部分实施细则不具体、操作性不强或门槛设置过高以及对政策落实缺乏考核监督,一些法规规章也没有及时作出调整等。这些都会给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有关政策发挥作用带来不利影响。

而此次一大亮点是,《意见》以问题为导向,提到很多具体内容,比如鼓励公平竞争、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等。尤其是民营企业关切的营商环境方面,《意见》提出,要提高监管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杜绝选择性执法和让企业“自证清白”式监管。在市场准入、项目招投标等方面,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准入障碍。这些都是基于现实层面提出的具体要求。

“《意见》最大的亮点是特别强调了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徐洪才表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虽然我们经常讲民企、国企、外资一视同仁,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民营企业确实不同程度地感觉到存在某些对民企的不公正、不公平待遇。这次《意见》提出要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魏建国认为,《意见》提出要精准制定实施各类支持政策,完善政策执行方式,要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等,这些都是为了及时回应民营经济的关切和利益诉求,以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同时,《意见》中还包含许多创新亮点。比如:在提及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时,关注如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约束机制;在提出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时,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强调要推动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这一概念也是一种创新提法,值得关注。”魏建国说。

#05

亮点5:更好激发民间投资内生动力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澎湃的内生动力。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通知》,针对民间投资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针对推出的“三清单一平台”表示,要全面梳理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完全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项目等3类项目清单,搭建1个统一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

  • 在要素保障上,建立“一库一机制”,要建立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充分发挥投贷联动机制作用;
  • 在问题反映上,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沟通渠道;
  • 在工作考核上,做到督导激励统筹推进。

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为尽快将促进民间投资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把《通知》起草工作和措施落实工作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部分措施已取得一定工作成效:

  • 完善融资支持方面,与银行建立投贷联动试点合作机制,正抓紧梳理拟推送给银行的民间投资项目清单,引导银行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贷款支持力度;
  • 引导科学决策方面,引导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正联合全国工商联筹备向民营企业开展的解读讲解活动,更好引导民间投资科学决策;
  • 开展项目推介方面,制定了搭建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具体方案,正抓紧完善平台相关功能,拟于近日启用并正式开展民间投资项目推介工作;
  • 畅通反映渠道方面,已制定了搭建民间投资问题反映和解决渠道的工作方案,线上问题反馈渠道将于近日正式开通,线下将抓紧明确一批定点联系的民营企业,定期开展深度问卷调查。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有针对性地解决民营企业关心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将抓紧建立民间投资工作调度评估机制,压实各方工作责任,努力促进民间投资增长回稳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