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组对联:

上联:60后让90后别熬夜,下联:90后让60后戴口罩,横批:谁也不听。

幽默之余,也不得不让人感慨:即使是最最亲密的人,想让他们按照我们认为的“正确方式”处理问题,实在是太难了。

倒不是说谁顽固不化,更多的,是站在各自的角度,都有各自的道理,哪怕是歪理。

而“为你好”这句我们以为的最动听的情话,很多时候又何尝不是最伤人的狠话呢?

这一生,大到人生选择,小到柴米油盐,特别是在爱人这件事上,我们常常会试图去改变对方,可也只有到最后,或许才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我们能改变的恰恰是自己,也只有自己。

01

争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个朋友,她的原生家庭不是太好。

虽然父母没有离婚,但她的母亲因为一些生活琐事,总会在有意无意中阴阳怪气她的父亲。

但其实几十年过去,中心意思无非是:我希望你能改改你的臭毛病,多承担一些家庭责任。

而她的父亲,一开始听到这些,还会勉强附和几句,次数多了,慢慢开始充耳不闻,到最后爆发激烈的争吵。

两人越是想要对方变好,就把对方推越远。

本来她对父母的这种相爱相杀的相处模式嗤之以鼻,直到多年后,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发现自己也活成了父母的样子,才无奈感慨道:

我以为只要以爱之名就可以改变对方,让我们都活成理想的样子,只可惜到最后,那些我以为的就只是我以为,我们还是过成了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样子。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曾看过的一则寓言:

画中有个人,因为自己穿着白色的衣服,所以他希望所见一切也都是白色。

可直到他将所有东西都变得和自己一样之后,原本美好的画面,竟变成了一片空白。

所以你看,想把日子过好,这个想法本身并没有错,但作为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是,好的标准并不是只有自己脑子里根深蒂固的那套,人与人之间,是离不开各种思想、认知和价值观的碰撞的。

就像哲学家罗素说的:

“玫瑰和茉莉一同开放,花园才会呈现独一无二的美感。”

长大后,我们总该明白,世界并不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有些事越是强求,就越是事与愿违。

可如果我们总是在遇到不同的人时,就试图改变对方,这不仅是徒费心力,也会让生活怨怼丛生,而这就是一个人不幸福的根源。

02

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过这样一个问题:

“有哪些给大家结婚前和结婚后的忠告?”

高赞回答是:

“一定要找个你现在就能接受的,过得开心的人在一起。

因为凡是以想要改变对方为前提,和有‘生了孩子就好了’的想法的,最终都不会太幸福。”

的确,人除非是自己想要改变,否则被他人改变简直是天方夜谭,况且你我也都不能打包票说,自己就一定是对的。

这世上所有的不如意,往往都是自己看不开,摸不透导致的。

很多时候,观点不同并不代表谁对谁错。

毕竟不同的环境,会催生不同的性格,而不同的性格,又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两个人在一起,与其让对方和自己一样,倒不如留出一点空间,容许彼此去过喜欢的生活。

试想,如果你从小生活在山洞里,某天突然遇上一个山洞外的人,会作何反应?

你大概率会把他视为异类吧。

但直到走出山洞,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才是这个世界的极少数。

因此,整天想着改变别人的人,即使得偿所愿,也无非是拉了别人陪他一起坐井观天而已。

明白了这一点,或许你我都可以放下些过高的期待,心落到低处,行动也就落到了实处,对于一些事与愿违,也就不会徒生怨怼。

03

内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不是说,无论对方怎样,自己都只能默默忍受,只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五颜六色的花,也有五颜六色的人,一花一世界,各有各的精彩。

对于这些,你也当然可以不接受,但永远不能左右他们的存在。

美国最著名辩论家之一的茱莉亚·达尔,在有人向她请教如何说服别人时,曾说过:

“我们唯一能和别人达成一致的事,就是无法在任何事上达成一致。”

面对提问者的不解,她用拼图来类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指出不同形状的拼图,总能拼成一张完整的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当所有拼图都整齐划一时,却再也不能互相整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世界就是个万花筒,参差多态才是它的底色。

所以以爱之名也好,诸多不满也罢,请接受任何一个独立灵魂的存在,哪怕有些你并不认可,但也尽可能试着去理解。

如果最终依然无法同路,那么,尊重这个世界不同的声音,并且松一松手,放掉一些东西,然后走自己的路就好,不必强求。